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媒介中阜阳人的形象多是负面的,且被固化和标签化,本文通过对阜阳人的负面形象的研究发现,媒介在对阜阳人形象负面呈现时首先采取先入为主的观念,将阜阳人的形象标签化。其次,在词语的选择上对阜阳人描述时则主要使用一些带有贬义含义的词语,同时让句子与句子之间构成因果关系,从而让句子间的意义连贯起来。  相似文献   

2.
岳子荷周丽 《视听》2016,(6):137-138
国家形象是个综合概念,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媒介传播是国家形象建构的主要方式,在国家形象建构与国际传播中起到了"传声"与"扩音"、"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在国家形象的构建中,媒体的公信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媒体对事实的报道和传播影响着人们对国家形象的认知。本文以《人民日报》对十八届五中全会报道为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来研究这一事件的报道对国家形象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国家形象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国家形象日益得到重视,大众媒体与国家形象的构塑之间关系紧密。基于此,本文选取《国家报》《世界报》和《ABC报》这三份在西班牙媒体中最具代表性的报纸,以其中关于中国共产党召开"十八大"期间的涉华报道为主要考察点,解读中国在西班牙媒体中的国家形象,分析西班牙媒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4.
陈童 《东南传播》2016,(9):80-82
媒体对留守儿童的新闻报道,所再现出的留守儿童形象大体是三方面的趋势,一是正面的好儿童形象;二是"问题"式的负面儿童形象;三是中立客观的"沐恩幸福"的被关爱形象。从主流媒体到地方媒体对留守儿童形象建构的倾向上分析,媒体对于"留守儿童"形象的建构趋于群体化、类型化,倾向于负面形象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相关研究表明,媒体经常将女性边缘化,女性在媒体上被展现为形象刻板的符号,充当着"被看"的客体。我国的大众传媒仍以男性话语权为中心,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女权运动的开展,媒体中女性形象也越来越多样化,女性形象从以往的以家庭为主转为独立的职业形象。但是,即便是这样,媒体塑造的女性形象与女性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仍有很大差别。本文探讨了媒体是怎样对女性形象进行刻板化塑造的,并探究了其中的原因以及促进媒介多元呈现女性形象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节事活动举办需依托具体的城市,然而大型节事活动展现的绝不仅仅是举办地的城市形象,更多的是举办国的国家形象。近年来大型节事活动的举办过程中负面信息不断,不利于国家形象的传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五环变四环"事件是近年来大型节事活动失误后危机公关的典型代表,可以从媒体关系的角度,利用"城市媒体事件"的概念进行分析:以媒体逻辑引导不可控媒体、合理运用国家形象要素、媒体关系操作人员密切配合及持续进行媒体关系活动等四个方面是其成功扭转舆论、提升国家形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杨蜜 《东南传播》2011,(6):102-104
法官作为司法裁判的形象代言人,其形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司法的公信度,因此研究媒体对法官形象的再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再现论与符号学为基础,以文本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人民日报>、<人民法院报>、<南方都市报>中关于"法官"的新闻报道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媒体对法官形象的叙事模式,研究发现,媒体对法官群体的再现出...  相似文献   

8.
媒体的同仁已多次报道了阜阳官方的推诿和阻挠——这并不奇怪,真相的揭示会搞掉一些人的乌纱。但让人感到不解的是,这个地方的民众也被套在了茧子里  相似文献   

9.
美国学者塔其曼在1978年出版了其论文集<炉床与家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该书成为女性主义媒介批判的开山之作.其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一是媒体所描绘的女性形象;二是作为媒体工作中的女性.这就基本规定了女性主义媒介批判的两个视阈:一是新闻传播中与女性相关的内容分析,其中主要是对"媒体塑造和表现的女性形象"的批判;二是对"女性在媒介行业中的现实生态"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赵巍 《今传媒》2011,(7):41-42
提到女博士,很多人都会想到"第三类人"、"灭绝师太"等妖魔化的称呼,媒体对女博士婚恋问题的集中报道也导致受众对女博士的认识出现误区。事实上,新时期的女博士早已摆脱了过去那种酸腐形象,但是作为舆论领导者的媒体并没有将新时期的女性形象尽快树立起来,使女博士依然承受着这种不公平的舆论现实压力。本文通过对女博士媒介形象的分析,指出媒介对女博士的报道误区,并呼吁媒介对女博士的形象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1.
被"凝视"与被"驱逐"--女大学生对媒体中女性形象的审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贺南 《现代传播》2004,(3):99-100
本文运用定性研究的方法,针对辅助教学片《熟视无睹的性别偏差--媒体中的性别》进行了特定情境下的受众研究.发现被访的女大学生对媒体中女性形象的负面评价主要是"变形"与"定格",认为媒体中的女性美是对女性的一种新的压迫形式.文中揭示了媒体与女性群体的矛盾关系作为媒体形象的女性是被凝视的对象,而作为观众的女性又是被驱逐的客体.  相似文献   

12.
林锦 《今传媒》2012,(11):41-43
框架分析是媒介效果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用以剖析新闻的文本框架和受众框架的建构和互动。本文从框架分析的视角出发,对VOA、CNN以及《纽约时报》这三家美国媒体的网络报道中,对我国"7·23"动车事件在事发半年内的报道议题与报道方式进行分析,探析美国媒体在这一事件中,对我国官方媒体形象、新媒体形象以及事件受害者形象的呈现。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语境下,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实时性、开放性等特点,使得高考逐渐脱离原本严肃、权威的媒体形象。在一次次新媒体催生的"闹剧"和戏谑现象影响下,其媒体形象出现娱乐化的趋势。高考媒体形象的娱乐化主要分为由新媒体传播特点引发的去权威化以及传播内容娱乐化引起的去严肃化。娱乐化对于高考本身而言有利有弊,但目前其媒体形象有待改变和规范。  相似文献   

14.
每年一次的安徽新闻奖评选,在省内都是一件备受关注的事。近年来,阜阳日报社把作品创优和诠释党中央重大战略的生动实践相结合,和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相结合,和践行“走转改”相结合。本文以阜阳日报社2021年度安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对重大主题策划、基层创新工作采写和媒体融合作品打造进行解读,和业界共同探索创优作品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5.
常江  王晓培 《现代传播》2015,(4):102-106
本文使用"再现"理论与叙事学方法,对近年来西方主流电视媒体制播的11部(共24集)以"中国崛起"为题材的电视纪录片进行文本分析,尝试解读西方主流电视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加以建构的意识形态机制。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之上,勾勒西方电视纪录片对中国形象的主要叙事模式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在特定的国际社会与文化语境之下对其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6.
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也是全国人民的一大盛事.在目前举国抗震救灾和迎接奥运的过程中,一些理念被提出和推广,"绿色奥运"即是其中最响亮的一个口号,这一口号既有赖于媒体广为传播,又需要媒体促进社会的接受和落实."绿色奥运"是一场检阅,也是中国人文明形象的展示,而树立新形象的主要渠道仍是大众媒体.生态文明传播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媒体形象广告语是指表达媒体理念和媒体产品核心特征的、长期使用的宣传短句。随着我国媒介产业化的不断推进,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这种竞争不但包括媒体产品和销售网络的竞争,而且包括媒体品牌形象力的竞争。而媒体形象广告语便是塑造媒体形象的"点睛之笔"。媒  相似文献   

18.
关于"政治",一般会让人马上联想到是上纲上线的意识形态问题.其实,"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孙中山).毛泽东同志对"讲政治"有一个更形象的比方:"所谓政治,其实就是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把我方的人搞得多多的."用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理解为让最多的人,以最大的热情与活力,投入到共同的工作目标中去,是为政治.在中国,媒体天然与政治相关,但一般认为主要限于媒体的舆论导向方面,而与媒体经营无关.媒体经营中有没有政治?绝对有,而且同采编工作一样重要.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石峰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媒体经营不单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外行看觉得保守,内行人却感觉这话有嚼头.  相似文献   

19.
李青彤 《今传媒》2022,30(1):26-29
自2017年中国短视频发展"元年"以后,短视频生产应用已成为新风口和增长极。本文以"四川观察"抖音号为例,分析其在众多地方媒体短视频账号中脱颖而出的原因。研究发现,四川观察通过撒网式信息输出,树立"四处观察"形象;密集输出信息,打造"劳模"人设;自称"观观",与网友频繁互动,营造主流媒体"反差萌"的短视频传播策略,成功树立了一个正面、活泼、亲民的形象。  相似文献   

20.
邓备  彭祝斌  杨露 《新闻界》2015,(3):31-34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法,对两份西方主流财经报纸建构的成都形象及成都官方塑造的成都形象进行研究,发现成都从最初在国际上的默默无名,到越来越多地进入西方主流财经媒体的报道议程,但是西方主流财经媒体对成都的关注程度并不高;西方主流财经报纸提及"成都"时,主要采取中性立场;成都官方力推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形象,要获得国际主流财经媒体的认同,还需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