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冬季黑龙江省高校体育课及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如何利用冬季雪地的自然优势,在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加强我省高校体育教育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良好意识。  相似文献   

2.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以学生“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学校体育,其效用的发挥则需要学生通过不问断地参与体育活动、体验运动中的乐趣,来激发运动兴趣、培养运动爱好和习惯、提高运动技能水平。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教学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与目的。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这一部分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存在着诸多弊端,如:(1)时间难以保证,常常被其它“重要”的课占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体育教学“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深入贯彻,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得到了高度重视。本研究以篮球课外活动为依托,通过实验教学法来探究其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和团队意识各项指标的影响,以篮球课外活动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和团队意识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以南通市启秀市北小学篮球课外活动为例,采用实地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旨在为进一步丰富小学篮球教学体系、课外体育活动校本课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强高校体育教学的针对性、目的性,贯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本研究采用实验对比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普通高校体育乒乓球选项教学进行新的尝试,即基于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档案”(以下简称“档案”)设计个性化教学,并对此教学与传统教学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乒乓球水平、运动参与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大学生“档案”的个性化教学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乒乓球水平、运动参与三方面较传统教学方法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阳光体育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线性关系,故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内容为蓝本。采用综合法、变换法、辅助法、竞争法、替代法、调解法、分解法设计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项目内容相关联的阳光体育趣味运动项目,并选择其实施路径,建立其运作机制,以此丰富高校体育教学、校园运动竞赛及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内容,有效调动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情趣,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行为,逐步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6.
“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实现高校体育目的的重要组织形式”。在高校体育工作中,如果这一部分组织无序,就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根据本校实际和传统特点,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对巩固和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都会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本文从我院体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规定:“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除安排有体育课、劳动课当天外,每天应当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体  相似文献   

7.
课外民族传统体育是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在课外的延续和补充,其中包括大众型的各类群体性活动和水平较高的运动代表队。文章根据区域分布,在我国华北、华东、东北、华中、西南、西北、华南、港澳等八个区域,以全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及部分省市直属高校为范围选取了38所高校,对其课外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针对开展现状提出今后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使用手机运动APP进行体育锻炼。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研究信息化背景下手机运动APP对大学生静态生活的影响,发现大学生对手机运动APP的使用率较高;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体育锻炼需求和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高校体育课程与手机运动APP的应用存在着不协调性;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不足、缺乏科学的指导。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对大学生使用手机运动APP进行体育锻炼的指导,提供优质高效的体育教学资源,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9.
沈子豪 《新体育》2023,(22):91-93
通过宥马运动APP结合日常体育课堂教学进行课外锻炼干预的新模式,探索促进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途径,为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新思想、新依据。研究结果显示:体育课教学结合宥马运动APP课外阳光长跑干预对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形态以及身体机能的提高与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缺乏科学的体育锻炼指导现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现场观察法和实验法,按照大学体育教学时间周期规律与特点,基于健康体适能理论设计一种以学期、周、日三个阶段的运动处方模板,并采用Visual Basic和Access实现专家系统软件平台,以在校大学生为例开展实验与评估研究。数据分析与实验结果验证该运动处方模板对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均呈显著性差异,且运动处方专家系统设计简洁,便于操作和评估,是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有益结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董超 《体育世界》2008,(7):10-11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数理统计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六所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都呈现“多因素服特性”;男生倾向于对抗性较强、运动强度废较大的运动项目,而女生喜欢运动节奏缓和、运动强度小、对抗性小的运动项目;制约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场地因素、器材因素和教师指导因素;大学生参与余暇体育活动的量、强度不合理,建议讲授参与体育运动的科学方法,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合理性和健身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校保健班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高校体育保健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与锻炼的实验,探讨对病、残、体弱学生实施运动处方教学与锻炼的效果和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对保健班学生实行健身运动处方教学与锻炼,能有效地改善心肺机能,提高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患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加强北方高校冬季课外体育活动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孟光  王晔 《冰雪运动》2008,30(2):80-82
以北方高校冬季课外体育体育活动为研究内容,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分析等方法,全面分析北方高校冬季课外体育活动状况,提出加强新时期北方高校课外体育活有效途径建议方案,目的在于真正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和“奥林匹克教育”,挖掘具有北方特色的、丰富新颖、轻松愉悦的冬季课外体育活动,尤其要注意开发冰雪运动教育,使学生对冬季课外体育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和从中获得极大的乐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从而进一步促进高校体育工作全面、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教学目的是改善体质,促进健康。高校体育老师引导学生应把强壮的体魄作为自身的资本进行积极的锻炼,逐步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当前我国大学生的部分身体素质与生理机能持续下降,主要是运动(时间和强度)不足。因此,要认真落实全体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课外体育的辐射作用,强调课内外相结合,以提高体育课程教学对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综合效果,促进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关于大学体育差生课外体育锻炼实施运动处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针对高校体育差生存在的身体素质下降,体育技能水平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课外体育锻炼管理的方法,把运动处方引入体育锻炼中去,使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进行了为期一年三轮次的教育实验.结果表明,对体育差生课外体育锻炼实行运动处方的方法,对促进学生体育技术的提高,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掌握自我锻炼的方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陆锦华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66-166,168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推动了我国在教育方面进行了课程改革,在我国的课程改革当中,对于高校的教育水平与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社会背景下,社会需要的是不仅具有高素质水平,还具备强健的身体素质的相关人才,因此,在高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运动训练,充分领会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强化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本文阐述了强化高校运动训练和重视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现阶段高校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发展的状况,并为促进高校运动训练的开展与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东北高校体育教师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在实际参与过程中普遍存在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率低、积极性与热情不高等问题。其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高校体育教师科研教学双重压力下,在时间与精力上无暇顾及;另一方面现代休闲娱乐手段的多样性丰富了东北高校体育教师的课余生活;此外,长期的教学任务也使体育教师失去了课余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建议高校管理者要增强认识,全方位多途径、多种方法激发体育教师的课外体育参与行为,树立打造特色体育校园的目标。希望对促进高校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推动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建立与形成等方面提供参与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查阅法与逻辑分析法对中关两国中小学生体育与体质的区别进行了一次分析与研究,并时两国的体育课程开展、教学组织方法、课外体育活动组织、身体素质培养方法的特点及教学评价方法等几个方面来论述.研究分析表明:中美两国的中小学生体育教育是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中小学体育主要的学习方向是围绕全面发展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方针发展:美国的中小学生是“以人为主”“以兴趣为主”,学生被赋予先课的权利,学生能按照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课外活动.两国的体育课程时间安排与教学组织方法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张伟 《山西体育科技》2010,30(1):35-37,40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针对普通高校学生体质状况下降及当前高校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运动处方整体教学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相结合的体育课程改革模式,研究表明其教学模式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有明显效果,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广东省内外高校体育管理现状,即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群体活动、电脑管理、体育场馆、科研管理的基本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显示认为:选项课已成为主流,教学内容以传统运动项目为主,重视办高水平运动队并坚持常年训练,课外体育活动已形成以学生负责为主的局面,体育协会与俱乐部是较普遍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