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宁夏教育》2015,(4):81-82
吴忠市裕民小学始建于1957年,是一所具有优良传统的吴忠市名牌小学。近年来,学校按照"全面发展打基础、培养特色育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把美育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基于学校发展的需要,把美育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突破口;基于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把美育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学校领导班子强化顶层设计,提出了"三层面一抓手""四结合四突破"等推进措施,使学校美育文化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扎实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三个层面",即党建层面,抓好"三支队伍"(班子队伍、党员队伍、教师队伍)建设、功能  相似文献   

2.
党建品牌创建是激活党组织活力的创新活动。学校基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需求,依托地域民族文化资源,致力打造学校办学特色品牌,努力提高育人质量。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将民族文化化为教学资源,丰富党建工作活动形式,以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相融合为抓手,以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为落脚点,以问题为导向,以活动为驱动载体,着力培育"三磨三育"党建品牌,让党建文化引领学校文化,党建工作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助推学校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9,(19):7-8
常德市武陵区滨湖小学坚持倾力打造"书香校园",将书香文化建设作为追求学校内涵式发展,创建学校特色品牌的重要依托,取得了培育师生文化气质、凝聚学校文化品格的实效。  相似文献   

4.
丁雯 《辽宁教育》2021,(4):31-34
教育要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学校课程是最重要的"养料"。沈阳市和平区望湖路小学在确定了"融教育"办学特色之后,始终把课程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变革和特色发展的核心要素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抓手。学校遵循"让孩子们经历100个世界"的课程理念,构建"融+"课程体系,以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思路,用课程建设引领学校的内涵发展,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今日教育》2012,(12):2
开县汉丰第三中心小学,位于开县平桥片区,是开县唯一一所县教委直属小学。学校创办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因三峡工程,开县县城举城搬迂,2007年8月,学校整体迁建到开县新城平桥片区。学校积淀厚重,特色凸显。以"为明天培养主人"为办学理念,以"主人文化,自主教育,三色校园"为办学特色。坚持以"科研促发展,科研创品牌,科研显特色"的发展战略,以"创办重庆市特色名校"为发展目标,努力实施特色发展战略。形成了浓厚的"主人文化",构建了完善的"自主教育"体系,创建了个性凸显的"三色校园"。通过实施特色战略丰富了学校的内涵,提高了学校  相似文献   

6.
学校文化建设是中小学校长创建德育资源、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任务。由于中小学教学目标和任务导向不同,在学校文化建设和品牌打造上侧重点不同,在认同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高中趋向于特色教育和课程建设方面,小学侧重于校园文化和特色教育方面。认识学校品牌建设与学校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时,小学校长认为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品牌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课程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优质课程是学校高效育人的根本保证。近年来,我们确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课程文化观,坚持以学生多元发展为本,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校建设的需要出发,设计构建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课程平台,构建有活力的课程文化。在实践中,我校确立了"立足校情、以生为本、逐步拓展"的指导思想,将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规划加以整体设计、系统规划、分层管理,突出校本课程的地域特色、校园特色、生活特色,初步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  相似文献   

8.
于春吉 《中国德育》2014,(15):66-67
正办学特色是现代学校的重要竞争力之一。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石滩小学(以下简称"金石滩小学"),位于国家5A级景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提炼了"精诚教育"的办学理念,根据地域文化特点提出打造"旅游世界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特色学校文化,以"四个文化"(校园环境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理念文化)建设为依托,以"六个走向"(走向金石滩、走向金州新区、走向大连、走向辽宁、走向中国、走向世界)和"三个进入"(特色进入学校、进入课堂、进入教材)为途径,全力打造学校特色品牌,构建了全新的金石特色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9.
学校课程的变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江苏徐州市振兴路小学在"兴美特色课程"的引领下,积极探索基于兴美文化的学校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通过构建兴美物型文化,打造兴美校园;凝练兴美精神文化,培植学校"三美"文化生态;探寻"振民育德向美而兴"的路径,凸显学校个性化育人追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兴美特色课程中"中绽放独特的美。  相似文献   

10.
乡村学校办学必须以学校文化建设为引领,以特色课程建设为载体,开展校际共建活动,打造教育品牌。学校要寻找属于自己的文化密码,从而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文化的魅力;要着力于课程规划实施,大力发挥特色文化课程的力量;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做到文化规划同步,文化建设同行,文化成果同享。  相似文献   

11.
学校办学特色和价值取向是学校课程建构的源头。浙江省湖州市月河小学教育集团以“志正”文化为背景,以目标导航,架构课程思路图谱;应儿童所需,丰富课程内容,构建有特色的学校养正课程体系。学校通过统筹课程实施方式、重构课程实施场域、丰富课程评价方式,促进课程高质量实施,达成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基于红色文化的历史传承与现实需求,依托地域红色资源,将红色资源化为教育资源,将红色元素融入党建文化,培育"一校一品"红色党建文化品牌项目,挖掘红色党建文化品牌内涵,凝练红色党建文化核心精神,建设红色党建文化教育阵地,开发系列红色校本课程,丰富红色党建活动形式,深化党建文化主题内涵,让党建文化引领学校文化,党建工作推动学校工作,党建发展与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共赢。  相似文献   

13.
中和小学在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下,将培养人的目标细化为"和美"教育主张,营造"和谐-美好"的育人氛围.学校构建了"党建+学校文化、党建+和美治理、党建+队伍建设、党建+社区共享、党建+学科融合、党建+团建队建"的六大行动路径."和美"教育的和衷共济、成人之美,以"党建+和美治理、党建+队伍建设",主张师生自治共治...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校本课程已经渐渐地成为学校课程的特色与品牌。看一个学校有没有它的"牌",主要是看它有没有独一无二的特色、质量水准和文化内涵。而地域文化作为地方特色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学校文化的大背景,也是校本课程开发资源的源泉和学校课程的实施途径。开发融入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更加有利于吸取地域文化的营养与拓展视野,同时校本课程也能促进地域文化的更新,实现相辅相成,为地域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15.
营盘路小学是宜昌市西陵区一所相对偏远的寄宿制学校,该区近几年推行的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让这所薄弱学校的内涵发生"裂变",办学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2015年学校跻身为该区为数不多的"先进学校"。宜昌市25中划归西陵区管理后,在责任督学的引领性督导下,学校立足社区和校本实际,逐步构建了契合学校传统优势和特色的"清雅文化",使该校一跃成为湖北省文化品牌学校。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南京市中山小学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学校地域文化,从文化引领、课程架构、队伍建设三方面探索育人方式变革路径,打造了具有“中山文化”特色的教育品牌。  相似文献   

17.
《中国德育》2014,(20):I0001-I0001
正四川省成都市双林小学,作为享誉成都小学教育界的名优品牌学校,自1988年建校以来,就凭借自身独有的"缩短青年教师成才周期"战略和"为人德馨、为学才馨"文化理念,跻身成都传统"七朵金花"学校。优质课程,成就孩子个性发展。学校精心设计的民乐欣赏课程和以1300平方米科技馆为特色平台的科创体验课程,是学校的两张金色名片。学校民乐社团先后多次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的文艺演出。此外,思维训练、心理健康、足球、英语、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一系列的特色课程,极大的满足了孩子个性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正>浙江省天台中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一直秉持"为国育才"的理念,恪守"自觉鼎新、大器卓然"的校训,以基层党建为行动纲领,紧紧围绕学校发展这一中心,创新思路、凝心聚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形成了"四示范四服务"支部工作法和富有天台中学特色的"党建+双精品工程"党建品牌,构建了天台中学"自觉教育"党建文化体系,为学校"创特色、提品质、促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9.
提升"格致文化"品质创新现代学校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致中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学校,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学校明确了"文化立校,学术兴校,管理强校"的发展策略,进一步传承"格致文化",发扬"格物致知"精神,学校在传承和创新学校文化方面主要作了三个方面的实践探索:发掘学校历史资源,丰富格致文化内涵;开发整合特色课程,构建<格致新课艺>体系;着手制度文化创新,探索文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正>【特色课程概貌】南京市雨花台中学秉持"笃行、尚雅、和谐"的课程理念,以雨花石为载体,构建了集地域特色、人文底蕴、艺术审美和科学内涵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课程——"雨花石文化"课程,通过课程实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育人之路。雨花石文化涉及文学艺术、历史文化、审美欣赏、科学等诸多内容,学校据此确定了雨花石与历史文化、雨花石与文学艺术、雨花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