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实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的要求,教育部决定确定一批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以保证教学规格,提高教材的编写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为使国家规划教材的申报、立项及管理等工作有序进行,2001年1月18日,教育部印发了《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申报、立项及管理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主要内容如下:一、《意见》适用于由教育部统一规划和审定的供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  相似文献   

2.
<正>新课程理念下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教材是提供一个素材,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改变"。需要教师用新的思维方法和全新的教学理念来处理和利用好教材,最终使《品德与社会》教材整合成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载体。一、跳出"教材"教"教材"翻开全新的《品德与社会》教材,处处体现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一个个生活场景,一个个鲜活的话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原来的《思想品德》课改为《品德与生活》(低年级)、《品德与社会》(高年级)。充分体现出孩子的品德教育与生活,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折射出许多生活的气息,这是我们教师所迫切希望的。但现在我们大部分学校还在使用老教材,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等到新教材。教师不能被动等待,应  相似文献   

4.
新的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现实,强调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以期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如何在老的《社会》教材教学中体现这些新理念呢?一、摆脱教材的束缚我们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的组织、教材的呈现方式进行改组,使教材为我所用。A.增删内容。如《科学社会主义的创造人》的教学,可以删除马克思、恩格斯二人青年时期的生平介绍,在重点讲述二人伟大的革命友谊的同时,适时增加一些有关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  相似文献   

5.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是历史与社会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指导历史与社会教学活动的最根本依据。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是依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编制的、系统反映历史与社会这门全新的综合学科的教学用书,[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任登波 《教书育人》2005,(12):63-64
清代前期的蒙学教材,主要还是用《三字经》、《百家姓》、《干字经》、《女儿经》等。学童稍为识字以后,就读《四书》。用儒家思想来教育年轻一代,是封建社会一贯的教学主张。此外,清代的学人,根据当时的时代要求和社会需要,还编选了一些蒙学的教本。兹择其要者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7.
一、编写校本教材,适应教学需要 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依赖于科学的课程结构的建立,更依靠适合学生特点的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教材。教材内容落后直接影响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学校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先后组织教师编写了多部适合我校烹饪专业特点的教材,如《西点》、《烹饪化学》、《西餐面点实训指导》、《西餐烹调实训指导》、《中餐面点实训指导》、《中餐烹调实训指导》、《食品雕刻实训指导》、《烹饪工艺美术实训指导》等,强化了学生技能训练,满足了教学的需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教材不断地更新,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课程特点、教材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效果,提出以设计为主线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材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9.
小编热评     
欧金昌 《广西教育》2013,(16):24-24
明星剧照进教材需谨慎 “港剧剧照入选内地小学生《品德与社会》教材,流行文化对教育的渗透可真厉害!”近期有人在网上发帖称,港剧《天涯侠医》中,演员卢巧音和马国明穿着民族服饰参加婚礼的剧照,出现在内地一本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中,要求学生指出他们两人服装所属的民族及其民族聚居地区。而马国明在《公主嫁到》中身着唐装的剧照,  相似文献   

10.
闲暇时通读一下现行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我们就不难发现,《课程标准》试行过程中使用的高中语文教材正在不动声色地脱胎换骨。表现在整套教材的编写体例变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三分天下”,却又“齐抓共管”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表现于阅读教材单元的整合方式变了,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切合社会交际的需要。长期以来因名家名篇而稳居教材“首席”的传统课文,被撤去了不少,而大量富有人文性的篇目则“闪亮登场”,且地位十分瞩目。这些变化无疑给进退维谷的语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新鲜气息,也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概括地说,无非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贯彻《课程标准》,领悟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一是熟悉教材的内容,研究存《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具体实施教学。  相似文献   

11.
如何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创新精神的高等人才,如何使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尽快适应社会的需要,已经成为高等院校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工科高等院校《理论力学》课程使用的教材基本是传统的教材,内容难免存在陈旧、呆板、重复、脱节等现象。另外,近几年教学时  相似文献   

12.
路笃祥 《现代教育》2003,(17):112-113
现行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编著的《法律基础知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从社会发展对劳动者需要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法制观念的增强,该教材在理论体系、组织结构和阐述方法等方面作了一些新的尝试,是一本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好教材。如何把教材用好,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应成为德育课教师认真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教材的推行,社会、学生及学生家长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老师也应加倍学习,顺应时代潮流,满足学生及学生家长的需要。在新形势下,我们老师该如何认识和面对现行教材《新目标英语》呢?1《新目标英语》教材结构简介《新目标英语》(Go For It)由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和中国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合编,它无论是  相似文献   

14.
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第一版骨伤专业系列教材是建国以来中医骨伤专业唯一的一套专业教材,填补了骨伤专业教材的空白,满足了五年制骨伤专业教学的需要,对培养骨伤科人才,提高骨伤科队伍业务水平起了积极作用。该系列教材中的《中医骨伤科发展史》(简称《史》)、《中医骨伤科古医籍选》(简称《选》)、《中医骨伤科名家学说》(简称《说》)分别于第二学期、第五学期、第六学期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5.
《品德》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学习紧密相联,它比任何课程更需要与时俱进,然而教材往往跟不上社会生活的发展。因此,优化《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教学只有以学生发展为本、运用为本、情感为本进行优化,才能使《品德》的课程理念、教材要求真正成为学生的心得,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河南教育报刊社为了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组织编写了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和河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读本《综合读本》《书法艺术》三套符合新课程理念、特色鲜明的教材供一至九年级使用,为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出了贡献2003年5月20日,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材审定工作办公室发文,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高中《生命科学》教材使用中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中《生命科学》教材立足于人和自然的开放系统,从生命科学高速发展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体现当代社会需要的生命科学教育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教育目标。从课程标准及教材编写上看,重点关注了如何使学习者终身发展,如何激发学习者对自然的好奇心和亲近感,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现行的初中课程教材体系,大多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形成本学科十分完整、严密的封闭系统。在这样的教材体系下,很难精简掉那些陈旧的、无用的或用处不多的东西,很难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新的内容。为此,设置新的《社会》课程,就是为了改革这种教材体系,建立以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为中心的课程、教材体系。这一体系首先要将最需要、最基础、学生最能够接受的内容,组成若干个知识板块。这些知识板块,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地进行纵向排列。每个板块内,按照科学的基本事实、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进行横向排列,要从科…  相似文献   

19.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为他们的人生建造知识大厦永久基础最必需的内容。我觉得用《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来指导自然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能够改变我们教师一贯来的“教教材“的做法为“用教材教“的做法,让学生学得更轻松  相似文献   

20.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五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建华 《山东教育》2005,(11):32-33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建议教学“联系生活实际”,“教材应选择典型案例,设计开放性情境,激发学生自学的热情”,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