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整合科技期刊网络平台及国内权威引文库,在期刊网站提供文献引用数据统计服务,提高网站的服务水平和期刊影响力。【方法】 编写应用程序调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引用服务接口,获取文献引用数据,更新到网站后台数据库。【结果】 在期刊网站上展示文献引用数据,实现引用数据的定期自动更新及读者定制引用提醒等功能。这对期刊、作者和读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论】 中文科技期刊应充分利用平台优势向读者提供更多个性化定制服务,还应尝试与国际上更多通用的数据库合作,提高中文科技期刊的显示度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影响科研人员选择巨型开放获取期刊投稿的关键因素,为未来国内巨型开放获取期刊发展和吸引科研人员投稿提供借鉴。【方法】 以2016年在PLoS ONE上发文的作者为问卷调查对象,构建影响科研人员选择巨型开放获取期刊发文的因素评价量表,利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找出并分析关键影响因素。【结果】 巨型开放获取期刊的质量、声誉、评审和出版速度是影响作者选择的最关键因素。【结论】 期刊出版商应通过采用开放同行评议和社群评估来保证刊发论文质量;通过缩短论文评审和出版周期来吸引作者投稿;通过扩展期刊学科覆盖领域来增加期刊受众面;设置合理的文章处理费收费标准,打击欺诈性巨型开放获取期刊。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期刊网站英文界面再加工中文论文,提升中文科技期刊的国际显示度。【方法】 通过统计分析复旦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主管或者主办医学类期刊网站英文界面的建设及维护情况,总结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网站英文界面的现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建议。【结果】 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网站英文界面内容和功能等形式单一、形同虚设。以中文科技论文为核心内容,提供英文长摘要,推出网络出版与英文出版相结合的中文科技论文英文网络出版,将发表在国内科技期刊上的优秀科研成果利用国内数字平台实现国际化传播与推广。【结论】 再加工中文论文后通过期刊网站英文界面发布,是提升中文科技期刊国际显示度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国内外物理学类期刊移动出版现状进行调研,提高国内期刊对移动出版的了解和重视,提出适合国内期刊移动出版的发展建议。【方法】 以四大出版集团和美国物理联合会、英国物理学会的代表性物理学期刊为研究对象,重点调研移动出版的技术应用情况;同时选取国内9种物理学英文核心期刊和28种物理学中文核心期刊,调研其移动出版现状。【结果】 响应式网站设计和HTML全文技术满足移动出版需求,在国外科技期刊出版中的应用已成常态,相比之下,当前国内期刊网站建设技术较为落后。【结论】 科技期刊的移动出版虽然对技术要求较高,但是对期刊和文章的传播非常重要,因此国内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应当认识到移动出版模式的巨大潜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推动期刊的移动传播。  相似文献   

5.
国际数据期刊出版的案例分析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通过梳理国际代表性数据期刊特点,更好地了解数据期刊发展的趋势和特征。【方法】 选择15种数据期刊进行调研,对其发展现状、学科分布、出版方式、收录内容、引用机制、版权协议以及出版费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基于Scientific Data、F1000 Research、GigaScience等代表性期刊的分析,成功的数据期刊特点包括科研人员的认知度、学术社群的认可度、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管理透明化。【结论】中国数据期刊出版界在搭建数据知识库和数据期刊出版平台后,还需关注如何提升国际认知度和认可度;图书馆员除了为科研人员推荐这些开放获取的数据资源外,更重要的是协助他们鉴别良好的数据期刊,以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权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目前国内护理类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作者服务需求,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焦点团体和半结构访谈法,于2023年3—4月对该类作者群进行调研,了解其服务需求。【结果】通过整理分析,提炼出护理类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作者服务的3类7项需求主题,分别为基础服务(4项)、专项服务(2项)和延伸服务(1项)。【结论】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了解护理类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作者服务需求,并提出改进建议,提升作者的服务体验,并以此稳定和扩大作者群体,助力护理类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为国内出版界介绍如何使用CrossRef文本和数据挖掘。【方法】 研究CrossRef文本和数据挖掘的流程,并分析《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的CrossRef文本和数据挖掘创新服务的实践。【结果】 CrossRef文本和数据挖掘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便捷的服务,支持科学研究。【结论】 加入CrossRef文本和数据挖掘顺应国际出版业的潮流和发展,并可藉此扩大期刊的国际显示度,从多角度增强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国内出版界介绍如何使用CrossRef文本和数据挖掘。【方法】 研究CrossRef文本和数据挖掘的流程,并分析《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的CrossRef文本和数据挖掘创新服务的实践。【结果】 CrossRef文本和数据挖掘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便捷的服务,支持科学研究。【结论】 加入CrossRef文本和数据挖掘顺应国际出版业的潮流和发展,并可藉此扩大期刊的国际显示度,从多角度增强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PLoS OAJ网络平台为例,研究开放存取科技期刊知识服务的路径与功能,为国内开放存取平台建设者和图书馆开发利用开放存取期刊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法、网络调研法,对PLoS OAJ网络平台在知识服务中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功能的发掘,展现平台提供的自主自助、互动的知识服务。【结果】 PLoS OAJ网络平台提供的知识服务,包括自主式检索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和社交媒体互动服务,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和互动交流需求。【结论】 PLoS OAJ网络平台提供的知识服务,若增加图片检索功能、移动APP,加强与文献管理软件的联用,可进一步增强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国内外光学类权威期刊英文摘要,找出国内作者英文摘要撰写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其提高摘要的写作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借鉴。【方法】随机抽取国内外光学类权威期刊摘要共180篇,对其宏观体裁结构和微观语言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国际期刊摘要相比,宏观体裁结构方面,国内期刊英文摘要采用了过多的背景语步和嵌入语步;微观语言特征方面,国内期刊英文摘要超用了被动语态和一般现在时,而第一人称代词和主动句使用明显不足,与国际期刊倡导使用主动句和第一人称代词的新趋势不符。【结论】国内作者应该及时了解国际期刊的新要求,适当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和主动语态,尽量减少研究背景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剖析化学学科领域科学期刊的数据发表政策,了解期刊数据政策的现状。【方法】 以ACS期刊为例,以期刊投稿指南为数据源,梳理和比较分析ACS期刊对发表论文的数据内容、数据格式、数据共享的要求。【结果】ACS的47种期刊要求论文作者将数据作为支撑信息提交,对于包含序列数据、结构数据、电子显微镜数据、微阵列数据、转基因生物和突变体五类特定类型数据的论文要求将该数据存储到推荐的数据仓储中,涉及五类数据的期刊总共有20种。【结论】可作为化学领域科研人员在ACS上发表论文的参考依据,为国内学术期刊数据政策的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期刊是专业领域学术成果的主要载体,了解科研人员对数据开放共享的意愿和诉求,对于期刊制定合适的数据开放政策有较好的参考价值。【方法】 通过问卷研究国内218位作者关于期刊数据共享政策与投稿意愿的数据,分析期刊科学数据共享政策对作者投稿意愿的影响。【结果】 结果表明因期刊实施的数据提交政策或数据共享政策而影响继续投稿意愿的样本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34%和42%。【结论】 完善共享的前提条件、共享和传播的范围、获取途径、共享的数据类型、共享后数据所有权及知识产权政策,有助于促进国内作者改变对共享数据的看法,推动科学数据的共享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国农业科学类英文期刊的基本概况及其国际影响力现状,为办好英文刊物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通过收集、整理与统计中国农业科学类英文期刊的数量、种类、基本引证指标、国际影响指标、作者分布情况和载文量等数据资料,分析其国际影响力。【结果】 目前,中国农业科学类英文期刊共14种,其中有4种被SCIE收录,1种被ESCI收录,它们的影响因子和学科排名总体偏低、国际影响力指数CI不高、作者分布仍以中国为主、优质稿源不足。【结论】 中国农业科学类英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有待提高。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和国际化程度、走集群化道路、加强营销、引入多种评价体系等措施对提高英文期刊国际影响力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以岩土工程类英文科技期刊为研究重点,针对新创期刊的特点并结合实际办刊经验,探讨如何提升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重点考察期刊显示度、认可度和知名度(品牌)等,并注重分析与讨论其各要点。【方法】 以《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报》(英)为例,分析其目前进展与存在的问题,找出与其他知名期刊存在的差距,并给出一些建议和举措以提升期刊的国际显示度。【结果】期刊社要做好“两手抓”——论文和引用,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信心,脚踏实地,为创办国际精品期刊做好基础性工作,进而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结论】所提供的举措与经验可为其他一些新办或没有被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的英文学术期刊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科技期刊国际化大环境下借鉴国际优秀期刊办刊经验,促进我国核科学技术期刊的国际化发展。【方法】 使用2014《期刊引证报告》(JCR)和Web of Science,研究33种SCI核科学技术期刊的出版平台、出版周期和出版语言。分析了期刊影响因子(IF)、5年影响因子、即年指数、总自引率和统计年自引率、特征因子、论文影响力等指标。【结果】核科学技术期刊IF值、特征因子和论文影响力低。出版平台、出版文种、出版周期等期刊国际化显示度影响核科学技术期刊IF值,期刊定位、文献类型、稿源质量和自引率等也影响IF值。多文种期刊混刊论文有助提高其国际化显示度。【结论】中国核科学技术期刊需要融入世界知名出版平台,组约国际化研究论文和综述论文,出版国际化专刊,落实国际化办刊措施,杜绝人为操控影响因子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精准把握先进无机材料领域在国内外主流数据库的研究热点出发,为期刊决策提供依据,探索一条新形势下“破局”的办刊途径。【方法】利用国际数据库平台Web of Science (WoS)、国内数据库平台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调研2019—2020年材料综合类期刊被引频次排名前200的科技论文。从论文类型、材料种类、制备技术、应用领域、研究方向5个维度赋予标签,统计分析国内外数据库先进无机材料的共同研究热点。【结果】归纳出国内外数据库的共同研究热点,得出5个热点材料种类、12个热点研究方向和1个热点材料制备技术。相比于WoS平台,国内数据库的热点更加分散,并且高被引论文的研究内容更倾向于传统方向;在前沿领域,国内科研人员的成果被国外期刊大量分流。【结论】中文科技期刊应该牢牢抓住海内外华人科学家科研水平迅速提高的契机,优化选题方向,加大对热点领域原创性研究成果的组约稿力度,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同时增强竞争意识,积极开拓海外宣传推广平台,扩大国内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借鉴国际科技期刊同行评议的经验,进一步推动中文科技期刊同行评议方式的研究、改革和实践。【方法】 通过文献综述和网站调研的方法,介绍国际上第三方审稿平台的运行模式和发展状况,提出创新国内科技期刊审稿方式的建议。【结果】 独立于期刊的第三方审稿服务颠覆了传统模式中审稿人、作者、编辑之间的关系,具有公开、公平和公正的特点,既可以加快期刊内容的传播速度,又能提高审稿人的积极性,还能提高稿源质量和期刊质量。【结论】 由期刊集群建立第三方审稿服务平台,可规范服务流程,在我国科技期刊领域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目前中国SCI期刊总体表现以及与国外出版平台的合作情况,为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平台建设,以及国外出版商的挑选提供参考。【方法】以同时被SCI和《中科院期刊分区表》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为数据源,对比分析相关学科期刊,以及不同出版平台的SCI期刊的表现。【结果】总体上,中国大部分SCI期刊的影响因子及发文量较低,其中,与国际出版平台合作的SCI期刊表现相对更好,国内期刊平台建设相对较弱,不少出版社开始由"借船出海"转向"造船出海",着力打造自己的国际出版平台。【结论】中国SCI期刊实力总体偏弱且学科覆盖度不高,借船出海仍是目前提升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力较为有效的方式,而打造我国自己的国际出版平台的需求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目前中国SCI期刊总体表现以及与国外出版平台的合作情况,为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平台建设,以及国外出版商的挑选提供参考。【方法】以同时被SCI和《中科院期刊分区表》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为数据源,对比分析相关学科期刊,以及不同出版平台的SCI期刊的表现。【结果】总体上,中国大部分SCI期刊的影响因子及发文量较低,其中,与国际出版平台合作的SCI期刊表现相对更好,国内期刊平台建设相对较弱,不少出版社开始由"借船出海"转向"造船出海",着力打造自己的国际出版平台。【结论】中国SCI期刊实力总体偏弱且学科覆盖度不高,借船出海仍是目前提升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力较为有效的方式,而打造我国自己的国际出版平台的需求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地理资源中文学术期刊宣传推广策略,以促进中文学术期刊的融媒体发展。【方法】以27种地理资源领域高质量中文学术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期刊官网和微信公众号等途径获取信息,分析这些期刊对当前主流融媒体平台(官网、微信平台、期刊App、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的应用情况。【结果】有20种期刊在官网提供Rich HTML,为期刊进行多维度宣传推广提供理想的数据基础,但大部分期刊官网依旧是纸刊的电子化,缺乏更多深层次的知识服务内容。24种期刊开通微信公众号,3种期刊借用集群平台发布消息,微信推送内容大体类似,缺乏对内容的深度加工和二次拓展。少数期刊发布短视频(5种)和开展直播(7种)。短视频主要是文章分享、会议直播、期刊宣传等内容,内容的二次开发和扩展还有较大的挖掘空间;直播更多是期刊作为协办单位的会议直播,期刊自主策划和具有特色的内容较为缺乏。总体上,27种期刊虽然都开展不同程度的融媒体宣传推广,但真正实现深度融合的期刊仍在少数。【结论】地理资源学术期刊融媒体宣传推广任重道远。需要重视官网作为主阵地的融媒体建设,选择合适的辅助渠道进行多矩阵布局,并结合用户需求专注做好内容,此外,还需制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