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小球藻生物吸附废水中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球藻作为生物吸附剂,去除水溶液中微量Cu~(2+),研究结果表明小球藻对Cu~(2+)的生物吸附主要经历了快速的吸附和缓慢的吸收两个步骤:pH值是影响Cu~(2+)生物吸附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最佳pH值在6~8之间;离子强度对Cu~(2+)的吸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小球藻对Cu~(2+)的生物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2.
铜对玉米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不同浓度的Cu~(2+)对玉米萌发和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当Cu~(2+)浓度为0.5~1mg/L时Cu~(2+)可以促进幼芽的生长和生物量的提高,而超过该浓度时则由促进逐渐转为抑制作用。Cu~(2+)对玉米幼苗根生长的影响大于对芽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嘉应学院学报》2016,(11):35-41
以水葫芦为原料制备生物炭,研究了不同生物炭用量、溶液pH、吸附时间及Cu~(2+)初始浓度条件下的吸附特性,并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当Cu~(2+)浓度为200mg·L~(-1)时,生物炭适宜用量为5g·L~(-1),Cu~(2+)的去除率可达97.2%.溶液pH值在2~7范围内,Cu~(2+)的最佳吸附pH值为5.生物炭对Cu~(2+)的吸附速度较快,在2h内达到平衡,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曲线可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最大吸附量为49.0mg·g-1.水葫芦生物炭对Cu~(2+)的吸附以作用力更强的专性吸附为主,特别是在吸附未达到饱和时,专性吸附比率高达98%以上.水葫芦生物炭对Cu~(2+)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是一种很有潜力的金属离子吸附剂.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现行无机化学教材在铜的性质章节中普遍认为:Cu(?)CuX_2(X=Cl,Br)而高中化学教材则明确指出:Cu+Cl_2(?)CuCl_2铜是29号元素,价电子构型是3d~(10)4s~1,它可以失去一个电子形成3d~(10)4s~0电子构型的Cu~+,也可以失去两个电子形成3d~94s~0电子构型的Cu~(2+)。通常我们接触到的是Cu~(2+)化合物,但这并不意味着Cu~(2+)一定比Cu~+稳定,也并不意味着Cu的氧化产物就一定是Cu~(2+)化合物。按洪特规则,铜I的3d~(10)构型比铜II的3d~9构型能量低,从铜的电离能数据上看:Cu(g)-e~-→Cu~+(g) I_1=7.7eVCu~+(g)-e~-→Cu~(2+)(g) I_2=20.3eV在气态时,Cu~+要比Cu~(2+)稳定得多,氧化剂通常只能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酿酒和产朊假丝两种酵母对Cu~(2+)吸附效率的差异及其原因。方法:在最优条件下,让酿酒和产朊假丝两种酵母菌分别与同浓度的Cu~(2+)作用,作用相同时间,检测两种酵母菌吸附的Cu~(2+)浓度,最后进行数据比较、分析。结果:产阮假丝酵母较酿酒酵母对重金属Cu~(2+)具有更高的吸附效率,其原因是由于产阮假丝酵母存在更多的Cu~(2+)结合位点,以及吸附空间的互相协同作用。结论:产朊假丝酵母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吸附金属离子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晶场理论中的点电荷-电偶极模型,从“孤立络离子”近似下Cu~(2+)的光学性质和磁学性质的研究出发,探讨了晶体中Cu~(2+)-Cu~(2+)离子间相互作用对电子顺磁共振谱(EPR)的影响。以Cu(detc)_2晶体为例,首次用SCF-d轨道理论,解释了前人没法定量解释的零场分裂现象,建立了考虑Cu~(2+)-Cu~(2+)间相互作用后自旋哈密顿参量和晶格参数间的关系,从而首次从理论上给出了从孤立络离子近似到存在离子间相互作用时晶体的EPR谱的统一解释。计算结果表明:对于Cu(detc)_2,考虑Cu~(2+)-Cu~(2+)对的影响后,g-因子不变(这与实验结果符合),而零场分裂主要是旋轨耦合、晶场对称性以及Cu~(2+)-Cu~(2+)对间交换作用联合作用的结果。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在压缩八面体场中(D_4h群)Cu~(2+)的△值和ESR参数的关系,并作了Cu~(2+)的计算机模拟ESR波谱.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硫酸掺杂聚苯胺对Cu~(2+)的吸附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合成了硫酸掺杂聚苯胺,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FT-IR)、紫外-可见(UV-VIS)等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聚苯胺对Cu~(2+)的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制备得到的聚苯胺为小颗粒状,具有典型聚苯胺的UV特征吸收峰;在硫酸和苯胺的物质量比为1∶2时,用制备的聚苯胺0.25g,在50mL浓度为50mg/L的Cu~(2+)溶液中吸附30min,对Cu~(2+)的吸附率为86.1%,吸附容量为8.6mg/g。结论:硫酸掺杂的聚苯胺与其它酸掺杂的聚苯胺有相似的结构,对Cu~(2+)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其吸附效果与吸附时间、Cu~(2+)溶液的初始浓度、掺杂酸浓度、聚苯胺用量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1题目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B)A.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B.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C.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D.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2疑问Blywhy(网友)D项中"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这句话对吗?"Cu(OH)_2"和"含有Cu~(2+)的碱性溶液"是一回事吗?使用斐林试剂不是要事先将甲、乙混合吗?混合"Cu(OH)_2"中有Cu~(2+)吗?  相似文献   

10.
巴夫金藻耐受Cu~(2+)、Cd~(2+)毒害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单胞藻对重金属离子毒害的耐受性,为生物去污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c=1~150mg/L)Cu~(2+)、Cd~(2+)处理巴夫金藻(Monochrysis lutheri),观察了重金属离子对其生长的影响;用微量减压法研究毒害抑制呼吸作用;用ICP法研究毒害抑制下重金属离子的富集。[结果]①2种离子的毒性强度的顺序为Cu~(2+)>Cd~(2+);②Cu~(2+)对生长的抑制较强,其EC_(50)(72h)为15.0mg/L;Cd~(2+)对生长的抑制较弱,其EC_(50)(72h)为75mg/L;③在EC_(50)毒害浓度下,毒害组均提前进入生长静止期,缩短了种群生长周期;呼吸作用先增强后降低;④在EC_(50)毒害浓度下,单胞藻对Cu~(2+)的富集量为6866.1mg·kg~(-1),对Cd~(2+)的富集量678.25mg·kg~(-1)。[结论]巴夫金藻具有较强的耐受重金属离子毒害能力,耐受顺序为Cd~(2+)相似文献   

11.
一、设计目的:增强学习化学兴趣,加深化学用语识记 二、棋子制作: 十种阳离子:氢离子H~+、钠离子Na~+、铵根离子NH_4~+、锌离子Zn~(2+)、钙离子Ca~(2+)、镁离子Mg~(2+)、铜离子Cu~(2+)、钡离子Ba~(2+)、亚铁离子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完善污染场地控制与修复课程实验教学效果,自行设计了原位淋洗实验操作平台,以有机玻璃柱为模拟装置,以蠕动泵为流速控制单元,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下Cu~(2+)的淋洗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淋洗剂种类是影响淋洗效果的重要因素,柠檬酸和EDTA2Na的淋洗效果都比较好,EDTA2Na的淋洗效果最好;淋洗流速在一定范围内上升,可以提高淋洗修复效果,但存在一个最适淋洗流速,超过该流速时,淋洗效果反而受制约;粗砂中Cu~(2+)的淋洗效果要优于细砂,说明介质粒径较大时利于Cu~(2+)的淋洗去除。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9-(2-羧基苯基)-3,6-双(二乙氨基)和乙二胺合成一种分子荧光探针Dy AN,并用红外光谱对探针结构进行检测。在乙醇-四硼氰酸钠缓冲溶液中,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了探针分子DyAN与Fe~(2+)、Fe~(3+)、Co~(2+)、Ni~(2+)、Cu~(2+)、Zn~(2+)、Hg~(2+)等不同离子的相互作用,同时探究了Hg~(2+)的物质的量对谱图的影响。结果表明,探针Dy AN对Hg~(2+)有较强的选择性响应,加入Hg~(2+)后溶液荧光强度增大,紫外光谱发生红移,在560nm处出现强吸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粉色,实现了Hg~(2+)的裸眼识别。  相似文献   

14.
在以H2_S系统的定性分析中,常常会遇到Cu~(2+)与Cd~(2+)离子分离的问题。 目前,已有教学和实验资料介绍,通常采用氰化钾法,甘油碱法,保险粉法或利用调节酸度生成C_uS而Cd~(2+)不沉淀的方法。 其中,虽氰化钾分离效果好,但氰化钾剧毒,使用时既污染环境,又威胁人体的健康;而甘油碱法操作简单,但往往Cd(OH)_2沉淀表面吸附的C_u~(2+)离子不易洗净,使得C_u~(2+)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以13X,NaY和漂珠为催化剂载体,以Zn~(2+),Fe~(3+),Pb~(2+),Cd~(2+),Cr~(2+),Ni ~(2+),Mn~(2+),Cu~(2+)等过渡金属离子为不同的活性组分,在不同的灼烧条件下制成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催化臭氧氧化法降解农业生产用品麦草畏中。实验结果显示,以13X为载体、分别以Fe~(3+)和Mn~(2+)作为活性组分、灼烧条件为600℃时制备的催化剂对麦草畏的降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在pH2.5~5.0条件下,Cu~(2+)与红色的氯磺酚S(CS)作用生成蓝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50nm,比CS本身红移86nm。铜含量在0~20μg/10mL范围内符合Beer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87×10~4L·mol~(-1)·cm~(-1)。研究了CS与Cu~(2+)的光谱变化、反应条件、表面活性剂及共存物质的影响。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有增敏作用。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用于多种粮食,油料作物中铜(Ⅱ)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电极电位问题 几乎在所有的物理化学教科书中都这样写着:“以符号φ表示原电池中某两界面间的电位差,整个原电池的电动势便是各个电位差的代数和。如电池:Zn|Zn_(a_1)~(2+)|Cu_(a_2)~(2+)|Cu,其电动势:E=ZnφZn~(2+)+Zn~(2+)φCu+Cu~(2+)φCu”。① (1)而我们在计算其电动势为什么又用:  相似文献   

18.
《嘉应学院学报》2016,(11):31-34
以化合物XB作为中间体,通过一步反应,得到苯并香豆素衍生物DB.通过吸收光谱,研究了化合物DB对不同金属离子的识别能力.结果表明,化合物DB可以对Cu~(2+)按照化学计量比1:1发生识别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室温下,氧化.银与1-甲基-3-苄基-咪唑盐溴化物在二氯甲烷溶液中反应成功合成了目标化合物[(C_6H_5CH_2{C-(NCHCHN)CH_3})_2Ag](2+)[Ag_2Br_4](2+)[Ag_2Br_4](2-).目标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X-ray,核磁表征.目标化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6.5494(7),b=8.6819(7),c=11.7879(11),α=69.629(2),β=85.183(2)°,γ=69.5570(10)°,V=588.24(10)3,Mr=1440.02,Z=0.50.晶体结构分析表明,目标化合物为[Ag Br_2]-(C_2-Ag-AgBr_2)型单氮杂环卡宾银溴化物,阳离子的电荷由[AgBr_2](2-).目标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X-ray,核磁表征.目标化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6.5494(7),b=8.6819(7),c=11.7879(11),α=69.629(2),β=85.183(2)°,γ=69.5570(10)°,V=588.24(10)3,Mr=1440.02,Z=0.50.晶体结构分析表明,目标化合物为[Ag Br_2]-(C_2-Ag-AgBr_2)型单氮杂环卡宾银溴化物,阳离子的电荷由[AgBr_2]-平衡.两个氮杂环卡宾配位于银,由银-银键相互作用形成的溴化物阴离子垂直于双卡宾银的平面,目标化合物对L-丙交酯有高的催化性能.CCDC:1576580.  相似文献   

20.
离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到。为了加强直观性教学,加深同学们对离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规律的理解,提高对化学这门科学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利用有些离子本身的颜色,如Cu~(2+)、Fe~(3+)、Fe~(2+)、MnO_4~-、CrO_4~(2-)、Cr_2O_7~(2-)等离子和无色离子和指示剂显色的特性,设计了一种离子运动的演示实验的方法,把离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直观地,形象地显示出来。现把实验方法介绍如下,供各位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