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隐喻转喻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研究理论。在认知语言学看来,转喻和隐喻是种思维方式,反映在语言的表达上。名词动用是一种语言表达的创新。用认知语言学关于言语行为转喻的观点研究名词动用现象,可以得出名词动用实质是言语行为转喻。  相似文献   

2.
王芳 《考试周刊》2011,(54):35-36
名词动用是常见的语言现象,使语言表达言简意赅,凝练生动。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理论背景下,用原型范畴论和隐喻转喻理论解释名词动用产生机制的认知思维,并列举了名词动用的名词来源类别,以促进名词动用的使用,增强语言表达力。  相似文献   

3.
英语名词再范畴化主要包括名词动用以及名词范畴内部的个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相互转换。名词再范畴化增强了语言表现力,使表达生动凝练,符合语言经济原则。再范畴化以转喻这一重要的认知机制为认知理据,以名词所指称对象的突显部分作为认知参照点,以部分代整体或整体代部分的典型转喻思维,实现了名词范畴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傲慢与偏见》与《世说新语》两书中搜集名词动用语料,结合转喻隐喻作用机制,Clark&Clark名词动用分类标准,对名词动用分类方法进行了补充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名词动用这一语言现象是指把名词临时用作动词,执行动词的句法功能。文章试图从认知语义学关注的几种认知操作模式(转喻、隐喻和概念整合)入手,建立统一的认知机制分析框架,揭示这几种认知操作模式的相互作用在名词动用产生和理解过程中的运作规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实例探讨了隐喻和转喻两种认知机制在人体词多义生成中的机制,并指出在词汇学习中引入认知机制的学习将就将对词汇学习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以名词way为例,运用原型范畴理论、隐喻和转喻对其多义性进行阐释,构建多义词way的语义认知机制,并通过实证来探讨认知语言学理论运用于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认知语言学看来,转喻和隐喻一样是人们的一种思维方式,这样的思维方式反映在语言的表达上。本文采用认知语言学关于言语行为转喻的观点,研究名词动用现象。本文认为,名词动用实质是言语行为转喻。  相似文献   

9.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名词、名动转用中的隐喻思维过程,并以名词、名词动用的具体实例探讨其隐喻特点和语义理据,分析其习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过程,指出这是一种以词义的隐喻派生为中心的、有效的词汇加工习得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原型范畴理论,隐喻认知机制为支点,探讨英语介词语义延伸的心理认知过程.我们发现介词语义是以"空间"原型为认知参照点,以家族相似性不断向外扩展延伸;隐喻认知机制使空间介词具有很大的语义生成力.本文提出在英语介词教学过程中,注意介词基本空间意义的学习;更要重视转喻和隐喻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寻阳 《培训与研究》2006,23(6):39-41
转喻与隐喻都是基于经验的思维方式,均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概念化过程提供了路径,是丰富语言的重要手段。转喻—隐喻之间的区别并不是决然分开的,而是一种互动的层次上的变化。大量隐喻的产生建立在转喻的基础上。作为英汉语言中情感发源地的Heart,其转喻—隐喻的特征在感情表达式中表现的最为清晰。Heart的概念化越具概括性,所含转喻的成分越小,而隐喻意义越突出。但不管如何变化,隐喻的转喻基础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与汉语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名源动词。名源动词的大量存在与使用体现了人类思维过程趋向简洁化。纵观英汉两种语言中名源动词的诸多相似及体现在名-动转化过程中的相同的隐喻思维,可以清晰看到人类认知基础的同一性。这一同一性为英汉两种语言的理解与沟通奠定了基础,为现实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英语名转动词产生的动因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名转动词的使用在英语中十分常见,值得研究。从语言的经济原则、修辞需要、名词和动词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词汇空缺的填补这四个方面对英语名转动词产生的动因进行探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表量结构a+N1+of+N2中名量之间的隐喻相似性为基础,借用映射关系图示,考察英语表量结构中隐喻组合的构建机制。首先,基于施喻者认知加工的程度深浅,隐喻相似性分为两大类:客观相似性和心理相似性。其次,英语表量结构的隐喻式组合还蕴含动态与静态意象模式的区分,它影响了隐喻的建构方式--直接隐喻与间接隐喻。  相似文献   

15.
隐喻既是一种认知现象,又是一种语言现象.隐喻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传统隐喻观和认知隐喻观从不同的视角来解释隐喻从传统隐喻观和认知隐喻观的视角分析英语习语隐喻现象、隐喻种类及其隐喻意义,为英语习语的理解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丰富的颜色词,而且这些颜色词不仅有其基本义,还具有丰富的隐喻义和转喻义,是人类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认知的角度,运用原型理论、隐喻和转喻理论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基本颜色词的语义重合,对外语教学、翻译及跨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隐喻的相关理论,探讨了英汉量词中隐喻现象,运用对比手法分析两者的相似点和差异处。研究表明:英汉语中量词的使用表达了使用者对名词的认知过程,名量之间的隐喻性搭配关系反映了人们对名词所代表的范畴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英汉语中的量词隐喻作为两种语言现象,既有相似的表意和语用功能,也存在具体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人类认知手段的转喻和隐喻是词汇扩展的两种重要方式。文章以hand为语料,从隐喻认知角度来分析一词多义的现象。研究发现:(1)隐喻在词义延伸中发挥的作用大于转喻;(2)在词义延伸中有两种思维结构:一是以邻近性关系为基础的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思维结构;另一个是以事物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性联想思维结构。两种思维结构相互交叉,出现连续统的现象;(3)词义从本义向转喻、隐喻方向延伸的时候,离本义越远,修辞性就越强。  相似文献   

19.
从词汇、语篇、交际三个层面探讨了隐喻思维对商务英语教与学的影响,提出了利用隐喻思维从词汇、语篇,交际三个层面促进商务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