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激发态的量子理论、分子光谱学理论,建立研究过渡金属络合物发光机理的理论模型,将基态和激发态的分子轨道能、跃迁偶极矩、原子的价轨道布居和原子的总电荷等量子化学参量与络合物的光谱性质联系起来,定量地得到与电子光谱相关的信息。通过对计算数据的分析明确络合物的激发态和由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性质,进而很好地得到吸收和发射光谱的详细信息,为发光材料的选择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量子物理与经典物理之间的对应原理有两个不同的表述。一个是普朗克表述[1],它采用普朗克常数趋于零[2]。普朗克最初提出这个原理用来说明黑体辐射的能量密度接近于正确的经典瑞利—琼斯能量密度[1]。另一个是关于对应原理的玻尔表述,他采用了大量子数极限[3、4]。玻尔首先提出这个表述[3],用来说明在他的氢原子模型中相邻能级之间的跃迁频率接近于电子在圆轨道上运动的经典频率。在利博夫发表的一系列论文[5]~[8]中,强调这两种表述通常是不等价的。  相似文献   

3.
通常大学物理教材都认为带电粒子在匀强场中作恒定的匀速圆周运动,实际上这是一种近似正确的结论;按照经典的电磁理论作加速运动的带电粒子将不断地向外辐射电磁波,它的能量将不断地减小,其运动的轨道半径也将随之减小。其次,在一定的条件下,由于量子效应,带电粒子的运动形式将更加复杂。本文将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不同情况下的运动特点及其相应的条件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自由基(FR)又称游离基,是指外层轨道上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未配对的电子、原子、离子或基团,而这些可造成许多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膜不饱和脂肪酸的损伤。本文运用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对急性运动引起自由基增加的机制和对自由基生成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探讨急性运动对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热核反应释放巨大能量,实现可控热核反应将解决人类的最终能源,因为自然界中如氘和氚之类的轻元素储量极丰.实现可控热核反应的最大障碍是由于参与聚变的核都荷正电,为了克服库仑斥力而使核接近到足以发生核力的距离,必须使核具有极大的动能,相当于反应物必须具有约10~3K的高温.在这样的高温下,原子间的激烈碰撞使核外的电子都脱离其原有的轨道,参与反应的核燃料成为等离子体.  相似文献   

6.
声波能传递能量吗?针对这一问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设计了一个实验,但难以达到实验效果。笔者尝试直接用喇叭发出的声音作为声波使蜡烛火焰运动,实验现象明显。具体做法:将收录机喇叭的外罩取下让喇叭外露,找一个大饮料瓶(要求瓶底的直径与喇叭  相似文献   

7.
以往我国高等学校近代物理实验中的夫朗克——赫兹实验,有两个不足之处.一是采用充水银的管子作为激发电位管,做实验时需将水银加温,使水银蒸汽压达到一定的数值,所以要附一个恒温的加热装置;二是电子从灯丝到栅极,在加速过程中和蒸汽原子碰撞频繁,当电子动能达到4.9eV时,立刻会通过碰摸而失去能量,致使电子能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新的二维材料不断被发现和合成,探索新型二维材料成为研究热点。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对不同二维材料进行筛选,发现二维三氯化锆(ZrCl3)具有半金属性质。系统研究二维三氯化锆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磁结构等性质,通过声子谱计算,发现其结构是动力学稳定的;通过电子结构计算,发现费米能级附近只存在自旋向上的电子态密度,显示二维三氯化锆具有半金属特性。通过比较其铁磁态和反铁磁态的能量,发现铁磁基态能量更低,每个金属Zr原子具有1个玻尔磁子的磁矩。估算出磁交换常数J=7.58 meV。结合蒙特卡洛模拟,估计出该体系的居里温度约为130 K。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地球辐射带的膨胀和收缩的范围:当地球从近日点运动到远日点时,地球辐射带向外膨胀;当地球从远日点运动到近日点时,地球辐射带向内收缩。其膨胀或收缩范围是:第一层辐射带大约为30m,第二层辐射带大约为80m。  相似文献   

10.
北京高中新课改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教材中第2页有如图1所示的一个演示实验。 在水平桌面上摆一条弯曲的轨道,它是由几段稍短的圆弧形轨道组合而成的。钢球由轨道的C端滚入(通过压缩弹簧射入或通过斜面滚入),在轨道的束缚下做曲线运动。在轨道的下面放一张白纸,蘸有墨水的钢球从出口A离开轨道后在白纸上留下一条运动的痕迹,它记录了钢球在A点的运动方向。  相似文献   

11.
采用从头算法(ab initio)和密度泛函理论(DFT B3LYP)方法,对8-羟基喹啉锌(Znq2)及其3种衍生物的基态结构进行优化,同时用ab initio HF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法在6-31G(d)基组上优化其最低激发单重态几何结构,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B3LYP)及6-31G(d)基组计算吸收和发射光谱。计算表明,该类物质电子在基态与激发态间的跃迁,主要是在配体8-羟基喹啉(q)环内的电荷转移,电子从含O的苯酚环转移至含N的吡啶环上。该类化合物的电子亲和能较大,都是优良的电子传输材料,改变取代基及中心金属原子均可以达到调控发光材料的光谱波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双锥体运动演示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重力的作用,在斜面上的自由物体总是从上向下滚动或滑动,这在人们的头脑中已形成根深蒂固的概念.但在与水平面有一定倾角的V型轨道上,一个双锥体不受牵引力的情况下居然由“下”向“上”运动,一直达到轨道的尖端(见图1),真使人目  相似文献   

13.
问题的提出 :如图 ( 1)所示 ,质点P由开始 ,沿不同的轨道从O点无摩擦地滑到B点 ,沿什么样的轨道下滑时间最短 ?一、分析问题1 对于斜面轨道即①轨道而言 ,可方便地计算出质点的下滑时间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a =ΣF/m =gsinθ而S =12 at21  t1=2Sa 由图中的几何关系可得 :t1=2 (h2 b2 )gh2、对于凹面轨道②或凸面轨道③而言呢 ?先建立如图之xoy坐标系。由于在③轨道上运动的速率始终小于同一x值的①轨道的速率 ,且路程比①轨道长。所以 ,t3>t1,即凸面轨道③不是下滑时间最短的轨道。沿凹面轨道②滑下的速率始…  相似文献   

14.
海南 《阅读》2023,(46):4-6
<正>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早在公元前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陶器。到了距今约2000年前的东汉时期,成熟的瓷器也登上了历史舞台。现如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更多新型陶瓷材料以其高韧性、高抗弯强度、高耐磨性、突出的隔热性能、接近钢的热膨胀系数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让我们来认识一些陶瓷家族中的“新成员”吧!通常情况下,陶瓷不导电,是良好的绝缘体。但是,当某些氧化物陶瓷加热时,处于原子外层的电子可以获得足够的能量,从而能够克服原子核对它的吸引力,成为可以自由运动的电子。这种陶瓷就变成导电陶瓷。  相似文献   

15.
力竭运动对线粒体结构,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力竭运动或运动疲劳状态下线粒体结构及其功能的变化爱到了广泛的重视。力竭运动状下线粒体内膜流动性及呼吸链酶活性发生变化,使氧化磷酸化过程受阻,致使生成减少,影响了运动能力,笔者从自由基学说、电子漏引起质子漏假说及钙反常三方面竭运动对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偶联程度一些影响进行阐述,探讨影响线粒体功能的一些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一在直道上举行的跨栏跑,同100米跑一样,是人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从起跑到终点,身体的运动无论在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上,都是越接近直线越有利于发挥速度,越节省能量.事实上,过栏时身体不可避免地出现上下起伏和较轻微的左右摆动或旋转.起伏与晃动程度的大小,是跨栏跑技术质量的标志之一.所以,遵守跑的直线性原则,是跨栏跑技术教学和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黑色发展到绿色发展的范式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相继经历的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四种文明形态,对应着无色(虚无)发展、黄色发展、黑色发展、绿色发展四种发展范式。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下以低消耗、低排放与高效率为特质的新型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社会面对全球经济危机、资源短缺危机和环境气候危机的必然选择。从黑色发展范式到绿色发展范式的转换,需要实现“五位一体”的转型:发展主体由“单一理性经济人”向“双重理性经济人”转型;发展目标导向由“只注重经济发展数量,不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向“优先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同时兼顾经济发展数量”转型,发展模式由“低成本竞争、高资源环境代价”向“高成本竞争、低资源环境代价”转型,发展过程由“线性强物质化过程”向“非线性弱物质化过程”转型,发展路径由“黑色工业化、黑色城市化与黑色现代化”向“绿色工业化、绿色城市化与绿色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数学,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苏联数学教育家奥加涅相指出:“真正完美的数学思维首先是辩证思维”.所谓辩证思维,就是用运动、联系、发展的观点和方法去思考问题,用辩证法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这种思维方法能更加深入地研究问题,它是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是辩证法在中学数学中的主动体现.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辩证的思想探索、研究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本文就如何运用辩证思维解决数学问题,提高辩证思维能力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1.动静变换,培养运动变化观我们知道,运动是物质固有属性,是永恒的、绝对的,而静止是暂时的、相对的.在解题教学中,善于利用“相对静止”去研究“绝对运动”,或从错综复杂的运动变化中抓住静止的瞬间去发现量与量间的关系,认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运动变化的辩证法.例1 设二次方程7x~2-(k+13)x+k~2-k-2=0两根x_1、x_2分别在区间(0.1)和(1,2)内,求k的取值范围.分析:此题可用函数的观点进行求解,即构造一个辅助函数f(x)=7x~2-(k+3)x+k~2-k-2,利用二次函数图象,化静为动,实行有效转化,寻求到一种解决问题的较好途径.解:设f(x)=7x~2-(k+13)x+k~2-k-2,作出其图象如图(1)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的“黄色文明”在与“洋鬼子”的“蓝色文明”较量中吃了败仗,迫使中国优秀的知识分子“睁开眼睛看世界”,从洪秀全到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都曾向西方学习,从外国文化中去寻求救国救民的思想武器。但是学生老是斗不过先生。原因何在呢?一是当时拿来的东西——资产阶级思想武器已经比较陈旧。二是中国的资产阶级还比较幼稚,民主革命的思想家在学习西方时往往忽略了本国的国情,“只知生吞活剥地学外国”①,因而往往只有宣传之功,而无实行之效。鲁迅的拿来主义正是在总结了前人和同时代人学习西方正反经验的基  相似文献   

20.
单质的熔点和沸点按照组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而呈周期性变化.特别是主族元素,这种变化的周期性尤为明显.其基本的变化规律是: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其单质的炼点和沸点,先是逐渐升高,到Ⅳ_A族达到最高点,然后又逐渐降低,即呈两头低中间高的特点;同主族的非金属元素,从上到下,其单质的熔点和沸点逐渐升高;同主族的金属元素,从上到下,其单质的熔点和沸点逐渐降低.本文论从单质的内部结构的变化,分析其熔点和沸点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单质的熔点和沸点,就是以加热的方式给以能量,使组成晶体的质点(原子或分子)克服质点间的作用力,变为液体或气体的温度,它主要决定于单质晶体中质点间作用力的性质和质点的大小.质点间作用力的性质与晶体的类型密切相关,质点的大小则对质点间作用产生影响.统观元素周期表中的主族元素,其单质的晶体有三种类型: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和金属晶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单质的晶型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是单质熔点和沸点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原因.1.分子晶体.氮、氧、卤素的单质形成典型的分子晶体.这种晶体的质点是共价链结合的小分子,质点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