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晏几道令词时空表现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令词的创作发展中,“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的温庭筠是将令词导向成熟的作者,南唐后主李煜则以其人生悲欢离合的抒写使今词“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而晏几道的创作则“把令词推向顶点”。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与其父  相似文献   

2.
晏殊晏几道父子都工小令,大量写闺情,询风委婉。大晏是北宋初期的“太平宰相”,词中多反映上层士大夫的生活情调和思想;小晏是落拓公子,词中多表现下层知识分子的苦闷和抑郁之情,特别是以歌妓为题材的作品,使小晏词在思想内容上达到令词的高峰。  相似文献   

3.
因晏几道生平材料过少,以"知人论世"的方式来研究其词,无疑会面临着很大的困境.文人词作为乐府的一种延续,主要体现在"主题契约"上,这一点对晏几道词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对晏几道而言,"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创作经验也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4.
北宋词人晏几道《小山词》善于化用唐人诗句入词,主要有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两种方式.前者兼用其意,后者或化用其意或反其意而用之. 《小山词》化用唐诗是多种原因所致.其中,词本于诗观念之浸润、追求词艺创新、雅化推尊词体是三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著名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词人。虽然其《无住词》存词仅十八首,且皆为令词,但在北宋后期受到慢词冲击令词式微的情况下,陈与义的令词创作自有其独特的价值。陈与义词不仅继承了唐五代以来令词的含蓄委婉,并在令词的题材、语言及运用"以诗为词"手法作令词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洋 《文教资料》2012,(11):3-5
本文结合"词人之词"这一词学理论,从三个角度切入:一是题材与主题:艳情与身世之感的渗入;二是词的体制:音乐性与文辞美兼修;三是价值和功能:言情性和娱乐性的统一。从"词人之词"角度重新审视晏几道这位"古之伤心人"的内心世界,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词人的创作心理、作品风格和审美效果,走进小山梦幻般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考察分析“以诗为词”变革的内涵与演进历程后认为 ,参与和推动此一变革者不仅有范仲淹、王安石和苏轼 ,也有晏几道。晏几道宣称要追承汉魏乐府传统 ,遵循“感物而作”的诗文创作规律 ,在词学观上表现出以诗的精神和趣味为指归的倾向。同时 ,在创作实践中他也多向诗体学习借鉴 ,以词抒写情性怀抱 ,倾吐心志感慨 ,创作态度严谨庄重 ,创作技法诗化。尽管还难于达到苏轼的高度 ,但其对“以诗为词”的尝试和开拓之功同样不可否认和埋没  相似文献   

8.
晏几道是北宋小令词创作的最后一位大家,他的《小山词》在中国词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他词作中的锐感多情的特质,是由其独特的出身经历及敏感多情的个性决定的,尤其是晏几道的爱情词,感伤怀旧,痴情怨绝,真挚动人,成就很高。被誉为"两宋词人,实罕其匹"。  相似文献   

9.
《小山词》反复出现一个主题;回忆。回忆这一心路历程转而成为《小山词》创作的心理态度。晏几道在回忆中寻找和反省生命的寄托和意义,自我放逐于感伤的回归之旅。这使得晏几道的精神特质及小词创作都具有了个性化魅力。  相似文献   

10.
晏几道的词常以梦境、回忆的形式,以歌妓和思妇的视角塑造美少年、才子、行客等男性形象,晏几道塑造这些"高富帅"的形象客观上展示了自己的才学和地位,他在失去富贵生活、人生郁郁不得志、以致心理失衡之后,主观上期望通过这些形象的塑造获得心理的补偿。  相似文献   

11.
晏几道词:伤心人的感伤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几道是一位多情的感伤词人。由于他出身相门 ,而后又家道中落 ,谋生无计以至仕途蹭蹬 ,再加上他傲物睥世、敏感多情的性格气质 ,就使得他的爱情词显现出一种强烈的感伤色彩。其“艳词颇有藉诗酒风流自遣的有托而逃的意味” ,即对爱情至死靡它的追求成了他心灵的避难所。为了表达这刻骨的“伤心”意绪 ,在艺术上 ,他借助了“追忆”与梦境 ,借助于章法上的顿挫多姿以及语言上“字外盘旋 ,句中含吐”等艺术手段 ,并且注重向诗歌和慢词长调学习 ,从而使传统的令词在语言的精度和情感的深度上超越《花间》 ,呈现出一种开新拓展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2.
论词的传统与东坡词定位及创作动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的传统和正宗应追溯到隋唐的民间词。民间词与诗骚传统相承。晚唐五代和北宋初中期的令词是词的“变调”,而这个“变调”形成了北宋词的“新传统”。苏轼以复古的形式为更新的手段,突破了北宋词的所谓传统,给词以新的生命力,造就了两宋词坛的辉煌,并影响了词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3.
"以诗为词"的出现是对北宋初中期颓靡词坛一个强有力的冲击,它改交了词体原有的特征,也改变了词体的发展趋势.它的创作倾向由苏轼处获得成熟定型后,大致形成了以范仲淹、王安石、苏轼式的雄旷激越和以张先、晏殊、欧阳修、晏几道式的风流闲雅为主的两条线,分别影响了以后的"苏辛派"与"周姜派"词人,直至近代.  相似文献   

14.
周邦彦作为北宋婉约派大词人,其词富艳精工,长于铺叙,工于音律,以长调慢曲最为出色。然其令词亦精炼婉约,清新秀丽,自成一家。令词,又称小令,源出于唐人酒令,是词体中最早的一种形式。在词发展的初期,令词十分兴盛,从唐五代词的发韧,到北宋中期,许多著名的词人都以工于令词而名声显赫,如温庭筠、韦庄、李、李煜、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等,都擅长令词的创作,谱写出许多脍炙人口的篇什。随着词的不断发展,文人手法的创新,曲律词韵的更趋臻密,上至宫庭、下至勾栏瓦肆吟唱达情的需要,北宋中期以后,新声竞繁,众体兼备,词调大盛。特别是柳永一出,大力创作慢词,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力,慢词遂成为词家主要的创作形式。从而,自唐五代以来小令为主流的词,到  相似文献   

15.
晏几道,宋代著名词作家,其词受五代艳词影响而又兼"花间"之长,多抒写人生失意之苦与男女悲欢离合之情.晏几道的生平和词作充分体现出其个性之痴和情感之痴.  相似文献   

16.
晏几道和纳兰性德是近年来词学比较研究中很受关注的两大词家.本文抓住两位词人作品中"梦"这一关键意象进行比较分析,着重指出二人梦词在内容成因方面的相异性.  相似文献   

17.
名物词是对具体特定物的称谓。我们在对《庄子》进行名物词甄选、探源、系联等研究工作过程中,共收集到有关器物(具)类名物词71组,本文特以"椁"为例,通过对它进行释义、探源以及系联同源等工作,发掘出"椁"一词的词源义,同时系联出和"椁"相关的"郭""廓""霩""鞹"等一系列同源词。  相似文献   

18.
"以诗为词"可以说是因苏轼词的风格和作法而得名的,但它并非始于苏轼.从北宋初到苏轼,"以诗为词"创作倾向经历了它的酝酿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在这个发展轨迹当中,有潘阆、范仲淹、张先、晏殊、欧阳修、王安石、晏几道等一批各具特点的词人用自己的创作实践或创作理论,从题材、语言、风格、手法等方面逐步发展了"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为苏轼对其的成熟作了先期准备.  相似文献   

19.
北宋初期张先词中所呈现的"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主要表现在酬唱赠答的实用功能、士大夫情感的抒发和化用诗句入词的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以诗为词"的张先词具有一定的诗的情思、品位,典雅、厚重,同当时词坛上流行的以柳永为代表的俗词有很大的不同。张先"以诗为词"不仅在词从晚唐五代、北宋初期到北宋中后期的过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苏轼"以诗为词"历史任务的最后完成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因此对于张先词的意义及其在词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我们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通过统计和细读的方法,本文对含有今昔对比抒情模式的小山词中的关于天气状况的描写展开了研究。在探讨今昔对比抒情模式的内部结构基础上,依据内容和情感,将今昔对比词细分为梦回往昔、睹物思人、故地重游三种类型。进而分别对三类词中天气描写的特点、功能等展开相应的分析研究。本文尝试着从天气描写的角度,对晏几道今昔对比词的内涵做进一步的发掘,以期深入地把握晏几道人生逆境中的情感心态与其独特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