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生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享受研究生教育需求的根本利益为目的,全面协调发展。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应处理好以下几对战略关系:研究生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生教育不同类型、层次之间的关系;研究生教育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研究生教育区域均衡与不均衡发展的关系;研究生教育当前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和谐关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良好的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是提高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研究其间的和谐关系有很重要的意义。影响其间关系的主要因素有研究生的培养特点、导师的指导风格与素质、研究生培养目标等。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有权威型、松散型、功利型、和谐型等几种类型,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最基本的关系仍然是师生关系,其本质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和谐"导学"是这种关系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3.
彭雯 《教育教学论坛》2013,(4):197-198,124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导师和研究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是研究生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系统,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本文在对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和研究生关系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导师和研究生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立和谐的导师和研究生关系的建议,并提出建立和谐的导师和研究生关系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与导师的和谐关系包括知识交易与知识合作关系、积极的道德关系、融洽的情感关系。研究生与导师和谐关系的构建对实现大学精神、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加强学术道德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倡导"民主平等型"的师生观,确立教师在知识上的实质性权威,树立研究生自觉、自主的意识,创造科学健全的制度体系成为构建研究生与导师和谐关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认为导师、研究生关系具有经济性质,这是由学术资本主义的兴起、导师与研究生的群体特征、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以及现行学术评价机制共同决定的。经济性具体表现为:导师、研究生为科研项目形成 “准雇佣”式合作关系,并产生博弈;导师、研究生互为价值载体,互相产生品牌价值等方面。指出导师、研究生关系的经济性要求重构二者身份认同知识谱系,形成契约意识,规范行为边界,加强制度建设,使导师、研究生关系朝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研究生教育的关键。基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审视研究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其异化的外在表征为:"导学关系"异化为"劳资关系"、"交往关系"异化为"控制关系"、"合作关系"异化为"生产关系"、"相长关系"异化为"冲突关系"。依据异化劳动理论的4个规定性,发现研究生教育中师生关系异化遵循着研究生与教育本质相异化、研究生与教育过程相异化、研究生与教育成果相异化的生成逻辑。因而,为了实现研究生教育中师生关系的本真回归,需要发挥师生的学术共同体机能,重塑理性求真的学术精神;搭筑平等对话机制,优化研究生培养过程;加强师生科研成果管理,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立足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视角,借助文献研究研究生科研中师生关系的异化现象。发现研究生科研中师生关系的异化经历了研究生与科研成果相异化、研究生与科研过程相异化、研究生与科研本质相异化、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相异化的内在机理。认为研究生科研中师生关系异化反映了从导学逻辑到利益逻辑的本质变迁,导致研究生科研中出现科研动机功利化、科研目标数量化、科研过程约束化、科研参与失衡化的态势。因此,破解研究生科研中师生关系异化难题需要努力践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切实增强导师的责任意识;健全高校科研管理制度,使高校科研回归科研本质;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学术论坛是研究生群体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立足教育对象属性、学术论坛自身特征、思想政治工作特点,阐释研究生学术论坛育人的时代内涵。基于协同理论,从协同关系、互补关系、系统关系分析研究生学术论坛育人的内在逻辑。通过加强统筹结合、组织联合、资源整合、理念融合,实现研究生学术论坛育人的目标协同、行动协同、保障协同、服务协同,增强研究生学术论坛育人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协整关系与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我国研究生规模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导老师数量、本科毕业生人数和研究生教育支出等4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导老师人数和本科毕业生人数与研究生规模存在长期均衡的正向关系;研究生教育支出与研究生规模存在长期均衡的负向关系。并且研究生规模与其影响因素存在自动修正机制对短期非均衡动态误差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是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作指导,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反映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是关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文章就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要正确处理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必须要解决好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的关系,必须要科学把握好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学校、导师、研究生三者的关系,必须要坚持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以Y大学研究生及其导师为调查对象,基于对当前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分别分析师生间的互相评价与满意度、师生间的交流状况、学生参与导师课题状况、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统计结果表明,理想的研究生与导师关系需从研究生师生关系的外部环境和研究生自身、导师方面共同构建,唯有如此,理想和谐的研究生与导师关系才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2.
关于引导研究生正确处理几对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新形势下研究生的思想实际,提出在研究生德育中要引导研究生正确处理自我意识与团队意识的关系、民族意识与世界意识关系以及学术与主义的关系,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3.
导生关系是由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共同构成的,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研究生教育、管理、指导与服务为内容,以导师为主导,以研究生为主体,二者双向互动形成的,贯穿于研究生教育全过程的经济、法律、哲学、伦理等多维关系并存的关系系统。其对象范围包含双层四维关系,即物质层面经济意义上的生产劳动关系、思想层面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哲学意义上的认识实践关系和伦理意义上的辈分次序关系。呈现出构成的多元性、联系的密切性和知识的创生性三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导学关系是研究生教育中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构建良性、和谐的导学关系,对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导学关系问题为切入点,深刻剖析了新时期导学关系发展现状、异化表象和形成原因,探索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导学关系的进路,以期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导学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为构建"导学共赢"的立德树人新格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和谐发展,对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至关重要。近年来,导学关系的异化倾向成为影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问题。明确导学关系内涵,确立导师在构建和谐导学关系中的核心责任,平衡导学与导德、培养与合作、学业与职业3个关系,构建和谐导学关系,有助于推动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6.
认为研究生导师与大学之间的评聘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但研究生导师心理契约的含义、内容与一般的劳务性心理契约又不同。研究研究生导师心理契约问题要结合我国当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实际情况,从研究生教育发展需求和其自身特点以及师资规划、岗位设计、评聘考核、培训发展和绩效管理等心理契约的相关影响因素与研究生导师心理契约的关系进行分析。另外,研究生导师心理契约违背与破裂的避免和补救也值得研究和重视。  相似文献   

17.
在对研究生同窗关系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构建高校研究生"竞争性合作"同窗关系以实现研究生群体的优势互补、和谐共赢.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交往的层次性,对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传统形象进行了梳理,传统的导师与研究生关系形象并不能解决现有的师生关系应然功能发挥的阻滞问题。因此提出建设导师与研究生双方合作伙伴关系,以期实现对传统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导学关系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最基本的师生关系,它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导学关系出现了一些失范的现象,主要有经济雇佣型失范、社会伦理型失范、自由放任型失范三种。为规范这三种失范的关系,就应该在导师和研究生之间构建协同型导学关系,使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平等的深度合作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研究生教育经过70年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完善的同时,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政府主导、两类主体、快速发展、实践创新和学术导向,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突出特点。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题是做强做优,要更加注重系统设计、科学规划,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关注研究生教育自身的体系、研究生教育与整个教育体系的关系、研究生教育与社会体系的关系,以及我国研究生教育与国际高等教育体系的关系。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强资源建设、平台建设和队伍建设,培养优秀人才,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