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彭晖  张敏  方超 《新闻前哨》2006,(10):64-65
体育赛事的电视转播如今十分频繁。那么,能否将体育赛事转播作为一个本,然后用戏剧中的元素对它进行符号解读呢?可以这么说,体育比赛实际就是一场正在上演的戏剧,运动场是舞台,而运动员、教练员、观众及记等都是演员,电视导播就是导演。虽然这名导演执导的是一部没有脚本的戏剧,无法预告结果,但他可以用戏剧化的手段去引导观众欣赏这出充满悬念的竞赛戏剧。  相似文献   

2.
戏剧,作为有着悠久历史化渊源的一门中国传统艺术,在广大群众中具有极其广泛和深厚的基础,群众爱看戏而且爱演戏,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在专业剧团方面由于剧目生产成本过高,又与现阶段市场消费的观念等因素尚未能取得协调一致,因此出现了戏剧“不景气”现象。而群众戏剧活动的开展,恰恰符合于群众自身戏剧爱好的需求。如果笼统的说现在戏剧已经没人喜欢了,那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北京乃至国内在一个月内感受了如此丰富的国际戏剧盛宴。然而,过高的票价仍然是阻挡普通观众踏进戏剧殿堂的门槛。而业内专家认为:“在可预计的几年内,北京的文化戏剧演出还不能像伦敦、纽约甚至东京那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随意的消遣。  相似文献   

4.
中国戏剧创作思想不活跃,关键是做戏剧的人不认真做,有的干脆成了戏剧的叛徒  相似文献   

5.
台港戏剧最大的特点就是来源于生活点滴的细腻感受,而我们恰缺缺少这些。大陆的很多观众来到剧场喜欢看一些搞笑的戏剧却没有在剧场严肃思考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去剧场做戏     
如果说在前些年,做戏、排戏并进行公演,是学戏剧的专业人士才能做的事情的话,那么如今,越来越多的喜欢戏剧的大学生,非戏剧专业的普通人都开始进入到做戏的行列。  相似文献   

7.
有两种戏剧,一种是矛盾冲突强烈而紧凑,戏剧主干十分突出,故能从头至尾紧紧抓住观众,使人喘不过气,从而受到它的感染;另一种则相对散漫一些.在戏剧情节的进展中融人了更多的抒情或诗化的内容,让人在欣赏过程中浮想联翩,得到更广泛的艺术体验.前者如挺拔的白杨,后者则更像婀娜的杨柳.如以十九世纪俄罗斯的戏剧作比,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或可归于前者,契诃夫的《樱桃园》、《海鸥》、《万尼亚舅舅》等则都属于后者.广播剧《热血男儿》(原作:杜冶秋;编剧:杨展业;导演:雷国芬;音乐、音响:杨树华)虽说题目充满阳刚…  相似文献   

8.
电视剧就是专门用于电视播放的戏剧。它是一种既有电视的广泛传播性而又有戏剧艺术性的新型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9.
天津戏剧博物馆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和展示戏剧物为主的专门性博物馆,它座落于天津老城区的广东会馆。广东会馆建立于1907年,1986年作为天津戏剧博物馆对外开放。会馆四和院的正房和东西厢房是介绍天津戏剧发展史的三个展厅,由回廊与四和院相连的剧场是我国仅存的一座悬臂、伸出式舞台的室内剧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闻周刊》2005,(8):72-72
这是一出爱尔兰的现实主义题材戏剧,盲人马丁夫妇看不到光明但却悠然自得与世无争,平静而快乐,尽管村民们时常利用他们的生理缺陷对他们进行捉弄。突然,光明意外来临。他们所有美丽的梦想开始被检验、被改写、被践踏。人物的命运发生天翻地覆地变化。一切事情合理又无序——卑贱与高贵,理想与现实,真诚与欺骗,誓言与背叛的冲突和轮回被解构成一出复杂又简单的戏剧。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周刊》2006,(31):79-79
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纪念挪威戏剧大师易卜生逝世100周年戏剧季的开幕大戏,《建筑大师》第一次搬上了中国的舞台。 《建筑大师》是易卜生64岁时完成的作品,该剧的主人公索尔尼斯是一名建筑大师,功名成就的他渐渐丧失对生活的憧憬,年轻时的梦想随着对现实的失望而消失。与易卜生的其他剧作,如《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等的现实主义风格不同,《建筑大师》充满了象征主义风格。  相似文献   

12.
影视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是由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摄影、建筑等各种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因此具有特殊的评论标准和评论原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论清廷对戏剧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澈 《历史档案》2003,(3):77-85
清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朝代,仅就戏剧而言,清代的戏剧文化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出现了昆曲的繁荣、徽班的进京、徽汉合流的辉煌以及同光十三绝,最后促成了京戏的诞生,也为当代中国京戏的发展准备了优秀的人才。清代戏剧文化的发展,与清廷  相似文献   

14.
古版木刻年画说之四:年画与戏剧介子平传统年画的表现内容很大一部分取自地方戏剧,表现形式则完全是戏剧化了的。我国传统戏剧在过去几百年间,一直是大众中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它以演化出不同的剧种来适应不同的方言、不同的习俗。年画借助于这种大众形式,也将其普及到...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戏剧人的生存环境并不比中国好多少。不同的是,还有像流山儿剧团这样的地方,“收容”着他们中一些真心做戏和热爱戏剧的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噪音是剧场的天敌,一部剧场发展史就是努力消除噪音的历史,但由于噪音也是信息,因此剧场噪音无法彻底消除.一直有个误解,即剧场的噪音是由不文明观众制造出来的.若将戏剧看成一种直线单向的信息传播过程,将剧场看作剧作者与观众之间的传播媒介,那么导演和演员作为戏剧信息传播的环节,可能比观众制造的噪音更大.戏剧信息传播最大的不稳定性,来源于导演对原作的错误解码和再编码,导演即是戏剧传播之熵,而演员对剧中人物的过度演绎则是信息冗余.他们共同增加了戏剧传播的熵值,并因此引起了无穷无尽的戏剧观论争.  相似文献   

17.
张佩佩 《今传媒》2012,(8):106-107
《上海戏剧》于1959年10月创刊,1964年曾被迫停刊,早期《上海戏剧》以政治为导向,以促进戏剧事业的发展为己任,并以此为编辑方针。根据侧重点的不同,早期的《上海戏剧》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编辑重点有所不同。而这一时期的《上海戏剧》还重视群众的参与,在版面和栏目编排上突出戏剧特色,体现戏剧专业性,并坚持介绍其他地区的戏剧创作和国外的戏剧理论和艺术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当下,生存仍然是传统戏剧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神性、俗性是传统戏剧的两面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贯穿于传统戏剧的整个发展历史,从起源的因俗入神、神俗交通,到形态的出神入俗、俗神兼备,最后到功能的因神而俗、亦神亦俗,传统戏剧始终徘徊于神、俗之间。作为实现人神沟通、人神合一的神性装扮与作为娱乐、政治、经济手段的俗性表演有着紧密的联系,从二者的联系之中,我们既能了解传统戏剧形态、功能演变的内在规律,又能认识传统戏剧生存与传承的内在机制。这是思考传统戏剧当代命运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戏剧小品的兴起,不仅满足了群众戏剧爱好参与和丰富业余化生活的需要,而且也为从事群工作的戏剧干部拓宽了施展才华的舞台。然而如何抓好这项工作,使业余演员演出的小品能够具有更高水平,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应,这是需要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的。笔拟结合多年的辅导工作实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吴月英 《视听纵横》2005,(2):104-104,103
我省地方艺术品种繁多,艺术表演人才辈出,各类艺术资源极其丰富,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在浙江这片土地上诞生发展起来的许多传统剧种和少数剧种及其传统剧目在我国戏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我省也一直以“戏剧大省”享誉国内外。多年来,在我省戏剧百花园中曾涌现出和正在不断涌现出众多的优秀剧作家、表演艺术家和戏剧音乐作曲家等。他们为我省戏剧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浸注了心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