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赵萌 《传媒》2021,(2):52-54
近年来,网络短视频成为红极一时的网络文化形态,拓展了文化生产、传播和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塑造着全新的大众文化形态.网络短视频颠覆了自上而下的文化传播方式,解构了传统文化精英的文化垄断,充分释放了文化生产权利,促使文化生产回归生活.同时,网络短视频也带来了文化亵渎与狂欢化、网络文化庸俗化等问题.因此,应当辩证看待蓬勃发展的网络短视频行业,加强对网络短视频的引导和规制,促使网络短视频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移动短视频行业的迅速发展,契合了当今以"注意力经济"为主的时代主题。借助生态位理论分析移动短视频生态位拓展的价值逻辑,发现移动短视频主要通过商业价值、品牌价值、文化价值三方面进行生态位拓展。移动短视频最初显现的商业价值是其生存的保障,主要通过拓展生态位宽度来体现;移动短视频生态位拓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培养品牌价值是凸显其生态位差异的重要体现;拓展移动短视频的文化价值,为移动短视频持续、长久、健康发展奠定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不仅仅要塑形,同时也要铸魂,而其灵魂就是文化建设。短视频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特有的传播符号,不仅在乡村建设中扮演着文化载体的角色,还不断推动着乡村文化的外向型传播。在短视频的赋能之下,乡村文化的传播有了新的路径,其碎片化、门槛低、易操作等特点,使得乡村文化类内容创作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的活动。与此同时,短视频平台的相关扶植策略也使得传播乡村文化、展示乡村生活类的短视频有了更多的流量与关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短视频在乡村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推动作用,指出了乡村文化类短视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乡村文化类短视频未来的传播策略,为乡村短视频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短视频是当前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媒介,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短视频平台涵盖了多类主体所创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作品,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在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文化典籍等领域所取得的“双创”进展。探索短视频内容生产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从文化保护、研究阐释、技术展示、美学表达,以及可见的影像与不可见的文化土壤间的辩证关系等方面入手,思考分析短视频内容生产的创新路径,对于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的质量,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积极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短视频在碎片化阅读和快餐式娱乐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人们迅速获取信息的常用途径。在短视频领域中,抖音短视频的发展最为迅猛,稳居短视频领域第一。与此同时,在国家倡导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建立清朗网络环境的大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也是"抖音"平台上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扩展了传播方式,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例,通过分析传统文化在短视频平台传播的现状、特点、影响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探寻"抖音+传统文化"模式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短视频平台的发展打破了过去非遗文化传播的渠道局限,非遗类短视频的出现,已成为热爱非遗文化的受众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圈层理论视角,结合传播学相关知识对抖音平台非遗类短视频创造性转化的困境,如个体传播受限、资源分布不均、扶持力度不够等进行分析,并据此从垂直化分层传播、“短视频+”融合发展、打造个性化IP等多个维度进行非遗类短视频创造性转化路径的探索,为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王艳 《新闻传播》2024,(6):52-54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短视频平台成为人们信息获取、企业盈利发展的基础所在,对于城市建设及发展而言,也可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的容量性与引流性,深度分析不同应用场景下,城市文化形象建设的内容宣传点,结合城市文化产品、特色产品等,通过短视频内容进行宣传,令人们真正了解到城市的文化底蕴,增强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基于此,文章以城市文化形象中的“文化基因”为切入点,阐述城市文化形象的表达形式,并对短视频平台城市文化形象建构思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短视频是民俗资源传播的重要媒介,但少有研究归置并进一步剖判非遗文化短视频传播模式的特点及优缺点。本研究以前人理论和近年公开数据为基础,阐述并归纳非遗文化短视频传播的特点,借助实例厘清其中利弊所在,旨在为非遗文化短视频传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5G技术再掀短视频的发展浪潮,短视频成为国内外媒体机构融合转型的重点方向。本文通过探讨Vice传媒集团、《经济学人》、AJ+移动新闻平台等国外媒体机构发展短视频的融合模式及策略,总结了国外媒体机构的短视频融合发展特点:短视频将成为移动用户的第一语言;短视频内容生产将更侧重于创意性、互动性;媒体平台化和平台媒体化的趋势进一步突出。国内媒体可借鉴与汲取国外的成功经验,从增强短视频内容的文化价值、打造短视频的精准差异化定位以及丰富短视频的交互创意等方面着手促进自身发展,在短视频群雄争霸的场域里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0.
罗丹 《新闻前哨》2023,(6):16-18
乡村文化振兴是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村全面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随着新媒体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短视频以铺天盖地之势席卷全国各地。本文从乡村文化传播的现实图景出发,以短视频为切入点,研究在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如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效能提升。  相似文献   

11.
沈雅婷  周鸿 《今传媒》2023,(3):34-36
短视频的发展为乡村文化传播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渠道,同时,在传播过程中也出现了“他者化”现象。本文通过探索短视频中乡村文化传播的“他者化”现象及其表现,分析其成因,探索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短视频乡村文化传播的良性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短视频为乡村居民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台。他们通过镜头记录眼中的乡村,围绕短视频平台衍生出了全新的经济、文化逻辑,成为塑造乡村形象、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力量。由于内外条件限制,现有的乡村短视频也面临创作困境,亟待寻求新的突破口。本文结合抖音平台短视频样本对C县短视频应用状况进行研究,探索乡村短视频的发展价值、现存创作困境及未来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祝燕南 《传媒》2024,(8):13-15
<正>短视频行业在经历了多年持续快速发展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当前,短视频的文化、政治、经济属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与彰显,成为新的主流媒体业态。短视频不断地同周边融合,激活了媒体宣传,丰富了媒体价值,成为经济社会、舆论宣传、信息传播和文化生活的重要媒介。整体来看,2023年以来短视频发展呈现新格局,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迭代发展,短视频在非遗领域的应用激活了非遗传播传承的内生动力,为非遗产业发展注入强势动能。柳州螺蛳粉乘着短视频的东风火爆全网,为其非遗技艺内涵的传播奠定了流量基础,也为非遗短视频研究提供了丰富例证。本文以柳州螺蛳粉作为研究切入点,探讨非遗短视频传播中存在的非遗文化本真流失、社会群落关注度低、传播主体水平参差问题并分析本质成因,进而提出短视频赋能非遗传播的文化进路,以提升非遗的传播力、影响力,赓续其文化传承和集体记忆建构功能。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中国网络视频行业呈快速发展趋势,而短视频的发展最为迅猛,以抖音短视频为代表的短视频应用相继走出海外,在文化输出、国家形象自塑方面贡献了重要的传播力量,逐渐成为对外传播的重要媒介渠道。本文以抖音短视频为例,通过对短视频传播特点以及抖音短视频海外传播现状的分析,阐明抖音短视频在走向海外的过程中对国家形象塑造的影响及作用,并提出抖音短视频在未来国家形象自塑方面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萌 《今传媒》2020,(4):48-49
伴随着短视频应用的兴起,传统文化与短视频相融无疑成为新的传播突破点。在文化复兴的大潮下,传统文化传播者应坚定文化自信,主动拥抱互联网,在秉承“内容为王”的基础上积极利用短视频传播属性优势,不断创新内容与形式,力争实现多元媒介环境下的传统文化新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用户阅读习惯的转变,短视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各类短视频平台竞相崛起,吸引众多机构和个人入驻,全社会涌起一股短视频创作热潮。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技术、受众、资本、文化等多种因素,一些反主流、博眼球的短视频大量涌现形成裂变式传播,且具有广泛受众基础,形成了短视频奇观化现象,对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通过分析短视频奇观的生成逻辑及影响,重新审视和思考短视频的正确发展路径,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环境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马燕 《传媒》2019,(10):56-58
随着人工智能(AI)、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技术的嵌入,抖音、快手、梨视频、西瓜视频等短视频社交平台发展迅猛,对我国传媒业的资本竞争和文化消费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与此同时,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于2018年要求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短视频平台开展系列整治工作,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短视频环境下的文化变迁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助农短视频是宣传乡村资源、传播乡村文化的有效载体,其能够推动数字化农村的建设,助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实践渠道。但是,助农短视频仍存在创作内容模仿性强,缺乏针对乡村文化特色的差异性创作、视频内容质量良莠不齐等现象。为改善上述不足,发挥助农短视频的实际作用,本文提出了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助农短视频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短视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我国非遗传播的整体格局,形成了以短视频技术和商业优势为主导的新媒体场域。新场域对我国非遗的整体生态改善具有重要作用,但也由此产生了不利于非遗发展的一些问题。在新的局面下,我们需要探索非遗短视频的转化创新路径,推进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需要从文化价值和意义的阐释提炼、短视频内容和形式创新、媒介事件的策划传播、政府职能的优化发挥,以及非遗短视频海外传播力与影响力提升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发挥短视频的优势,克服和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我国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健康发展,提升我国非遗的整体保护水平,传承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