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魏时期是洛阳湖沼发展的一个高峰期。该时期洛阳地区见于文献记载的湖沼共有55个,湖沼数量多,面积大,多为人工开凿,缘渠分布,注意与寺庙、园林相结合。湖沼功能多样,既可供水给城市,又可灌溉农业;既可漕运,又可提供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还可以旅游观光。对汉魏时期洛阳地区湖沼的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汉魏时期洛阳的城市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湖沼资源。  相似文献   

2.
一、先秦文献词义是后代汉语词义的源头(一)先秦文献词义是有众多书面语言材料证明的最占而成系统的汉语词义。中国是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这种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主要是靠文献典籍来记载的。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文献典籍是先秦时期的文献典籍。这段时期的文献典  相似文献   

3.
"巫"是极具中国本土特色的一种文化现象,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先秦时期就有大量相关文献的记载。本文试图从文字学角度探讨"巫"为何,并以先秦文献资料为背景对"巫"之起源与职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礼器是礼制的反映和体现,对先秦礼器的认识,能够挖掘隐藏在礼制下的阶级关系。通过列举先秦时代的数种礼器,包括烹饪器、设食器、盛饭器、酒器、水器,说明其造型与功能,结合文献记载,对先秦礼器有直观的理解,并对其在先秦时期的历史演化作出相应的介绍,进而反映出其在先秦礼仪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先秦语文教育是我国语文教育的源头,在这一历史时期许多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的语文教育理论和实践,至今仍显示出它的独特魅力。先秦语文教育没有完整的资料记载,主要散见于有关史料和思想家、教育家的文集之中,要理清头绪的确不易。这里仅从对现代语文教  相似文献   

6.
先秦时期没有铁币吗贺惠陆铁质货币在我国出于现何时,是中国货币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从目前考古发现中,已知最早铸造铁币的是西汉时期铸造的铁半两和铁五铢钱①。由于文献没有记载先秦使用铁币的情况,包括《史记》也没有记载。所以历代学者都认为先秦无铁币。笔者...  相似文献   

7.
藏族与古羌人在族源上有着极大的关系。甘青地区是羌人的原始发源地,先秦至两汉时期羌人在此地区的聚居范围多有变化。先秦时期羌人分布受自然影响较大,从战国后期开始,尤其是两汉时期,战争、政府行为等人为因素表现更多。研究这一阶段甘青地区羌人的分布,有利于了解该民族的时空分布及民族发展。  相似文献   

8.
据文献记载 ,有史以来黄河下游决口 15 90次 ,较大的改道有 2 6次 ,在西起郑州、北至天津、南抵淮河的黄淮海大平原上留下了其变迁的历史痕迹 (如题头图 )。笔者借鉴有关专家的研究成果 ① ,史海钩沉 ,勾勒出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大体情形 ,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一种方法 ,了解相关史实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渗透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概况1.先秦西汉时期先秦时期 ,古黄河的下游河道在冀中平原上游徙漫流 ,形成多股河道 ,故有“九河”之称。这一时期下游河道的河床是比较稳定的 ,据谭其骧先生考证 ,在筑堤以…  相似文献   

9.
所谓"蜡祭",是上古时期人们在秋季丰收之后,怀着报答神灵保佑的虔诚,将所有对丰收作出贡献的诸神都千方百计地请出来予以祭祀,并借此机会彻底放松、自我犒劳的活动。本文综合有关文献记载,论证了先秦时期的蜡祭,就是中华民族的狂欢节。蜡祭时,既有化装表演,又有不醉不休的宴饮,即子贡所谓的"一国之人皆若狂"。令人遗憾的是,这个狂欢节仅仅存在于先秦,秦汉以后,由于阴差阳错的原因,就名存实亡了。  相似文献   

10.
《周礼》一书较为详各地记载了我国先秦时期的乡遂制度,然而近代以来,学者对此多有非议。本文在爬梳整理传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地下出土资料,运用“二重证据法”,对这一问题作了探索,认为乡遂制一里25家是有据可信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对<尔雅>方言词分布情况的统计分析,结合春秋战略国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归纳出七个战国方言地域,即秦晋、周韩郑、卫宋、齐鲁、燕朝、荆楚、吴越.上述分析描述还能从传世先秦文献的记载中获得印证.  相似文献   

12.
根据传世文献的记载,我们可以得知:先秦时期的军法中有"降北"之罪。出土文献中也能找到这些军法刑名,而且还证实了相应的刑罚:"降北者身死家残",即在对敌作战时,战败逃亡、投降敌人者要被处死,他们的家人也要被处死或没收为官奴婢。秦汉军队严格适用这条军法以保障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先秦时期的汉语服装称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佳 《语文知识》2008,(3):46-49
先秦时期是汉语量词的萌芽及发展时期,服装量词也不例外。这一时期,对服装的称数虽仍以不用量词的形式为主,但也已出现了少数的服装量词,文中对它们的形成途径和适用对象进行了考察,并且分析了它们的使用分布,认为其分布和先秦量词自身的发展以及先秦服装的形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吕氏春秋》“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保存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学术史、先秦历史和科学文化的资料,本文从保存先秦经籍文献的古本原貌和佚文、诸子之渊薮、补史书记载之阙、先秦科学文化方面的珍贵史料等四个方面对《吕氏春秋》的史料价值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5.
先秦时期,华夏族人民的饮食是以谷类为主食的。在历史文献中,提到先秦的谷物,往往只写名称,对于其形状性质则过于简略,这就导致后人对于先秦的谷物种类,颇有争辩。历代学者对此根据文献资料尽力考证,澄清了一些问题。但在主要粮食品种黍、稷等名称上还是人言言殊,这同以往的研究方法比较注重于依据文献,而未运用考古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及方法有关。因此,我们在研究先秦谷物时,只有引进考古  相似文献   

16.
文化播迁与山东境内大禹传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禹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成与文明起源过程中颇具关键性作用的重要人物。先秦秦汉文献中有关大禹史迹的记载,包含有若干可信的历史素材,同时也有大量后人增饰和附会的内容。今山东境内有关大禹的诸多传说和遗迹是夷夏文化交流过程中文化传播的结果。用文化传播理论对山东境内有关大禹的诸多传说和文化遗迹进行解释,不仅有较为可靠的历史文献记载作为支持,也可以在考古学方面寻找到若干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在先秦古籍关于神话的记载中,有大量有关“大荒”意象的描写,形成了后世文学作品的一个传统意象。从地理、政治、文化等发展的过程可窥见先秦神话中“大荒”意象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8.
《先秦文献与文学考论》是有关先秦文献与文学的论文集,收录论文30篇,涉及文学、文献与文化,旨在打破三者之藩篱,探索新的学术模式.按研究对象不同可粗略划分为4类:诗骚、先秦经典、先秦文学流变、先秦文化,这些不同时期的论文,乃作者学术历程之真实记录;而与学生合作完成的篇章,又彰显出老师对后学门生的眷顾提携.  相似文献   

19.
体育,作为人类生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已经相当普遍地发展起来,经过了一个漫长的阶段,从先秦两汉到明清时代,中国古代体育运动不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文试就中国古代体育运动的特点做一些粗略探讨。一、体育项目的多样性中国古代体育运动项目丰富多采,先秦时期常见的体育项目已达十多种。据文献记载,当时已有围棋、射箭、投壶、赋鞠、秋千。竞渡、角力及登山等运动。《仪礼》中《乡射礼》、《大射礼》即详细记载射箭比赛的过程。《汉书·陈遵传》中载:“宣帝微时与有故,相随博弃。”博,六…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据文献记载,有以下多种对教师的称谓(多为尊称)。师——从先秦沿用至今对教师的尊称。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