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标准的普通话已被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作为学习汉语的更高目标。文章从汉语语音的声、韵、调三个方面结合蒙古语语音进行对比,分析了新疆蒙古族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音偏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汉语学习过程中,减少语音偏误。  相似文献   

2.
汉语词语偏误分析在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母语为印尼语的汉语学习者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误,本文依据中介语理论,从词法出发,以印尼八华学校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词语偏误为例,对存在的偏误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出偏误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随着汉语热的升温,偏误分析理论日益成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少数民族汉语学习偏误的研究是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学习偏误生成原因的探析,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以期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目前的汉语偏误研究,大都是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展开的,尤其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成果最多,但国内对汉语学习的偏误研究几乎还是一块空白。我们所谈“偏误”内涵更广,简言之,包括小学生在汉语书面语中出现的语言错误或不规范现象。本文基于偏误语料库,就小学生汉语偏误现象进行研究,总结规律,以期对小学汉语学习和语文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古丽更娜 《教师》2013,(26):110-110
汉语教学作为维吾尔族学生双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极大地提高了维吾尔族学生的汉语水平,促进了维吾尔族的文化事业发展。但是,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缺点和问题,比较突出的是汉语词语偏误问题。笔者通过调查和研究,逐步总结出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词语偏误的类型和产生原因,以供大家思考。  相似文献   

6.
汉语介词是现代汉语最重要的虚词,由于汉语介词自身的重要性以及汉语的特殊性,维吾尔族学生在汉语介词学习中经常出现一些偏误。文章对近年来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介词偏误的研究进行回顾和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当前研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蒙语属粘着语,而汉语属词根语,两者语言系统差异较大。蒙古族学生学习汉语之前早已熟练掌握了母语的语言规律,在学习汉语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类偏误。本文着重分析了蒙古族学生学习汉语补语中常见的错序、遗漏、状语代替补语等偏误,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郑丽 《文教资料》2013,(23):48-50
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中引入偏误分析,可凸显专业特色,呈现第二语言教学过程的重点、难点.偏误分析的训练可以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教学技能和经验,做到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偏误分析可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整个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韩语与汉语特殊关系的基础上,立足对韩汉语教学实践经历,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指出了韩国人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偏误,提出了针对这些偏误的对韩汉语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印尼语、汉语基本语序的异同作了对比,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印尼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的常见语序偏误,仅供汉语教师教学参考。全文分3部分:一、概述印尼语、汉语各自的语序类型;二、分析印尼语语序的一般特点(与汉语对照);三、印尼学生学习汉语时常见语序偏误分析。文章强调应当重视将汉语与包括印尼语在内的若干小语种作对比研究并将成果应用于教学实际。  相似文献   

11.
汉语句子成分与俄语句子成分存在较大差异,俄语中没有与汉语补语完全对应的概念,并且汉语补语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因此,补语是俄罗斯学生汉语学习的一大难点,在汉语补语学习中出现的偏误也较多。文章着重探讨偏误产生的原因,以期对俄罗斯学生汉语补语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柴青清 《文教资料》2013,(12):28-29
由于汉语结构助词自身复杂的语法功能,维吾尔族学生在汉语结构助词的学习中常出现一些偏误。作者主要对维吾尔族学生学习结构助词时产生的偏误及偏误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结构助词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为声调语言,对于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中亚留学生来说,在汉语语音中占重要地位的声调成了其语音学习的最大障碍。汉语声调包括四种基本调型,由其组成的现代汉语普通话二字连读共十六种基本调型,在汉语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偏误情况。为了了解中亚留学生声调习得偏误情况,通过听感实验进行了分析、归纳,针对偏误和成因,进一步探讨了对声调教学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动词。文章通过在日常教学中收集到的例句,综合分析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误和非偏误的情况,找出他们学习中的两个难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平台”(1992—2015年)以及“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2016—2019年)为语料来源,主要以德语母语者的汉语学习偏误语料为例,对外国人习得汉语作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语料分析结果显示,外国人习得汉语偏误主要有语汇偏误和语法偏误两种类型,其中语汇层面主要存在词语误用、多词、缺词等偏误,语法层面主要存在成分多余、成分残缺、句型错误和语序错误等偏误,且以语汇层面的词语误用和语法层面的语序错误最为典型.基于语际偏误和语内偏误视角分析,外国人习得汉语教学应加强不同语言之间的对比研究,强化对外汉语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汉语和维吾尔语使用者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表达习惯都有所不同,所以新疆的少数民族尤其是初学者在学习汉语时,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本文主要讨论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数词称读的偏误及使用数词时出现的语法方面的偏误,并试图通过汉维双语的对比分析找出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越南属于汉语文化圈,不少越南语的发音与汉语很相似。因此越南人学习汉语相对欧美国家的人而言要容易许多,但是,汉语对他们来说也是一门第二语言,在习得的过程中间难免会出现一些语音上的偏误.本文的重点是考察这些偏误,找出他们学习的难点,分析中介音形成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汉语量词教学作为研究点,以藏汉语量词语法功能的对比分析为依据,通过藏族学生学习汉语量词的实际案例,分析产生偏误的原因,力图找到行之有效的量词教学对策,使藏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中这一独特的词类。  相似文献   

19.
归因理论是跨文化交流中使用最广泛的理论之一。第二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在汉语学习中学生出现的偏误很多是由于心理文化的不同而造成的。从心理文化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学习中出现的偏误进行归因,有利于学生对汉语学习中出现的偏误有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巴基斯坦是我国的友好邻国,也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国家,其汉语国际教育已经走过了50余年历程,但是关于巴基斯坦的汉语国际教育的研究在深度、广度、关注度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进一步提升针对巴基斯坦学生的汉字教学,本文对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所有的巴基斯坦考生应试作文进行分析,收集整理了其中存在的汉字偏误,发现巴基斯坦汉语学习者汉字偏误主要有笔画变形、笔画增减、增加部件、部件配合偏误和别字五种类型,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笔画增减(主要是笔画减少),并通过调查验证了巴基斯坦汉语学习者汉字偏误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对巴基斯坦汉语学习者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