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公共新闻"运动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美国发轫,到90年代盛极一时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潮流的新闻改革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一大批新闻传播研究者、新闻从业者、新闻教育工作者联合行动,新闻媒体、新闻院校、社会团体和社会公众等多种力量共同参与,无论是对美国社会还是对当时新闻传播业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社会的多元化,跨国电视传播格局也发生了新变化,纵横交错的传播竞争架构业已形成.为在世界范围内赢得更多受众,作为其主要传播特征之一的"新式新闻"传播方式--将新闻信息与娱乐相结合,或者说寓新闻宣传于娱乐、文化传播之中的娱乐性新闻--日渐盛行.  相似文献   

3.
正主持人语:组织传播于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在我国属于比较"年轻"的学科。经过20多年我国对组织传播的研究,中国的组织传播从引进、到形成、再到发展,也是经历了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播规律、传播模式以及传媒形态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信息的采集、信息内容的叙述方式都与以往有所不同,传播信  相似文献   

4.
1996年11月4日—6日,全国56位新闻与传播界的专家学者会聚暨南大学,共同探讨21世纪的新闻与传播。展望新世纪,与会者认为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新的条件下,新闻教育的现代化,报业企业集团化、传播的本土化是新闻与传播界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信息革命对新闻与传播的挑战纵观人类传播史,技术的变革往往带来传播方式的变革。从SO年代到90年代,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的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人类当代社会最大规模的传播体系——大众传播体系发生了动摇。香港树仁学院的张圭阳预见21世纪,越来越…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信息的传播已由传统的印刷、电子传播阶段逐渐转向网络传播阶段,继而,对新闻、知识、信息研究的网络传播学也逐步成为传播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相似文献   

6.
深度报道理论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活跃在美国新闻界的重要新闻写作理论,后来传播到英、法、日等国家,在指导新闻实践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深度报道理论传入我国,对促进我国新闻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深度报道理论的提出 从20世纪初叶开始,客观报道理论所确立的客观、迅速、将新闻报道与意见写作分开的报道原则,成了西方新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是世界新闻传播业蓬勃发展的一个世纪。新闻传播经历了两次大的飞跃 :第一次是传播领域由“小众”到“大众”的飞跃 ;第二次是由单向传播到双向、多极传播的飞跃 ,它为“新经济”奠定了基础 ,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提高了信息传播的开放度 ,促进了大众传媒的更新。  相似文献   

8.
刘昕 《新闻三昧》2007,(10):34-35
公共新闻是近年新闻传播界使用频率相当高的一个词汇。这一新闻理念来自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新闻界。西风东渐后,被称作引发了中国传媒的"第三次革命"。笔者试图联系近年来的报道实践,从政治职能和传播形态两方面谈监督报道在公共新闻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9.
梁杰 《新闻爱好者》2005,(10):24-25
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网络打着“第四媒体”的旗号,开始杀进中国的传媒圈时,让世人顿觉惊讶与新奇。网络传播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改变了以往的新闻和信息传播格局。但网络新闻的传播也受技术和市场发展规律的限制。如何、何时获得规模化的网上新闻传播的消费市场,取决于形成网上新闻传播的规模、媒体资本与市场的互动以及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产生的一种美学思潮。所谓"接受美学方法",就是从读者与作品的相互关系中研究文学作品接受过程的一种方法。新闻传播学中的受众是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包括报纸、杂志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等。  相似文献   

11.
调查性报道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黑幕揭发运动。20世纪60年代,调查性报道开始勃兴于整个西方社会,到了8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民主化的推进以及受众对深层新闻信息的需求,调查性报道成为我国新闻传媒广泛应用的深度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12.
报刊大众化是世界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是现代新闻事业形成的标志之一。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上半叶,是美国新闻史上的大众化报刊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新华社初创时期,我国开始有新闻业务交流方面的刊物,到了20世纪90年代前后大量涌现。据《中国新闻年鉴2008》统计,我国新闻专业期刊公开发行的共有66本,在数量、质量方面有了较大发展。新闻期刊编辑要负责从约稿到统筹组合的全部过程,是期刊制作的把关人,  相似文献   

14.
传播教育向何处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迅速,有目共睹;但其中隐含的诸多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传播教育就是其中十分突出的一个.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传播学被引入我国,而"传播教育"这个概念大概最早出现在1986年.该年第1期的<国际新闻界>摘译发表了美国卡罗莱纳大学新闻系主任理查德·科尔的<美国新闻、大众传播教育的现状>一文.1983年厦门大学广告专业改为传播系,这可能是国内最早以"传播"命名的系科.此后,新成立的新闻类院系大多冠上"传播"二字.  相似文献   

15.
美国传播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传播研究基本确立了以效果为主导方向,大致遵循了李普曼在20年代初就提出的控制思想。被美国传播学界忽视的不仅是芝加哥学派有关传播的思考,也包括李普曼的奠基人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回溯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传播学确立效果研究为方向的历史,呈现出其暗合"控制"思想的脉络,并讨论奠定传播学科主流思想的李普曼为何最终没有成为学科奠基人。  相似文献   

16.
王平 《新闻知识》2007,(11):3-5
自20世纪50年代逐渐诞生并成长起来的发展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传播与国家发展的关系,探讨如何利用新闻传播与沟通技术不断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促进"增长、公平、民主、稳定、自主"等目标的实现。有学者认为,与国外相比较,中国新闻学界对发展新闻学的研究不多,基本上没有形成正式的概念,也很少为专家学者提及,其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11月4日——6日,全国56位新闻与传播界的专家学者会聚暨南大学,共同探讨什一世纪的新闻与传播。展望新世纪,与会者认为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新的条件下,新闻教育的觑代化,报业企业集团化,传播的本土化是新闻与传播界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信息革命对新闻与传播的挑战纵观人类传播史,技术的变革往往带来传播方式的变革。从80年代到90年代,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人类当代杜会最大规模的传播体系——大众传播体系发生了动摇。香港树仁学院的张圭阳预见二十一世纪…  相似文献   

18.
从1907年柯恩发明传真电报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新闻图像传播,到"嫦娥一号"卫星从遥远的太空发回月表照片,时间跨越了整整一个世纪.从摄影照片到三维动画,从模拟信号到数字通信,从异地传播到星际传播,新闻图像传播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走过了一段非同寻常的发展之路,也推进了媒体传播力的价值回归.营造良好的新闻图像传播环境,不断提高图像传播的质量与效果,充分发挥图像传播的优势,是"读图时代"提升媒体传播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彭华新 《编辑之友》2015,(12):35-40
当代新闻有个奇特的现象,即民间公关开始介入编辑流程,并与权力发生关系.公关介入之后的新闻权力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新闻"专权",90年代新闻向公关的适度"让权",2002年之后,随着民生新闻的渐趋繁荣,故事化编辑理念出现,媒介与公关的"分权"成为现实.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证明了媒介接近权逐渐"去阶层化",到第三个阶段,新闻传播效果提升了,但产生一些负面干扰,如"媒介合谋"和"权力寻租",在分享权力的同时,导致"社会公器"的"私用".  相似文献   

20.
美国于19世纪30年代步入了大众报刊信息传递的阶段,而中国却出现了政党报纸裹挟新闻信息并行发展的特殊现象。中国历史从清末到20世纪30年代之间,有行将走到末路的清政府,还有国民党和共产党三种社会力量交织在一起发展,作为阶级和政党的主要宣传工具之媒介,也将政论作为其主要的宣传武器。相对而言,新闻信息在此期间却被排除在主流之外,但历史并没有对新闻报道宣判死刑。本文旨在通过对此阶段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电讯事业的发展、新闻专业主义的萌生和新闻工作者的主观条件等因素的分析,来探讨新闻业务兴起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