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是教师教育实践中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日益引起教育同仁及社会有关方面的关注,而且日益成为广大教师的一种追求。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与他们对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缺失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教师越来越感到在知识、理念、能力等多个层面的演变、发展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由于他们自身的基础薄弱,仅靠专家指导远远不够,外出学习也不现实,因此,学习就成了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唯一通道”。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作为农村教师的一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重点落实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让农村教师切实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一、最有价值的知识与三种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对于不同的知识的关注,对于最有价值知识的不同观点,就会产生对于教师发展的不同理念。(一)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种取向依据关注焦点的差异,王建军在《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一书中总结了三种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教师发展的理智取向、实践反思取向和生态取向。  相似文献   

3.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中自我迷失的原因 (一)教师专业发展取向中个人取向重视不够 教师的个人取向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知识与能力的发展,应该是教师个人发展的一部分。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饱学”之士,但这种“饱学”,应该融化为教师自身的素质,而不是一大堆书本上的知识。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专业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其目的是使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颇多,主要可以归结为理智取向、实践-反思取向与生态取向。[1]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反思取向关注  相似文献   

5.
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从总体上来看经历了以下的变化:从理智取向到实践一反思取向再到生态取向。这一发展过程,反映了人们从原来的关注教师个体的知识与技能、实践与反思,逐步发展关注到建设教师群体层面的相互合作方式上来。这是一种合作的发展方式,既体现相互协作,又包含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微格教学:历史演变与当代诉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代教师教育的基本价值追求。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范式发生了转换,即由关注教师知识与技能的"技术理性"转向关注教师作为生命个体价值实现与教育智慧生成的"价值理性"。在此背景下,微格教学在经历技能训练取向、认知发展取向与综合化发展取向后,在当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要求下,将致力于教学目标综合化、教学过程合理化、教学形式多样化与教学评价实践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师专业发展其实质是教师生命的发展。高师教育类课程应关注师范生的生命成长,以"经验人本"作为课程的价值取向,增加教师生命教育的课程内容,以生命体验作为课程实施的策略,讲求发展性课程评价,促进师范生生命的完满。  相似文献   

8.
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在于教师对实践性知识的关注、获得和积累。对于处在教师专业发展基础阶段的高师学生而言,其实践性知识是知识结构中比较薄弱的一个板块。从实践性知识的定义和特征入手,分析高师学生实践性知识的现状,可以发现高师院校传统理智取向的知识观过分强调学科专业知识的课程设置,大学教师教育者与中小学实践相脱节以及教育见习、实习没有落到实处等是造成高师学生实践性知识缺乏的原因。高师学生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可以通过高师院校转变传统的指导思想,坚持实践取向的知识观,设置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的合作以及对教育见习、实习的重视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认同感的绝对化和外在化,强化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工具化和技术化,在教师专业发展与生命发展的价值取向上出现了背离的危险。因此,我们在强调教师"工作体"的同时,强烈呼唤教师"生命体"的回归,切实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命价值取向,反思教师职业生活的价值意蕴,引导教师专业发展与生命发展共生共存。  相似文献   

10.
刘锡娥 《中国教师》2012,(21):43-46
<正>"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收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1]。职前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丰富专业知识、增长专业能力、提升专业情意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一般需要面临知识取向、实践取向和生态取向三重境界[2]。如何使职前小学语文教师尽早体验这三重境界,促进其专业发展进程,是目前职前教育必须关注的问题。职前教师没有实践经验,缺少实践条件,这是阻碍其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笔者以为,将案例分析与微格实践整合是促进职前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一、教师评语应当关注学生情感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评语应该从情感的角度来关注学生,来唤醒学生潜在的习作能力。首先,教师在写习作评语时应该确立一种意识:习作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情感的平台。著名学者余秋雨说:“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  相似文献   

12.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发展存在着职业教育理念缺失、教学取向偏宕、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认识不足等问题。学校应营造师资管理的人文关怀气氛,重构高职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教师发展同“课程改革”一样,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理解,对教师发展的界定也是不同的,存在着“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发展”等术语。有关教师发展概念的界定,已有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伊劳特(John·Elliott)把教师发展理论分成四类:“补短”取向,成长取向,变革取向,问题解决取向。这种理解关注的主要是教师发展的目的,即“教师发展为了什么”。哈格沃斯(A ndy·H argreves)和富兰(Fullan)认为教师发展即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教师发展即自我理解,教师发展即生态变革。〔1〕这种解释关注的主要是教师发展的内容,即教师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师培训的过程本质上是人生命发展的过程,教师培训不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参训教师生命成长的关怀。对教师培训的本质和培训伦理取向的正确认识,不仅关系到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也影响到教师参训积极性的激发和对教师教育生命质量的提升。从关注技术的培训转向为对教师生命发展关怀的培训,增强教师培训的服务意识,是现代服务型教师培训的重大伦理抉择。  相似文献   

15.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从新教师到熟手型教师主要是一个教学程序熟练化的过程,而从熟手型教师到专家教师则主要是一个不断反思和获得解决复杂的教学问题的思维技能的过程。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呼吁多关注对熟手型教师特点的研究。我们认为,从教师培训的角度来讲,这一视角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其原因一方面通过关注熟手型教师有利于为新教师提供一个逐渐发展的台阶,提供的理论培训则会更符合他们的需求和认知特点:另一方面也为已拥有较丰富教学知识和经验的熟手型教师指明了再次提升个人能力与素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教师生命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失落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教师专业发展应该将教师生命的成长视为最终目的,关注教师生命意义和价值的实现、关注教师生命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特性的生成。在现实的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着将教师的发展当作学生发展的工具、将教师专业发展当作实现功利目的的手段以及将专业发展当作教师掌握普适性的教育知识和教学技能的过程的错误看法和不当作法。文章在对现实中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着的弊端的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教师生命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失落与反思。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专业发展是基于教师个体身心和谐发展基础之上的“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在教师个体教学活动中交互作用的结果.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是教学实践知识的生成,由此决定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实践反思取向,培育内容是基于实践知识优先的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相似文献   

18.
于永东 《天津教育》2013,(16):26-28
教育源于生命发展的需要,生命发展的过程就是教育教学发展的过程,教育和人的生命活动及生命历程不可分割.近年中,教师专业发展更多的是关注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更多的是秉承了工具化、功利化和技术化,忽视了教师生命,而使教师成为了片面发展的教书匠.  相似文献   

19.
教师实践知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教师实践知识是近20年来教师知识研究中的一个独特课题,受后现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教育理论界开始逐渐关注教师实践知识。教师实践知识在增强教师专业特性、改善教师教育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加强对教师实践知识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实践取向是教师教育课程应有的核心理念。实践取向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必须关注教师的专业实践和教育现实问题,必须支持实践问题的解决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必须支持对实践的反思和教育知识的建构。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取向是教师专业的实践性本质的要求,是教师知识研究的新进展的要求,更是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遭遇困境之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