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爱玲的散文写的虽然是一些身边琐事,但是她的文章情趣盎然,生动活泼。本文对张爱玲散文中遣词造句的手法进行分析,分别从比喻和拟人化手法以及语言色彩鲜明两个方面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散文具有独特的独语式的个体语境,其失落苍凉与孤独焦灼的独特悲观气质,世俗现实精神与文化批评力量,鲜丽而丰富的表达手法,显示了其散文具有独特的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的散文独具魅力,被誉为“流言体”.在20世纪40年代低气压时期的上海,张爱玲的散文以其耽溺于个人情感的展现和世俗小市民的纵情描绘,不追逐时代共振声音的洪流,而成为一种异质话语.她对世俗生活的审视有着孤独者的姿态,世俗的声音是这孤独姿态的面具,蕴含着家国情结和曲高和寡的苍凉.她散文的艺术魅力影响后世,两岸三地均有传人.  相似文献   

4.
邱瑞洁 《文教资料》2008,(15):14-16
张爱玲散文虽以世俗生活为描绘对象,却往往能穿透事物的表面,表达出不同凡俗的理解和认识.这与张爱玲对世界和人生的悲剧性理解和感受不无关系,后者给张爱玲散文带来的是利与弊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的散文作品中有个人的情感、人生的感悟、友人的情谊等,深受后人喜爱,并且得到很多人的效仿。本文主要对张爱玲的散文语言艺术进行探析,分析张爱玲在散文中的遣词造句以及语言搭配。  相似文献   

6.
阳台是张爱玲作品中的一种重要意象,在她的小说和散文中反复出现。阳台与张爱玲作创作的关系在于:它培养了张爱玲独特的观察视角——俯视和远眺。由于俯视,站在阳台上构思的作品便具有了一种对人性的洞悉和达观,因而也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怀;远眺的视角造成了张爱玲对世俗的态度,即“就而不从,于其中但隔其外”。  相似文献   

7.
从王安忆所提到的“世俗的张爱玲”这一说法出发,指出张爱玲的世俗只是一个外壳,而内里却是浓重的虚无。现实生活中的张爱玲早已完成自我虚无化,她的一生都处在虚无之中,而在她的小说和散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世俗,实际上是一种“自欺”现象。因此,对于生活在虚无之中的张爱玲来说,是不可用世俗来修饰的。  相似文献   

8.
海内外学术界对其张爱玲的文学创作进行了较为全面且深入的研究,并已开始着眼于她的文学翻译成就,但此主要聚焦张爱玲在小说方面的翻译艺术,而忽视了她的散文与诗歌翻译。通过对张爱玲翻译散文和诗歌的述评,阐释张爱玲在这方面的翻译缘起,探析其译本特色,突显其翻译才华。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沦陷区大红大紫的女作家,她以其传奇的身世,世俗性和深刻性兼备的创作手法而深受大众喜爱。相对于《传奇》小说集苦心经营的艺术结构和鞭辟入里的人性揭露,她的散文集《流言》却是率真、自然、随意,由此形成了“流言体”。尽管她的散文多以描写世俗生活、邻里长短,但其中却蕴含着她对人情、人性、人理的深切思考。通过对张爱玲散文的解读,以把握她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0.
比兴手法在古代散文的结尾有很多体现,先秦叙事散文中就有大量的存在,是谓结兴,主要有引诗结兴和以事结兴两种,他们对文章的主题情感的提炼以及浪漫主义的萌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机智的讽刺手法是张爱玲小说的一个突出特点.她借此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苍凉真切的凡俗人生,处处显示出了人间认真的荒唐和荒唐的认真.而讽刺手法又常常是借助于对比、意象和比喻等手法来构成的.文章就从以上三个方面简单论述了张爱玲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散文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雅玲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5,26(1):103-105,F003
在中国现代散文随笔的流变中,张爱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她的散文自成一格。对散文语言及题材的开拓确有新境,张爱玲散文富于现代性的苍凉美学。她横跨散文的现代与后现代。她的散文对于研究者、创作者皆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的散文令人耳目一新。在动荡不安的年代,张爱玲抓住了在无尽的痛苦磨难中享受短暂世俗快乐的机会。她的散文透露着对日常琐碎生活的喜爱,对都市世俗享受的追捧,这的确是与“五四”时期所倡导的精神背道而驰。但是张爱玲散文又并非只限于世俗表面,其中又包含着作家对人生、社会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14.
周而复始的结尾方式是张爱玲小说创作中惯常的做法,它凝结着张爱玲对传统戏剧手法的发现与超越;参差的对照手法是张爱玲的自我总结,反映在小说的整体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以及主题方面。两种手法都联接着张爱玲的反高潮,是其反高潮手法的形式特征,同时隐含着反戏剧化精神。  相似文献   

15.
周而复始的结尾方式是张爱玲小说创作中惯常的做法,它凝结着张爱玲对传统戏剧手法的发现与超越;参差的对照手法是张爱玲的自我总结,反映在小说的整体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以及主题方面。两种手法都联接着张爱玲的反高潮,是其反高潮手法的形式特征,同时隐含着反戏剧化精神。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散文再度受到重视 ,是因其作品中流布着中国气派 ,她在创作中找到了表现人性、人情的契合点 ,机智的叙事风格又使其作品活泼灵动。这些 ,使张爱玲的散文具有独特性和鲜明性 ,更具有了散文的现代品格。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的大陆散文创作由于凝聚了她对人生的冷静思索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因而构筑成张爱玲散文的独特风情,体现了她对当时冷酷的社会生活真诚、具体、实际、达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从文艺心理学、艺术美学和生命美学的交叉点上,对张爱玲小说风格和散文风格进行了“非平行”的比较,从而进一步突出张爱玲散文作为一种特殊的、多重的生命表达方式的重要意义。同时从创作主体的生存困境着眼,对某种不够公平、正确的评价作了矫正。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卓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她的散文集中表现了世俗生活、作者的审美经验、冷暖自知的爱情和忧郁感伤的童年。其作品风格苍凉,语言运用十分精致和讲究。张爱玲散文独特的文化与艺术气质,奠定了她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活跃于中国文坛的女作家,她的创作高峰期是从一九四三年到一九四五年,在这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张爱玲都显示出了她的创作才能,她的作品主要分为散文和小说两类,她的散文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张爱玲,她的小说则展现了她的创作天分,很多读者和研究者将张爱玲与她笔下的女子视为一类人,市侩、拜金、虚荣,其实张爱玲是一个纯真、轻利、清雅的女子,本文拟从将张爱玲与她笔下的女子一一对比得出一个真实的张爱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