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式英语”不同于“中国英语”,汉译英时难免会出现“中国英语”,但要防止“中式英语”。综合国内各家对这个命题的争鸣情况,列举“中式英语”的一些典型例句并提出了防止或减少“中式英语”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中式英语”影响了广大中国英语学习者对“标准英语”的学习。教师要在研究“中式英语”定义和“中介语”理论的基础上,从中英文化习俗、中英思维模式和中英表达习惯三个方面分析“中式英语”形成的原因,以避免“中式英语”对英语学习的困扰。  相似文献   

3.
摘要:中式英语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表达中套用汉语规则和习惯而产生的不符合英语语言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产生中式英语的原因有很多,如环境、文化等。本文从“中式英语”的定义和主要表现出发,从认知心理学和认知模式两个的产生角度来阐述“中式英语”的产生原因。最后从认知的角度提出相关的能尽量克服“中式英语”产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大学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大学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现象,论述了其存在的原因及其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表现形式,并就如何避免“中式英语”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张春 《宜宾学院学报》2009,9(7):103-104
一般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认为,Chinglish(“中式英语”)是一个贬义词,但从正确的语言和语言学习观来看,“中式英语”只是在特定的语境中才含有某种令人不快的意思。就本质而言,“中式英语”并无褒贬色彩,因为它仅仅反映了一个语言学习和使用的客观事实。事实上,随着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外国人可以理解的“中式英语”不仅被广泛接受,而且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英语由于其重要性一直在国际社会备受关注,然而“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在中国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通过对“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阐述,对两者的不同成因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应如何对待这一现象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式英语”的大量存在主要是由思维方式差异、文化差异、母语的“负迁移”作用等原因造成的.“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望文生义、词汇冗余、文化词汇误用等.“中式英语”具有鲜明句式结构特点和篇章特点,可以通过加强词汇学习、加强语法学习、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增加英语语言知识的积累、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重视英语课堂教学,避免或减少“中式英语”的出现,让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进行地更加顺利.  相似文献   

8.
“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在语言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的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的畸形英语”。在汉译英中克服和消除“中式英语”,首先有必要认清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汉语负迁移。本文从词汇、句法两方面分析汉语负迁移对汉译英中的“中式英语”的影响并探索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政治性文件的特色词汇与文本翻译中更易出现“中式英语”倾向。为减少“中式英语”,可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注意使用几种技巧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自今年5月2日的《纽约时报》,文章对中式英语进行了探讨,采访了多位专家对中式英语的看法,有专家认为,中式英语并非一无是处,有些时候反而很有趣,是中国人思维的一扇窗户。不过我们还是应该坚持使用地道的英语。一些不影响沟通的中式英语就当是“点缀”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活动,译者的翻译目的直接影响到翻译文本的选材及翻译策略的运用.确立翻译目的又受制于目的语文化语境的制约。从这一理论视角出发,考察晚清的小说翻译高潮,可以摆脱原著中心论的束缚,为评价晚清外国小说的译介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根据乔姆斯基的结构理论 ,无生命主语句的翻译方法主要有三种 :( 1 )把英语中无生命主语简单句译成汉语的复合句 ;( 2 )把无生命主语被动句译成无主语的主动句 ;( 3)把英语无生命主语句译成汉语的兼语式。  相似文献   

13.
英语和汉语在语态上有明显差别,英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比汉语高得多.汉语虽然也有被动语态,但使用范围较窄.由于两种语言语态上的不同之处,对于被动语态的英译汉就应特别予以注意.英语被动语态的句子,汉译时不一定都要译成被动句,要运用汉语中恰当的表现手法.本文从四个方面浅析了英语被动语态的译法:译成汉语的主动句,译成汉语的被动句,译成汉语的判断句,译成汉语的无主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更加有效、更加贴近原文的翻译途径。等值翻译论揭示的翻译原则、翻译过程、翻译方法、翻译评估等可以实现翻译转换的最大等值,实现翻译的最佳功效。在文学翻译中,它要求从神似着眼,从形式入手,最大限度把原文语言的言语特征表现出来,达到‘神似形式浑然一体’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付峰 《海外英语》2014,(18):119-120,155
The translating of Chinese classic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translation. Therefore, after review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in China, 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the two major significances of the translating of Chinese classics. Despite some problems that exist, however, with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he translating of Chinese classics will absolutely have a bright future ahead in the field of China.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译中国民间文学,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译者在英译中国民间文学中,要充分考虑文化因素,把翻译看成文化交流的手段。基于这些认识,英译中国民间文学应按照文化翻译观的要求,采取一切可用的翻译手法,最大限度地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基本的翻译理论,借鉴前人的翻译成果,通过对古诗词多种英译文的比较,分析其翻译特色,从而提出作者对诗歌翻译中神韵表达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8.
无主句是汉语言中的一种常见句型,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句法差异,使汉语无主句的英译成为一个翻译难点。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在句法学的视角下讨论了汉语无主句的英译策略,认为汉语无主句的英译要以译品的主语来源为关键,这样才能使译品符合译入语规范,避免产生中式英语。  相似文献   

19.
汉语公示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其英译至关重要。作者将模因论引入公示语英译领域,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借用,仿译和创译,并指出翻译通用公示语时采用“借用”策略,而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示语则进行“仿译”和“创译”。  相似文献   

20.
从分析浙江外向型企业网站汉英翻译问题入手,剖析译者在翻译原则认知上的问题、翻译策略选择上的误区和译者与翻译委托人缺乏必要的沟通等问题,并从翻译委托人对翻译服务的认识、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企业求助目标市场的本地化行业等宏观层面探讨在提升翻译服务基础上,提高网站的国际化程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