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在科学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进行科学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乐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探究是儿童自身发展的一种需要,是满足儿童求知欲的重要手段.科学教学应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认识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  相似文献   

2.
引导自主探究 培养创新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充分发展的时代 ,具有创新能力是这个时代人才的主要标志。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以下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个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创设情境 ,激起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好奇是儿童的天性 ,也是儿童求知世界的起点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学习 ,产生探究问题的愿望 ,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在创设问题情境时 ,不要一下子抛给学生一大堆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是层层设疑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犹如剥丝解茧 ,这样学生才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整理房间”这一课 ,老师在黑板上贴…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进行科学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乐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探究是儿童自身发展的一种需要,是满足儿童求知欲的重要手段。科学教学应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认识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进行科学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乐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探究是儿童自身发展的一种需要,是满足儿童求知欲的重要手段。科学教学应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认识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  相似文献   

5.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美国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施瓦布认为,仅仅向儿童提供刺激并指望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学习是不够的.教师在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的同时,要对学生确实探究主题、设计探究方案、运用探究方法、调控探究行为、交流探究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进而达成探究性学习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案例描述: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创设情境。教师播放动画故事。2.在儿童交流的基础上揭示课题:观察物体。[反思:“问题是探究的源头”,通过创设儿童热爱的现实的故事情境,旨在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诱发儿童生产问题意识,激发儿童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为学习新知奠定了良好基础。]二、观察探究,主动建构(一)引导观察,合作交流1.本位观察:出示玩具恐龙,你们知道都有哪些恐龙?老师手里的这只恐龙是什么样子的?生:背上有尖尖的刺,有红红的眼睛,锋利的牙齿,尖尖的爪子。生:张开大大的嘴巴,很恐怖,很凶猛。2.学生分组观察:(1)请同学们仔细…  相似文献   

7.
"儿童的智慧集中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总是对具体的、新奇的事物感兴趣.在探究活动中,学具不但创设了学生亲历数学探究过程的情境,而且通过参与操作活动,让学生去寻找事物的本质特征,去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生动、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在探究活动中感知快乐 儿童有儿童的生活方式.顺应儿童的学习心理,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慷慨地把探究时空留给学生,让儿童在自己的世界里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探究数学,在探究中触摸数学、体验数学、创造数学、享受数学。  相似文献   

9.
奚丽群 《成才之路》2013,(11):88-89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探究活动的起点。在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简单地通过教师的讲授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通过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并且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才能有所提高。那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下面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提问做一些尝试。从儿童的天性来讲,儿童对大自然有着天生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10.
构建儿童与课文相互作用的语用场,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重要课题.语文教学策略在于“让-学习”,即引导儿童与课文自由充分的相互作用.儿童与课文相互作用的语用场即语言游戏场.教师构建儿童与课文相互作用的语用场的主要路径包括:呈现问题情境,创造儿童与课文相互作用的探索性空间;寻求意义关联或冲突,扩展儿童与课文相互作用的互文性或矛盾性资源;提供评价指导,促进儿童与课文相互作用的丰富性理解.  相似文献   

11.
儿童是小学语文课堂的主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给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本文主要阐述开展探究性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思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营造自由融洽的课堂气氛、探究教学的阶段、问题解决学习方式。总之,学生要养成探究的习惯,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学习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化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探究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培养探究意识,其次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把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地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地探究问题.  相似文献   

13.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在劳技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并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14.
李玉苹 《云南教育》2003,(16):24-24
探究教学的倡导者萨其曼博士认为:“探究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儿童具有探究问题的天性,当儿童处在一个使他感到困扰的环境时,就会本能地开始探究。但是,探究活动能否持久深入进行,取决于很多因素,如基础知识,它是发展探究能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他方式的学习充分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的学习结果。  相似文献   

16.
从进化论入手,提出儿童的科学基因与生俱来。指出探究是满足儿童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珍贵的好奇心至关重要;探究是学生获得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亲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儿童自己建构起来的,是儿童真正理解、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属于儿童的;探究过程本身可以使儿童的思维受到最好的锻炼,不仅有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而且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培养的主要途径;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合作、解释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高亚萍 《成才之路》2009,(34):75-75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惑,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在常识教学中应用假说演绎法的认识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常识是一门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引导学生从周围常见的事物与现象出发,通过学生对事物和现象的探究过程,去发现科学的基本概念,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求新知的能力。现代科学教育观认为:作为结果的知识是不断更新的,掌握探求获得结果的方法才是更重要的。常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方法上的训练,  相似文献   

19.
问题探究教学是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标是培养学生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文章介绍了兽医药理学问题探究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情况,提出了一些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进化论入手,提出儿童的科学基因与生俱来。指出探究是满足儿童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珍贵的好奇心至关重要;探究是学生获得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亲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儿童自己建构起来的,是儿童真正理解、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属于儿童的;探究过程本身可以使儿童的思维受到最好的锻炼,不仅有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而且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培养的主要途径;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合作、解释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