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兴趣"是孩子们的老师,德国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强调音乐教育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学生在课堂中如何提高兴趣,教师如何恰当地运用兴趣来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是本文研究的中心。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需要有效的激发乐趣,激发学生的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2.
耿倩 《小学生》2013,(11):33-33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工作逐渐走向普及,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逐步提升。"灌输式"课堂教学法早已无法满足学生的未知欲,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音乐教育的发展。打造优质的小学音乐课堂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掌握学生心理变化的规律,创造适合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在课堂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发挥引导  相似文献   

3.
将流行音乐带进中学音乐课堂,是中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学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音乐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欣赏和学唱流行歌曲,发掘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丰富音乐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欣赏并学唱流行歌曲。巧用流行音乐既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能丰富音乐课堂,更好地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能够进行有效的教学互动,最终实现音乐课堂的高效。  相似文献   

4.
小学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随着课程改革不断创新,在音乐教育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够使音乐课堂更加活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文本主要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探讨情感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实践应用,以期更好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林峰浩 《林区教学》2013,(9):117-118
演奏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吹奏口风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口风琴吹奏与形体律动的整合,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器乐进入音乐课堂,已经成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丰富学生的课余音乐生活都有着重要作用。如何让乐器进入课堂,充分发挥器乐的教学功能,是音乐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考虑的。  相似文献   

6.
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民音乐文化素质的普及教育,其核心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器乐教学首先要遵循音乐教育的审美性原则,其目的是通过乐器学习音乐、表现音乐、激发兴趣,全面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主要以声乐为主,内容形式单一。很多噪子不好或处于变声期的学生会对单纯的唱歌教学产生厌恶感,从而丧失学习音乐的信心,也许很多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就扼杀在小学阶段,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素质的目标必然会落空。器乐进入课堂,打破了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标志着音乐教育改革新纪元的到来。由于器乐教学是我国音乐教育近年来才正始引入课堂,许多人对器乐进课堂的性质,任务以及其教学形式、方法、手段等的认识不足,因而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误区。认为器乐进课堂就是在  相似文献   

7.
2011年版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提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器乐教学,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已是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然而音乐课堂器乐教学比较枯燥,难度大,让许多音乐教师不敢尝试,笔者认为有效的激励和多样化的评价机制能有效地实现器乐进课堂。  相似文献   

8.
高中教师要通过发掘丰富的课程资源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并且在音乐教育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高尚情操。在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上引入微课,是对音乐教育的一种革新,通过加强学生的参与感,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成了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公。本文就从融入了微课的音乐课堂教育模式出发,对如何利用微课资源来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做出讨论。  相似文献   

9.
构建音乐快乐课堂,可以更好地实现音乐教育的审美教育功能,使学生在愉悦之中接受音乐教育.构建音乐快乐课堂,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0.
董金纳 《考试周刊》2012,(88):176-176
音乐教育对学校德育、智育、美育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起着一定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以往的初中音乐教学完全采用"一唱一随"的形式,只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唱歌方法,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所以音乐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把"情"和"美"融入到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各种音乐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标准下,中学音乐教育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环节"更应该从学生的发展需要来思考全新的教育模式。加强教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市场的结合,让教育不脱离时代和学生的需要;拓展教学空间,让中学生的音乐课"动"起来;重视学科综合,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实施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3.
"鼓励音乐创造"是《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质,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呢?笔者在多年的高中音乐教学中,利用生动活泼的音乐创编活动来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从而使课堂焕发生命力.下面,笔者就不避浅陋说出来,向各位行家请教. 一、创编歌词 音乐的丰富多彩源于创造,要给学生以创造的自由,利用创编歌词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还能持续保持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更能让学生随着音乐的情感拓宽视野、健全人格,为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打下夯实的基础。而音乐作为音乐课堂的"主战场",对小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实用原则利用多媒体辅助音乐课堂教学,为音乐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课堂信息容量,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音乐认知,丰富了音乐教育中的艺术审美元素,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富有表现和感染力的学科,因此,将多媒体引入音乐课堂已成为发展趋势.笔者从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体会到,多媒体能为学生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增强课堂趣味性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而增强课堂趣味性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例如,笔者在上"认识各种乐器"课时,利用多媒体出示各种乐器图片并配上文字介绍,同时链接该乐器的演奏声音,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通过声音来打动人的心灵,使人们在"音"的行进中得到情绪的抒发和心灵的感受,从而提高人的身心素质. 在音乐教学中,一般是通过学生的"听"、"做"、"悟"来增强教学的效果.而这些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否则是难以完成的.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音乐魅力四射,倍增学习兴趣呢?那就要联系生活,融汇各科并合理运用各种手段才行.  相似文献   

18.
正在音乐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教师要唤起学生的潜在音乐能力,用音乐表现内在的感染力去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各种音乐表现形式、手段去吸引学生参与音乐学习及音乐实践活动,用学生喜欢的简易乐器去吸引学生,并用各种优秀的音乐作品去感染学生。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以课堂为主导、课外兴趣小组为补充,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音乐知识的学习之中,让音乐本身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9.
这篇文章通过两部分来讲解乐器在音乐教育中的辅助作用的内容,其中整体论文中的主要内容讲解了乐器在音乐教育起到的辅助作用的具体内容,其中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乐器在音乐教育中能够适当的挖掘以及激发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以及技能的兴趣或者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相关知识的热情;其二:利用乐器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和练习培养或者提升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20.
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还能够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与音乐教育融合的意义,从多角度出发,阐述了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旨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的音频、图像和语言,让课堂变得有趣而富有吸引力,强化音乐教学效果,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