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容付费成了近两年的关注热点,碎片化的时间面对海量信息,受众越来越需要通过付费手段高效能地筛选优质内容,节约时间成本。因此,内容付费事实上是因为用户的日常行为、习惯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动,导致原有三大产业——教育、出版、传媒之间的边界和逻辑发生松动之后所提供的一个机会,是新兴的"知识服务"行业催生的契机。本文分析我国内容付费的基本模式,激活根源,并提出未来知识服务发展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陈蕾 《今传媒》2021,(4):15-17
全民皆媒的数字时代成为信息的蓄洪池和聚集地,在信息爆炸的同时伴随着信息匮乏,大数据等技术的出现能够帮助受众在碎片化阅读中获取更加精准的信息。随着日常生活中移动支付的常态化、软件付费意愿的逐渐增长,直接催生了以知乎、果壳和分答为代表的知识付费平台和网络问答社区,使受众从单纯的围观者转变为内容的分享者和生产者,并在商业资本的运作中乐此不疲。分享经济也好,知识经济也罢,这些现象都是互联网产业依靠网民的"参与",将其转化为数字资本的一个缩影[1]。在愈发隐蔽的数字资本和附有娱乐性质的资本增值形式的操控下,网络用户逐步成为互联网商业逻辑的"劳工"。  相似文献   

3.
碎片化在传播本质上是整个社会碎片化或者多元化的一个体现,因此也可以将碎片化理解为多元化。网络的即时性、互动性,传播网络的巨大性使社会碎片化成为一种趋势。随着社会碎片化现象越来越明显,由于文化程度与职业的不同,人们对媒介所需的内容也不同,从而造成了社会角色的碎片化。社会角色的碎片化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受众所需信息的碎片化,就如同栏目专业化一样,中央电视台有十四套,分别对应不同的受众。大众媒体逐渐细分并形成了众多的小众媒体,本文将谷阿莫讲故事系列作为小众媒体的研究对象,通过对谷阿莫的X分钟看电影系列的传播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其传播内容、传播途径、受众类型等,以期得出小众媒体的生存之道以及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4.
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品牌碎片化传播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与应用为品牌碎片化传播的实现提供了基础。品牌碎片化传播以信息自传播为基本方式,其关键是要有效引导分散传播者、发挥碎片化内容的驱动作用、创设品牌负面传播防范机制。社会化媒体传播价值、受众微化体验需求、内容传播力、"扩散—整合"互动机制对品牌碎片化传播产生重要影响,主要传播策略包括:平台信息整合传播、沟通元驱动、传播纠偏的互动导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爆炸式流行,信息传播越来越碎片化,传播效率也越来越高。广播媒体在面对信息碎片化浪潮时,媒体从业者们从提高新闻节目的密度、提高内容丰富度、加快播报节奏等方面,抢时效、抢信息量、抢受众。但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也出现了新闻价值缺失、工作态度随意、新闻权威性下滑等诸多问题,为此广播媒体在应对新闻传播碎片化趋势时,要有责任意识,从理论高度解释新闻背后的意义,从而让受众了解事件的全貌。  相似文献   

6.
国际媒介     
新闻越是铺天盖地,越是不能让人满意。数字时代。受众在海量的新闻和选择的多样化中陷入“新闻疲劳”。《应对信息过载的逆向思维》提出媒体的应对之策:媒体不仅要提供有深度和背景的新闻,还要当好信息的过滤器,引导受众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正>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普及,让"短小精悍"日益成为内容传播和分享的精髓,"碎片化"的传播方式满足了受众以自我为中心的传播与参与体系,使网络传播"碎片化"特征显得愈加明显。在网络视频行业,一种以直观分享为目的的技术创新方式正在以同样的方式将视频传播带入"碎片化"时代。一、网络影视碎片化传播受众参与心理(一)受众求新的心理微视频是以新媒体为主要播放平台的,依靠手机、电脑、微博、微信等流媒体进行传播,"流媒体又叫流式媒  相似文献   

8.
常凌翀 《视听界》2012,(5):99-101
微时代,即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在信息碎片化时代,匆忙浮躁的受众消化信息的时间非常有限,而信息内容与数量却异常丰富,这就要求信息生产者提供具有高黏度、冲击力巨大、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吸引受众受众阅读兴趣的内容。"微信息、微社区、微媒体、微观点、微博"的发展乃大势所趋。各种信息和产品简洁传播和方  相似文献   

9.
在"媒体碎片化"时代,广告投放或曰媒体管理的质量把握还有很多关系要讲。如果能很好地处理上述两对关系,已经足以跳出"到达率"的窠臼,走到"效果"的王国了。"媒体碎片化"无可回避毫无疑问,"媒体碎片化"已经成为当下媒体特征的生动写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媒体数量与信息供应量激增,媒体形态呈现多样化特征,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与网络等新兴媒体并存,2亿多微博等自媒体、10亿手机客户端等的加入,使媒体形态变得空前纷杂。二是多样化的媒体形态,使受众选择与使用媒体的自由度得到了释放,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通过自己喜爱的方式接收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这在使受众选择的个性化特征得以增强的同时,也加剧了媒体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社交网络信息传播去中心化与信息碎片化的传播特点入手,分析在这两大特点下,生产性受众与目标受众细分后的"圈子化"对图书营销的影响与作用;通过分析生产性受众与社交媒体的关系,以及意见领袖与个性化阅读对图书营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得出社交网络将会让图书营销中的冷门不再"冷"结论。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8,(1)
本文从新闻传播者、新闻内容、传播渠道、受众、传播效果等五个方面,以相关案例、事件和数据为基础,勾勒出2017年度中国新闻业的主要特点和发展图景,包括:新闻从业者方面,职业化与社会化传播者"此消彼长";新闻内容方面,正日益适应移动传播的叙事形态变化;新闻传播渠道方面,多元化、移动化和平台化成主流;受众行为变迁方面,阅读者、生产者和消费者角色并存;新闻传播效果方面,信息茧房和"后真相"现象凸显。针对上述特点,本文预测了2018年中国新闻业发展的五大趋势:内容价值继续回归并更受重视,人工智能将深化对新闻业的影响,短视频将继续成为媒体争夺受众的关键,传统媒体将面临增强影响力和盈利能力的更大挑战,知识付费将成为内容盈利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12.
在这个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新闻报道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和创新。融媒体视域下的主题新闻报道不仅仅是简单地传递事件信息,更是通过多元化的媒介手段和创新的策略,以更加全面、深入的方式呈现新闻事件,引发受众的共鸣和思考。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在面对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的受众需求时显得力不从心。传媒机构和新闻从业者需要面对信息过载和碎片化传播的挑战,同时还要应对虚假信息、低俗内容的泛滥。在这种背景下,融媒体视域下主题新闻报道的创新策略愈加显得重要。本文旨在研究融媒体视域下主题新闻报道的创新策略,探讨如何利用新的媒介技术和创新手段,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邱倩 《东南传播》2016,(6):135-136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不再是受众获取信息的唯一来源,这也催生了信息"碎片化"时代的到来。不用花费太多时间与精力,就能通过新媒体获取海量信息,这对传统媒体尤其电视媒体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这个信息"碎片化"时代站稳脚跟,二次传播成为电视新闻媒体拓展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电视新闻更应注重在二次传播中保持新闻的真实性与公信力,填补有效信息缺口,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提升电视新闻的二次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媒介形态的泛化,信息过载导致的"信息疲劳"、"信息迷雾"等现状使得传播环境更加复杂多样.在这样一个变局横生的传播环境中,针对不同的视听媒介、各异的视听内容、个性化的视听受众需要在大数据分析基础上实施不同的传播策略.本文着重论述视听媒体传播策略中的整合传播、精准传播和品牌传播的具体运作与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李旦 《新闻爱好者》2011,(23):38-39
碎片化时代,手机媒体结合自身突出的比较优势,积极顺应信息碎片化、媒体碎片化及受众碎片化的传播潮流,取得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在手机媒体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还存在种种隐忧。唯有狠抓机遇,认清并规避缺陷,才能促进手机媒体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郑莞雨 《中国广播》2011,(11):67-70
媒体社会化赋予每个人发布信息并传播的权利,这使得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向内容碎片化、传播时空碎片化、受众碎片化、人们心智和生活方式碎片化的模式发展。然而,个体在不断接触片段信息和世界时却感觉自己被切断了与整体感之间的联系,这种现象被称为“碎片症”。传媒和人类沟通的未来前景因为碎片式的传播而产生危机,在这样的情形中我们应更理性地处理好丰富的信息与不断增长的浮躁情绪之间的联系,回归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知识付费时代媒介焦虑营销的困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瑾 《出版广角》2018,(13):68-70
利用受众对知识的渴求营造焦虑情绪,激发受众购买产品的焦虑营销,是当下媒介对知识付费产品的主流营销方式.但由于营销模式单一,同质化严重,加上刻意渲染焦虑情绪,过分夸大产品功能,容易让用户产生营销免疫.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焦虑营销手段,在营销内容上重点体现知识付费产品实用性和稀缺性,并将营销范围从知识付费产品扩展到知识服务上,这不仅有助于焦虑营销更好地为知识付费产品服务,也有利于知识付费产品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融媒体时代,传统报纸等媒体若想成功升级和转型,必须先对发展观念进行改变,并且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和新媒体传播渠道等,强化个性化以及定制化建设,在深入挖掘受众群体心理诉求的基础上对新闻内容进行合理设置,增强广大受众的依赖感以及拓展其市场影响力。本文先对现阶段传统报纸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加强报纸媒体融合转型,从内容建设和内容付费、加强信息数字化建设以及与其他媒体相融合和加强一体化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融媒体时代下,新型主流媒体面临着信息传递高速化、受众需求个性化、信息接收碎片化等诸多挑战,本文以时空观为指导,提出主流媒体要关注内容质量、凸显人的主体性、突出资源的共享与整合,分析了融媒体时代下新型主流媒体在内容生产、技术空间、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胡琼华  张敏 《编辑之友》2017,(12):38-43
在信息过载、受众碎片化以及受众信息接触习惯变化等因素的推动下,出版社在认识到微信平台具有的社交价值与媒介价值的前提下,基于自身发展需要,纷纷开展微信营销传播.为解决出版社微信营销传播存在的问题,文章建议从明确定位与传播路径、设立差异化识别系统、丰富内容主题与实行多样化表达、建立综合性效果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策略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