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的实施,对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文秘工作者对联合行文的规范要求还有些困惑.文章对联合行文的发文主体、发文机关标志、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以及归档等常见病误进行分析,并提出规范建议.  相似文献   

2.
哪些公文必须加盖机关印章,哪些公文可以不加盖机关印章,在不同的机关掌握的标准是不同的.本文就公文可以不加盖机关印章的几种情况提出了看法和依据.属公文特定格式的"会议纪要",不加盖机关印章:命令(令)、议案须由领导人签署(或加盖领导人签名章),不加盖机关印章;法定会议通过的决议类公文,不加盖机关印章;联合上报的公文,协办机关可以不盖章.  相似文献   

3.
一般公文应在正文之后署发文机关名称,并在其上加盖印章。署会议名称的一些公文无相应印章可盖和受传统规范格式限制的会议纪要无发文机关署名没有盖印,但仍受人信任。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某些普发性公文因有盖印不便而未盖印,由于其普发,使需执行的机关均有,可据以辨明造假公文的真伪。传真电报因其为事先联系好后点对点发送,即使不盖印,也不存在真实性受质疑问题。  相似文献   

4.
范铮 《档案管理》2018,(2):82-83
文章针对王茂跃同志对《机关联合行文常见问题探析》提出的几点异议阐释不同看法,认为公文中应使用规定的发文机关简称,联合行文发文机关过多时只使用主办机关名称有充分的法理依据,公文标题省略发文机关名称有违《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相似文献   

5.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下级机关或其负责人,可以向上级机关或其负责人报送公文.此规定文本本身表述矛盾、不合法理,导致衍生的党政机关法定公文处理规定解释随意、实践多元.取消此规定,可以进一步强化党政机关法定公文的组织属性,有利于清晰区分法定公文与非法定公文,并形成不同的处理通道,促进公权监督,使禁止以机关负责人名义发收法定公文上升为组织纪律.  相似文献   

6.
依据新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结合学界的研究成果,文章对公文法规未作解释的部分公文格式要素做出解释,指出公文法规中存在"一般"的过度使用,对密级与保密期限的位置关系、版头中的红色分割线、格式要素中的数字与标点符号、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等表述不够简洁、明晰、严谨、存有异议的格式要素,进行了梳理与辨析。  相似文献   

7.
我国党政机关公文版头的形式规定有两种以上,将两种机关公文版头形式简化统一为发文机关名称加文件二字一种形式,既符合公文为通用办事工具的本质,也方便各单位使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党政机关公文版头的形式规定有两种以上,将两种机关公文版头形式简化统一为发文机关名称加文件二字一种形式,既符合公文为通用办事工具的本质,也方便各单位使用.  相似文献   

9.
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出发,通过对选定期限内《国务院公报》所刊载的意见的统计,分析意见的使用频率、发文机关、发文形式、文种名称前缀修饰词、正文内容层次五个方面的情况,呈现当前最高行政机关意见使用的生态,对部分处理方式提出商榷,引导和推动对意见处理规范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从文件名称和结构、公文写作、公文办理和管理方面,将新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与《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进行了比较,探究其中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19704—1999)规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通用的纸张要求、印制要求、公文中各要素排列和标识规则(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于2000年1月1日起实施,适用于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制发的公文,其它机关公文可以参照执行。标准实施两年来,笔者收集了部分行政机关公文在格式上一些经常出现的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一、文件版式《标准》规定,发文机关标识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组成。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25毫米,对于上报的公文,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80毫米。但…  相似文献   

12.
叶建英 《浙江档案》2003,(12):27-28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政机关先后多次发布了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对公文处理规范及格式作出了各自的规定。高等院校作为国家重要的事业单位,其公文处理的格式与规范一般参照国家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法规性文件的基本精神。就目前而言,高等院校党政部门的公文处理规范性文件无论从文字表达还是内容实质上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弊端随之而产生。笔者拟对高校党政机关公文处理规范与格式进行分析,并求教于各位同行。一、党政机关公文处理规范及格式的主要差异我国现行党政机关的公文处理,有着各自不同的规范与格式。党的机关是根据1996年中…  相似文献   

13.
公文是管理的主要工具,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公文处理工作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国务院和重庆市等省级政府及其办公厅发文字号实际使用考察,论析发文字号要素组成规定的缺失,再次呼吁将发文字号实际执行的要素,不再合称为机关代字,而单独称"发文形式",并规定发文字号由机关代字、发文形式、年度、发文顺序号组成。科学化、制度化的党政公文发文形式,将力促发文字号规范化,更能推进公文处理工作"三化"。本文改进了两套发文形式体系。  相似文献   

14.
对公文处理工作的几点理解和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卓 《兰台内外》2011,(1):30-30
公文是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本文仅对执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有关规定,谈几点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一、文书制作各环节的缺漏公文一般由发文机关、秘密等级、紧急程度、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印章、成文时间、附注、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时间等部分组成。公文对用纸和书写材料也有一定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文书材料或多或少存在着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党的机关公文处理相关规定与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相关规定由原来的分别设立,到走向统一要求、统一规范、统一实施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谢维丽 《兰台世界》2004,(10):30-31
在《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简称《条例》)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简称《办法》)中,以对公文标题的成分和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笔者学习了《条例》和《规定》,按照现有公文标题作了归纳和分析,提出了公文标题的七种类型及其成分和格式,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公文条例中的“印发机关”是指“公文的送印机关”这一表述有歧义,但这不是取消“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项目的理由,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是条例的发布机关对这一歧义表述进行必要的修改.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厅(室)既是公文处理工作的主管者,又是公文处理工作的承担办理者,把印发机关标注为发文机关的文秘部门是必要的、正确的.同时,在计算机已普及应用及公文递送方式多样化的今天,在公文上标注印发日期仍具有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施辉 《兰台世界》2008,(11):32-33
公文处理办法明确要求除“会议纪要”以外的其他公文必须加盖印章,而对于“会议纪要”,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要达到传达的目的,就应该加盖印章;如果只是要达到记载的目的,则没有必要加盖印章。  相似文献   

20.
文件定稿,又叫原稿、签发稿、底稿,它是印刷正式文件的标准稿。文件定稿在形成之后是否需要加盖印章,不同的机关单位有不同的做法:有的除了签发人签名外,还加盖了印章:有的仅仅只有领导人在签发栏上签名,并末加盖印章。对这一不同做法,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业务指导人员认为,第一种做法是正确的,第二种做法不符合规范,要求所有的文件定稿都加盖印章。 文件定稿加盖印章的做法是否符合规范呢?或者说文件定稿需要加盖印章之说是否有据可依呢?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来看一看文书学以及我国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办法是如何规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