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小说研究的兴起,民国学者编制了数量可观的通俗小说书目。这其中绝大部分书目已为当前学界所掌握,但仍有一种重要的小说目却在漫长的时间里一直尘封于民国的报刊中不为人提起,这就是黎锦熙先生的《史传演义举目》。《史传演义举目》上承黄人的《小说小话》,下启孙楷第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是民国通俗小说目录发展的中间环节。《史传演义举目》作为"第五库书目提要之一"直接服务于黎锦熙的语言学研究,在客观上却推进了通俗小说目录的变革,反映了一种学科外力对小说研究的影响。这对当前开展跨学科研究实践具有相当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明人书目著作中有著录《三国志演义》的情况,这些书目著录已成为后人探究《三国志演义》在万历、嘉靖及之前的流传状况的重要依据。以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刊本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为线索,结合序跋作者、书籍版式,加之与同时代相关书籍进行比勘,有助于厘清《三国志演义》在明初的刊刻传播状况。  相似文献   

3.
该书有演义体生动好读之长,而无坊间借演义之名戏说敷衍之短;有学术史贯通古今、史实翔赡之胜,而无冬烘学究之著述佶屈聱牙、晦涩难懂之弊,可说做到了演义的可读性和学术的科学性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容演义晓章亚里士多德说:历史家和诗人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写已经发生的事,后者写可能发生的事。前者务必征实,而后者可以虚构。因此演义不能当成历史.或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否演义,答否。于是送《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上、中、下三卷置案头(下称《演...  相似文献   

5.
所谓"《三国志演义》四郑刊本",指的是《三国志演义》郑氏宗文堂刊本、郑世容刊本、郑纯镐刊本和郑以祯刊本。它们都属于《三国志演义》明代建阳刊本的行列。巧得很,四位刊行者都姓郑。宗文堂刊本的刊行者是何人  相似文献   

6.
一、熊成冶刊本概况《三国志演义》熊成冶刊本,二十卷,每卷十二节,共二百四十节。现残存八卷, 卷一至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卷三至六、卷十九至二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藏。熊成冶刊本,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失载。此外,一些外国学者的著作和论文,例如金文京《〈三国志演义〉版本试探——以建安诸本为中心》、《三国志演义的世界》、上田望《〈三国志演义〉  相似文献   

7.
历史的内容,文学的方法,据史传而敷演成文,是演义的一大特点,它是普及历史知识的一种好形式。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五千年演义》,以历史发展之顺序为经,以历史事件、人物、故事为纬,完整地以演义形式推出给青少年读者,此举功莫大焉。  相似文献   

8.
尽管西方对朝鲜开放的动机产生怀疑,但朝鲜的确生了“我们式的变化”,而且这将导致东北亚地区上演一场新的多国演义  相似文献   

9.
《广州日报》是广州市委机关报,地处广州市同乐路,它的东北面是闻名全国的《羊城晚报》,东面是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地理环境形成一个三角,正是这三角地势演义出了  相似文献   

10.
单演义先生是不应该被遗忘和冷落的。 在陕西,在大西北,原西北大学中文系教授单演义先生自50年代始,90年代逝世,40余年间,矢志不二,坚忍不拔地热爱鲁迅,学习鲁迅,研究鲁迅并推动鲁迅研究队伍的建设。全国解放之初,41岁的单先生放弃了庄子研究改治鲁迅研究,并把鲁迅来西安讲学这一段历史的资料收集、整理、研究作为重点,先后出版了“鲁迅讲学在西安”(1957年长江文艺出版社)、《鲁迅在西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三月陕西省国防工办所属文艺期刊《剑魂》编辑部,执意印制《金瓶梅演义》,并向全国各地广为征订,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后果。最近陕西省出版总社已责令其停刊,并吊销其期刊登记证。今年三月份,《剑魂》编辑部不经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决定出版《金瓶梅演义》一书,并在向全国各地发出的征订单中,进行不恰当的渲染。陕西省出版总社发现此问题后,立即通知《剑魂》编辑部,马上停止出版《金瓶梅演义》。  相似文献   

12.
内容简介从秦朝到民国2000余年历史,蔡东藩以正史为经、轶闻为纬,用《三国演义》式的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写成了这套中国最完整的历史小说。从1915年本书作者开始创作《清史通俗演义》,至1926年《后汉通俗演义》出版,整套《历代通俗演义》耗时十年才全部完成。蔡东藩先生竭力反对于史无据的虚构,主张遵循正史,严格做到所谓"无一事无来历"、  相似文献   

13.
说一句调侃的话,《五千年演义》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效"俱佳的密码是:"331"。3新:内容新、思想新、语言新;3满意:领导满意、专家满意、读者满意;1特点:文史结合、演义手法。  相似文献   

14.
中古时期,杂传创作异常繁荣,这些杂传大多以传主的个人生活、人际交往为撰写对象。《三国志演义》在以正史为纲的同时,也吸取了大量的杂传来塑造人物、建构情节。本文重点论述中古杂传对《三国志演义》的建构与禁锢。  相似文献   

15.
中古时期,杂传创作异常繁荣,这些杂传大多以传主的个人生活、人际交往为撰写对象。《三国志演义》在以正史为纲的同时,也吸取了大量的杂传来塑造人物、建构情节。本文重点论述中古杂传对《三国志演义》的建构与禁锢。  相似文献   

16.
明代“按鉴”演义与建阳刻书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成熟的章回小说是从“按鉴”开始的,“按鉴”成为明代历史演义的基本面貌。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这一阶段性特征与福建建阳刻书密切相关。建阳是中国古代刻书中心之一,在宋代率先雕刻经史著作,至于今日尚存的刻本中,仍以史部为其大宗,而在史部中,又以普及性的通鉴类图书占绝大多数。正是这样的刻书背景决定了建阳书坊最早产生刊刻“按鉴”小说的创意,大量“按鉴”小说的编撰和刊刻使历史演义成为中国古代小说影响深远之大宗。  相似文献   

17.
《新列国志》 兹根据《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四册第六十章 《新列国志》完全撇开了旧本的《列国志》而另起炉灶,杂糅《左传》、《国语》、《国策》、《史记》诸书而冶为一块,几无一事无来历。他恣意攻击着旧本《列国志传》的浅陋,把什么《怜潼宝》,《鞭伏展雄》诸无根故事皆一扫而空,诚然是一部典雅的讲史,而小说的趣味却便也为之一扫而空。 《新编批评绣像后七国乐田演义》讲史小说,自开辟以来以迄宋代俱有志传,如《新刻按鉴编纂开辟衍通俗志传》至《大宋演义中兴通俗演义》皆有明刻本见于著录,唯《后七国乐田演义》一书…  相似文献   

18.
我国历史悠久、古籍浩繁,传统文化丰富多采,犹如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人们写文章,作演讲,经常引经据典,喜欢谈古论今。但引证既然是为征信考实,有理有据,那么在学术著作中则应当慎用演义手法或演义之说。虚构之词,尽量不用或少用,如系非用不可,那也应作说明,以免造成误解。决不能为了所谓“文笔生动”、“引人入胜”,无选择、无区别地滥加演义,以致大大降低了学术著作的严肃性和可信程度。如《谋略论》(蓝天出版社1991年7月出版)一书中,就有这类情况。这里试举几例。  相似文献   

19.
︽数理化通俗演义︾评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秀兰梁衡所著《数理化通俗演义》一书,是一部通俗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作者以章回小说的形式描述了数理化等科学家们在建造人类文明大厦过程中的艰辛和喜怒哀乐,人物生动,情节奇巧,别开生面。一、以科学的精神鼓舞读者数理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上图下文式插图本《三国志演义》为研究对象,以各刊本中普遍存在的图文相异现象为切入点,对图文相异的各种方式、阅读功能和共性特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阐释。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深入认识上图下文式插图本的版式特征以及《三国志演义》早期刊本的刊刻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