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由私家藏书楼向私立图书馆转变,早期有徐树兰于1904年创办的古越藏书楼,嗣后,相继诞生了一批从私人藏书和企业藏书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私立图书馆,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商务印书馆(简称商……  相似文献   

2.
由私家藏书楼向私立图书馆转变,早期有徐树兰于1904年创办的古越藏书楼,嗣后,相继诞生了一批从私人藏书和企业藏书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私立图书馆,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商务印书馆(简称商务)创办的东方图书馆(简称东方馆)。商务是我国旧时最大的民营出版企业,按说,出版业筹办图书馆自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来自家就是图书生产者,有近水楼台之便;二来出版者在编书过程中不时地  相似文献   

3.
徐树兰捐资创办古越藏书楼 ,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史上从封闭的封建藏书楼向近代公共图书馆过渡的一次重大文化创新 ,其整个过程通过革新藏书理论、藏书制度和藏书分编技术三步实现。清光绪二十六至二十八年 (1 90 0 - 1 90 2年 )乡绅徐树兰独家捐资“银三万二千九百六十余两” ,在自己家乡绍兴府城古贡院 ,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公共图书馆———古越藏书楼。古越藏书楼的诞生 ,是中国图书馆史上一次重大文化创新 ,不仅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具有开创意义 ,而且对中国近代教育 ,特别是社会教育事业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古越藏书楼的创办过程 ,是楼主…  相似文献   

4.
1979年版《辞海》提到近代藏书楼和现代图书馆一共有六个词条,涵芬楼和东方图书馆占了两个词条,可见其影响之大。这两个机构已都不存在。东方图书馆是商务印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图书馆,被毁时有四十六万三千多册藏书。它的前身是涵芬楼——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的图书资料室。出版机构有这样规模的藏书,中国历史上  相似文献   

5.
质疑古越藏书楼的公共图书馆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少明 《图书馆杂志》2004,23(10):24-25,64
古越藏书楼是中国近代最早创办的开放性图书馆。开放性图书馆包括“私有公用”的私立图书馆和“公有公用”的公共图书馆。“公有公用”和“私有公用”在“公用”方面虽然相似,但却有本质上的差异,不能混为一谈。古越藏书楼属“私有公用”的私立图书馆,这一点决定了她不是公共图书馆,自然,也就不可能成为中国图书馆百年历史中最早出现的公共图书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对古代藏书弊端的批判、为广建公共藏书楼大舆论和创办学会图书馆三个方面,论述了维新派在中国图书馆变革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旧时商务印书馆除了间接以出版物影响图书馆事业发展和自办向社会开放的私立图书馆外,还着眼于全国图书馆发展的大局,做了一系列有利于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大事情。具体说来有如下几个方面。1 推广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的产生,其实可看成商务开放东方图书馆的副产品。1922年,商务印书馆成立“公用图书馆委员会”,由王云五负责主持筹备开放事宜。为了使东方图书馆几十万册藏书开放后便于读者有效利用,王云五本着其“平素不自量力”  相似文献   

8.
藏书的最大厄运是火灾.中国古代皇家藏书楼有不少就毁于大火.比如北宋真宗大中祥符时王宫失火,延烧藏书楼崇文秘阁,书多焚毁.明代皇宫内有文渊阁藏书楼,曾分别于正统、正德、嘉靖、万历年间四次遇火被毁.但也有一些皇家藏书楼虽历时数百年之久,却绝无火患,至今依然保存完好,比如明代的皇史宬、清代的文渊阁等藏书楼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些藏书楼之所以能够保存至今,是与其建造者强烈的防火意识和得当的防火措施密不可分的.因此,探究皇家藏书楼建筑的防火之道,以史为鉴,对于提高现代图书馆的火灾防范意识,优化图书馆的结构布局,促进图书馆消防设施的改善和消防管理措施的到位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南京图书馆与古代私家藏书楼的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图书馆的藏书规模位列全国第三,其重要因素是"南图"拥有150万册的古籍线装书,这些古籍有很大一部分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江浙一带的私家藏书楼。在"南图"百年历史中,直接大宗收购入藏私家藏书约有5次,分别是丁氏八千卷楼藏书、范氏木犀香馆藏书、陈群泽存书库藏书、朱希祖郦亭藏书和顾氏过云楼藏书。这些藏书楼的藏品中有许多都是前代藏书家一传而再传的故物,故图书馆得一著名藏书楼之大宗,就与明清以来的诸多藏书名家发生了关联,它们是历代藏书家对学术文化的贡献,也是民族文化绵延不断、代代相传的实证。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传统藏书楼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历代的公私藏书的发展也具有不同的特色。但是作为一个具有真正意义上超越旧式藏书楼思想的公共图书馆,却是十足的舶来品。在中国初具公共性质的图书馆最早可追溯到1594年在澳门创立的圣保禄学院图书馆和1600年在北京创办的南堂图书馆,以及后来的东堂图书馆、北堂图书馆、西堂图书馆。  相似文献   

11.
<正> 本世纪初,一些官办或私立的公共图书馆和高等学校图书馆在各地陆续诞生.但是将这些图书馆的组织形态、管理方式以至藏书内容等方面与西方图书馆相比较,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图书馆还没有真正摆脱藏书楼桎梏的束缚.随着国内教育的进步和读者对图书馆要求的提高,进一步改革图书馆管理已势在必行.辛亥以后,新式高等学校有所增加,组织形式也基本上以东西方现存高校为模武.作为高校组成部分的图书馆,仍然承袭藏书楼或间接模仿外国办馆经验显然都已不能适应办学的需要.于是,培养图书馆管理的专门人才成了高校办学的重要课题.当时,一些大学的图书馆长亲自赴欧美各国学习图书馆管理知识,回国后为改革我国传统的图书馆管理起了重要作  相似文献   

12.
京师大学堂经历了戊戌大学堂和壬寅大学堂两个阶段,其早期的藏书楼和后来的图书馆在藏书建设上都投入巨大。戊戌大学堂藏书楼虽然只存在不到两年的时间,但中文藏书应已超过5万册,此外还有数量可观的西文藏书,可惜在庚子事变中几乎尽遭损毁。壬寅大学堂藏书楼的藏书建设基本上从头开始,但很快就超过了戊戌大学堂曾达到的藏书数量。1904年1月,藏书楼改称图书馆,继续多方采买图书。多年坚持不懈的藏书建设,使京师大学堂以其雄厚的文献典藏而无愧于全国最高学府的称号。  相似文献   

13.
罗智国 《兰台世界》2013,(16):126-127
<正>一、图书馆的萌芽图书馆旧称公书库、书楼、书籍馆、藏书院、藏书楼。藏书楼与图书馆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差别,其一贵保存一贵致用,一官办一民办,一山林一城市,一收费一免费,一闭架一开架,存在诸多不同。近代以来,藏书楼向图书馆转变过程中,有两例常为人提及,可看作是近代图书馆的萌芽。  相似文献   

14.
在湖南省双峰县,有一座晚清时代建筑,这就是近几年才被人们关注的曾国藩故居"富厚堂藏书楼".经确认,富厚堂藏书楼总计藏书达39万册,以藏书数量之多,内容之精博,成为清朝最负盛名的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江南最大的藏书楼.从对曾国藩家藏书籍史料的研究中,可以看到曾国藩在治军、治学、治家的同时终生致力于收藏的另面人生,可见曾国藩藏书思想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5.
陈寅恪是中国20世纪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史学大师,被史学界认为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学者.陈寅恪青年时期就与图书馆有着深厚的缘分,他在自家藏书楼里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基础,并由此走进了世界图书馆的殿堂,度过了美好的欧美留学生涯.同时,陈寅恪的史学研究中,非常重视目录学方面的研究与建设,并以此掌握了图书馆藏及类别的筛选信息等,最终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图书资料,为其史学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家藏图书楼的学习生涯 中国老一代的学者就是从私家的藏书中来获取知识的,因此,藏书楼也就是近代学者们最早接触到的图书馆了.  相似文献   

16.
晚清书院藏书图书馆化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清时期,随着西学东渐的进程逐渐加快,中国书院的藏书无论在种类上,还是在编目与借阅制度,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出现了图书馆化的趋势.在书院改为学校之后.书院藏书楼变为相应的图书馆以及藏书为新旧图书馆利用,都是晚清书院藏书图书馆化的必然结果.参考文献23.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析     
<正>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保管、传播和利用图书情报资料,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的科学、教育、文化机构.我国的藏书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千多年前,商朝就设立了保管典册的职官.西周时,著名的道学家老子曾任"守藏室之史",藏室,就是藏书机构.随着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书籍更加丰富,封建藏书楼有了极大发展.图书目录学、四部分类法也先后形成和推广.直到晚清,封建经济崩溃了,封建文化没落了,封建藏书楼才随之解体,向近代图书馆转化.一九一○年京师图书馆成立,至今七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我国已有各类图书馆两千  相似文献   

18.
这里所提的两个东方图书馆系指上海东方图书馆和美国普林斯敦大学的葛思德东方图书馆(The Gest Oriental Library)。胡适先后和这两个东方图书馆都有过一段密切的联系。上海东方图书馆前身为商务印书馆1904年设立的资料室——涵芬楼。二十年代初商务印书馆决定以涵芬楼的藏书为基础,另建一座规模更大的公共图书馆,它就是上海东方图书馆。1926年5月3日东方图书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1932年2月1日  相似文献   

19.
1902年徐树兰先生所创建的古越藏书楼,实现了从封闭的封建藏书楼向近代公共图书馆过渡的重大文化创新。本文以绍兴图书馆现存古越藏书楼藏书为例,分析了现存藏书之特色,介绍了其中部分珍稀本。  相似文献   

20.
此文是笔者作为河南大学图书馆文学与艺术专业学科馆员,大胆尝试参与到校外科研工作之中,并为其提供学科服务的案例成果之一。通过对河东书院藏书楼的探访及研究,为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河东文化、明代藏书文化提供了个案,文中探讨了河东书院藏书楼的生态环境、教化功能、藏书思想与治学理念,并对河东书院藏书楼对现代图书馆人的启迪作用予以揭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