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假如只有三天光明》像一支优美的乐曲。课文的教学用了三个课时,作了三件事情:第一课时:前奏曲(新课预热)首先,要求学生用左手、用嘴巴、用闭眼的方法各默写一首短诗或背诵自己喜欢的一组名句,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初步体验残障者的生活与创造的艰辛,同时作一次诗  相似文献   

2.
首师大版科学第三册中,有一个"电与生活"单元,其中有一课是<点亮小电珠>,在今年的教学中,我和几位科学老师一起共同研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我们把本课内容设定用四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内容是认识小电珠,探究怎样用一节电池、一根导线、一个小电珠使小电珠亮起来;第二课时:内容是加上电池盒以后,探究怎样用一节电池、一个小电珠、几根导线使小电珠亮起来;第三课时:内容是研究串联电路;第四课时:内容是串联、并联电路.  相似文献   

3.
常见这样一种语文课堂:第一课时安排读书、写字,读书的要求是做到正确流利;第二课时安排讲解课文.据笔者观察,这样的课时安排,使学生在第一课时为达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要求而反复朗读,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需求,最终使学生的阅读兴趣丧失在初学阶段;而第二课时的讲解建立在第一课时反复朗读上(反复的朗读使学生对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成了对第一课时的简单重复,只是在程度上有所深入而已.最终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丧失,课时效率低下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假如只有三天光明》像一支优美的乐曲。课文的教学用了三个课时,作了三件事情: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完成初中地理西南三省这一章的教学任务,我们对这部分教材做了一些调整,增强了逻辑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学时间为六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讲三个问题:(一)西南三省的位置、范围、国防上的重要性;(二)主要少数民族概况;(三)地势地形.这一课时的重点在第三个问题.在讲述这个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总论部分学过的知识,承前启后,说明西南三省地形四部分(四川盆地、云贵高原、西部高原和横断山区)的基本概貌,为下一课的地形讲述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1+3 +1”教学模式的产生所谓“1 +3 +1”教学模式就是在每周5个课时中 ,用1课时作听说课 ,3课时作精读课 ,另1课时作泛读课。构建这一教学模式有下列三个依据 :1 随着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 ,我省初中早已使用了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新教材(JEFC) ,初中学生经过三年的四会技能的综合训练 ,具备一定的语感和交际能力。2 电化教学手段大为改善 ,三机一幕(录像机、电视机、投影仪、屏幕)已进入课堂 ,多媒体辅助教学正在为教师所掌握。3 新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在听、说、读、写及词汇方面作出如下表的要求 ,这使得对教学效…  相似文献   

7.
刘会元 《生物学教学》2003,28(6):19-20,32
本节教学共需 2课时 ,第一课时理论教学 ,第二课时为实验教学 ,对新陈代谢概念、酶概念、酶及特性的讲授 ,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使他们领悟到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一定要讲究实事求是的态度 ,该得出什么结论就是什么结论。1 引人入胜的开端本节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开场白 :“同学们 ,有一位哲学家提出了一个非常令人深思的命题 :人为什么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请你用生物学的观点阐明这个命题 :“这一引言为教师创造性教学提供了契机 ,又为学生理解新陈代谢概念留下了深刻的认识。学生对此问可能答不全 ,教师…  相似文献   

8.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音乐》(湘版)一年级下册课题:《山谷回声真好听》(第二课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1)听一听、学一学《声音的强和弱》;(2)游戏“大鼓和粉笔头”。第二课时:(1)巩固《声音的强和弱》;(2)学唱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教学目标:一、让学生会唱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并能用歌声表现声音的强弱。二、让学生能听辨声音的强弱,并用乐器奏出强弱,寻找音源,表现强弱。三、让学生了解自然现象———回声,从中体验大自然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掌握并表现声音的强弱。二、难点:较准确地用歌声表现“回声”的强弱…  相似文献   

9.
课时教学要点: 第一课时: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抓住课文中心,讲读二、三段,认识“实在的事物”与“联想”的联系; 第三课时:研究文章的组织结构,重点讲读第四段,表情朗读。教学过程:(一、三课时略) 第二课时一、轻读课文。讨论: 1.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 (开拓学生的思路,从不同角度去感知课文内容。这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二次反馈。)  相似文献   

10.
红红黄红黄黄蓝蓝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分一分(二)。设计背景:本节课在本单元占重要地位,它是建立分数这个概念的基础知识,在第一课时“分一分(一)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本节课“分一分(二)”是对分数意义认识的进一步拓展,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个部分。而这个整体的内涵是丰富的,一个整体即“整体1”,是由许多事物组成的集合。分数更深层的意义是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的数量关系,从而可以用分数来描述现实世界的许多现象,教材中的“试一试”的问题情境就是使学生体验到这一点,而思考题则让学生进…  相似文献   

11.
课时:第二课时 课型:创作课 教学内容: 1、回顾歌曲。 2、启发创编新歌词。 3、用实物创作新节奏。 教学目标: 一、能自编歌词,自编动作以及自己设计歌曲表现形式。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能大胆、自信地与同学、老师合作,有激情地表演音乐游戏《办家家》。 三、能用餐具创作节奏为歌曲即兴伴奏。  相似文献   

12.
该县湖塘桥实验小学从1984年下半年起,先在一、二年级各设了两个试点班,对课程设置作了局部改革。通过一学期的实验,已初见成效。在课程设置改革中,学校领导遵循三个原则:(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创造能力;(二)有利于改革课堂教学,发展第二渠道活动;(三)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该校一年级语文比部颁教学计划每周减少三课时,二年级每周减少四课时,同时,每周增设一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内容剑桥少儿英语预备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二、课时分析本单元教学任务共分四课时完成。第一课时(Partl-3)呈现并教学词汇:dog,cat,horse,hen,duck,pig,sheep,cow;第二课时(Part4-5)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动物的名称,并能很快地数出各种动物的数量;第三课时(Part6)教学字母“Uu”;第四课时为练习课,侧重于巩固前三课所学的语言点和知识点。三、教学思想第一步:新旧联系。分析学生已学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用旧知识向新知识逐渐过渡,从而引出新的教学内容,体现教学的承前启后性。第二步:语言实践。在教学中采用“任务型…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的通过这堂讲评指导课,使学生领会介绍一幅面面内容的说明文的写作要求,进一步提高写说明文的能力。二、讲评指导方法印发学生说明文四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而由感性到理性领会写作要求。(四篇说明文附后)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向学生提出要求根据说明文三要点(1、抓住事物特点、2、条理清楚,3、语言准确。[板书])和图的实  相似文献   

15.
一位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化身为三兄弟,以三兄弟争吵的童话故事形式提出问题: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能都一样大吗?听到这个有趣的故事,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极大地激起,纷纷表示这样围不成一个三角形.然后,老师引导学生猜想:三个内角的和应该会是怎么样的呢?  相似文献   

16.
田萍 《甘肃教育》2000,(2):72-72
所谓“1 3 1”教学模式就是在每周5个课时中。用1课时作听说课,3课时作精读课,另1课时作泛读课。构建这一教学模式有下列三个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这是在一所普通初中学校上的研讨课。该校一位教师上《社戏》第一课后 ,我承接她上第二课时———月下归航。这节课我安排了两个教学重点 :1、比喻的修辞手法 ;2、“偷”豆为何难忘。第一个教学重点 ,安排三个步骤实现教学 :步骤一 :让学生朗读这一部分 ,划出比喻句。学生很快找出比喻句“那航船 ,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本喻体、比喻词等名词术语学生似乎都懂 ,也就是说 ,若考试采用选择题形式 ,请他们选出是 (或非 )比喻句的一项 ,大部分同学能得分 ,若让他们造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句 ,恐怕十有八九就要失分了。为了让学生能…  相似文献   

18.
一位三年级语文教师讲《葡萄沟》一课时,是这样指导学生用“有名”一词造句的。教师问:“有名”一词是什么意思? 学生答:“有名”的意思是出了名,大家都知道。教师问:课文中是说什么有名? 学生答;课文中是说新疆吐鲁番的葡萄干有名。教师随即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中国地图轮廓,并在上面标出吐鲁番的位置。然后问:我国还有哪些水果有名?  相似文献   

19.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近百年丧权辱国的历史与今天幸福生活的对比中,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2、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和凝炼典雅的语言。教学建议: 注意与初中阶段所学知识的衔接,运用在初中阶段已掌握的知识,理解掌握本文所要学习的内容.比如,让学生从《藤野先生》中看时事片的情节,体会日俄战争时中国人民被屠杀的惨状;用初中阶段所学散文的结构,与本文作比较,理解本文结构上的个性和共性。课时安排: 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简介与本文有关的史料; 扫除文字障碍,熟读课文,理清全文结构。教学内容与步骤: 作者在视察大连、旅顺、营口、沈阳等地时写了十四则日记(合称《辽东风情》),本文是其中的一则。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有三位教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教科版三年级(下)"热胀冷缩"一课的第1课时.由于不同教师有不同的教学观念,所以对同一教学内容的处理就出现了三种截然不同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