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体育强国背景下对学前体育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践理路进行剖析。从“入列体育强国”到“保持体育强国”再到“发展体育强国”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几代人的接续奋斗,需要重视学前体育教育,需要从娃娃抓起。体育强国背景下学前体育教育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从娃娃抓起可唤醒未来体育强国建设者的主体意识、可浸润未来体育强国建设者的体育精神、可释放未来体育强国建设者的发展潜能。体育强国背景下学前体育教育的实践理路主要涉及:突出学前体育教育的重要地位、优化学前体育教育的教学内容、完善学前体育教育的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2.
中国体育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金牌总数第一”的辉煌,说明我国是竞技体育强国.从宏观视角来审视中国体育,需要实现四个转变,进而探讨了中国体育未来的四个发展走向,不论是竞技体育,还是群众体育,都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成为真正的体育强国.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体育强国思想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青少年是体育强国的希望,体育职业院校在培养体育人才、建设体育强国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在实现体育价值中肩负政治相当,在体育职业教育中肩负主体责任,在补齐体育事业短板中肩负攻坚责任,在改革体育机制中肩负“试验田”责任等。以习近平体育强国思想为指导,加快体育职业院校改革发展,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先行,确立体育教育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科学化的改革目标,支持国家竞技体育发展;坚持市场化的人才培养导向,服务国家体育产业发展;坚持对外开放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4.
随着雅典奥运会胜利闭幕.世人自然而然把目光转向了2008年的“CHINA-BEIJING”。国人在欢呼本届奥运金牌排行榜的同时.想的最多的恰恰是下一届“谁主沉浮”。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从强身健体到体育产业化.运动员们付出的是智慧和汗水.国家提供的是环境和机遇,在为运动员们助威加油的呐喊声中.一个独特的群体以特殊的形式把运动员与体育巧妙地结合到了一起.自发地充当着体育产业化的领跑人。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文化强国的社会背景下,民间体育社团的迅猛发展,使其文化内涵构建尤为重要和迫切.构建体育社团文化内涵,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导文化创新.在体育社团文化内涵构建策略中,应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依托,塑造“以人为本”的内部文化组织氛围;促进管理体制创新,提高文化影响效率;探索多元文化个性,形成“多赢”的群众性文化实体.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体育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在清朝末期以及日本侵略中国时期.中国人民忍辱负重.被外国人称为“东亚病夫”。第一届奥运会中国只有一名运动员参加.被外国人所耻笑.而随着新中国的崛起.中国人民的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奥运会上无数次响起《义勇军进行曲》,表明中国已经步人体育强国的行列.彻底摘掉了“东亚病夫”的耻辱帽子.可见体育对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是多么重要。对于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的现状.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中国北京顺利举办,这也使我国体育历史性的站到了国际体育大舞台的一个更高的位置上。胡锦涛总书记也在同年提出了我国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实现全民体育的战略,这也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了我国未来体育发展的方向。江苏省是我国的体育大省,也是国家体育发展计划中的重要一环,为此,围绕体育强国背景下的江苏体育现代化发展的格局、原则与方向策略进行简要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1 问题提出近几年,国家体委提出了在本世纪末实现“体育强国”的宏伟图景,确立“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战略和以青少年为重点的群众体育战略”协调发展,并以“竞技体育为先导”的总方针,这就确定了竞技体育在“体育强国”中的战略地位。然而,历史的发展和现状决定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一是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首先面临着的是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使竞技体育发展的经费投入受到一定限制;二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处在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存在东西部经济水平差异、城乡差异,以及贫困问题造成的暂  相似文献   

9.
我国要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不仅要有竞技体育的辉煌,更要有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做基础。尤其是青少年的健康。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长盛不衰的战略问题,是关系中华民族保持持久生命力的“强国强种”的百年大计。学校体育对学生的终生体育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中、日两国发展竞技体育历史背景和日本体育发展的方针、路线的探讨,进一步分析了日本竞技体育两次崛起原因。继而阐发了日本竞技体育的发展给我国北京奥运会后竞技体育发展所带来的启示,得出奥运会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及竞技体育功能要求竞技体育在我国会继续被政府和民众重视.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举国体制”;创新运动项目经营方式;客观、公正、科学对待国家运动训练体制和竞赛体制是我国竞技体育长久成为世界强国保证.  相似文献   

11.
2008北京奥运会已圆满落幕.经过梦幻般的16天.中国以51枚金牌的好成绩首次超越蝉联3年金牌榜榜首的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金牌体育大国。这样的表现,实让每一位中国人都为之欢欣鼓舞。不少人认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的体育强国。事实真的如此吗?奥运金牌总数第一确实反映了中国在世界顶尖体育人才中的领先地位.也意味着中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竞技强国。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一个国家是否是体育强国.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这个国家顶尖体育人才的水平.而是广大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  相似文献   

12.
任何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以课程内容为中心的有目的地教和学的双边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掌握系统知识和技能,并在此过程中,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形成科学世界观和道德品质.通过体育教学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别是能力和创造才能.近些年一些经济发达的体育强国,在教学中普遍提倡“独立练习”‘“自主练习”等形成来培养学生独立运动能力.如美国、日本、前苏联、法国等国家,把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做为衡量学生体质状况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些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生产…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体育竞技场上捷报频传.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国逐渐跻身于体育强国之林。这些荣誉的取得离不开体育院校的贡献.但也有人说:学习成绩差的考生才去报考体育院校,所以,学体育的都是四肢发达,大脑简单。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近年来报考体育院校的考生越来越多.录取时文化课成绩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名牌体育院校录取考生的文化课分数跟普通重点大学已相差无几.体育院校和体育专业已经属于“热门”.受到越来越多考生的青睐。  相似文献   

14.
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中国人体育强国的梦想从未停歇。从“手脑并用”的生活教育理念到“以体育强健学生之体魄,以文化涵养学生之精神”的素质教育旗帜,育才人全面发展的脚步同样从未止步。2019年11月210,重庆育才成功学校鲁能校区的学子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一第二届体育文化节。  相似文献   

15.
学校体育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对教育强国建设、健康中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进入新时代以来,虽然学校体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学校体育一系列改革的深入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亟待突破的困境:体教融合协同发展问题、体育中考中的问题、“双减”后的学校体育问题、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中的问题、学校体育中健康教育的问题。基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学校实际,要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发展,就要完善制度体制,促进体教融合协同发展;科学谋划,提升体育中考的科学性;立足实际,抓住“双减”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完善相关条件,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转变观念、提升实力、加强评价,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6.
他对祖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凌辱、践踏、宰割、歧视的历史刻骨铭心。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祖国的富强。他始终认为强国必须强身,被帝国主义诬蔑为“东亚病夫”的中国必须成为世界体育强国!  相似文献   

17.
教委直属十四所工科院校“体育研讨会纪要”提出了高等院校也要出国家运动员,我们同意和支持这个意见。国家教委主任李鹏最近指出:“学校也应培养出优秀体育人才”。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在全国体育发展战略讨论会上说:“学校体育应是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基础,也是建成世界体育强国的重要环节”,“学校体育是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这就给我们大学体育运动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说明我们已经开始迈出的步子是对的。  相似文献   

18.
<正>幼儿篮球是我国新时代篮球事业改革与发展以及塑造未来篮球人才的奠基工程,是探索中国特色篮球发展路径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建立幼儿体育课程体系,推进幼儿体育项目建设”,从中可以看出体育强国建设对幼儿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要求与挑战,幼儿园应将开展篮球游戏作为幼儿体育教育的重要课题,夯实篮球事业根基,厚植篮球人才培养,完成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和篮球事业发展中奠基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9.
从农村、职工、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入手,考察并阐明各自群体健身现状及其与促进体育强国的辩证关系,以期解决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贯穿以“立德树人”育人理念为目标的高校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全面阐释了“育体铸魂、德体兼修”的深刻内涵,是践行体育专业课程思政的本质需求,是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目标,是弘扬体育精神、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使命。文章论述了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价值,提出了通过夯实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培育、重点突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与融合教育的思路以及“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践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