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建筑结构是工程管理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其内容覆盖面广、难度大,而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结构意识相对薄弱,二者之间的矛盾严重制约课程教学效果。基于工程能力养成,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两大方面提出对工程管理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的改革具体思路和方法,为提升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作为建筑装饰专业的《建筑力学与结构基础》课程,如何体现力学为结构服务,结构为建筑装饰工程的实际服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该课程的教学中笔者作了如下尝试:一、调整教学内容,使其具有针对性按照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要求,教学内容的深浅要适度,以够用实用为原则,知识面宽而不深。在教学安排上删减了与建筑装饰工程联系很少的力学内容,如剪切、扭转变形等,加强演练学时。突出实用性,增加了建筑装饰工程的实例内容,如在梁、板下进行装修设计二次增加荷载的强度复核问题。采用装饰工程案例教学,引入工程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既提高了…  相似文献   

3.
结合建筑结构方案、结构计算和施工图设计三个主要过程,融合结构概念设计、结构优化设计、结构构造措施等的设计思想用于建筑结构设计PKPM软件教学实践中。运用工程范例教学法,将《建筑结构PKPM课程》教学划分为结构概念设计、结构优化设计和结构构造措施设计三个能力训练模块。将结构方案概念设计、结构优化计算、结构构造措施设计为主线的设计思维方式循序渐进融入PKPM课程教学中,构建理论和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的知识和能力并重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建筑结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适合高职特点的教学内容、教学实践和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思路,促进建筑结构教学.  相似文献   

5.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为了学生确实学到知识和技能,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针对该课程结构特点,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探索实践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理念,精心建设使之成为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值模拟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将数值模拟技术引入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是解决信息化教学与工程实践不匹配的关键。为了促进学生掌握地下空间建筑地基的变形和稳定性的分析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地下工程问题的能力,提出通过调整课程教学,重视和加强工程案例教学,构建地下空间建筑案例库的思路,对城市地下空间专业信息化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使课程教学更加适合学科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教学在广大教师的不断努力下,全面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益匪浅,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师还需要根据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的实际发展需求,对其进行有效的改革,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8.
该文介绍了工程管理专业学科特点、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结合当下工程管理专业"建筑结构"传统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工程管理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从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技术与管理融会贯通、丰富考核方式及教学手段方面深入探索建筑结构改革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依据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要求结合建筑结构课程特点,为提高学生对工程类课程学习认识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工程专业知识能力,将设置好教学切入点,加强相关课程联系,发挥现场教学优势,以及提高专业教师素养等方面的教学经验进行了梳理.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作为建筑装饰专业的“建筑力学与结构基础”课程,如何体现力学为结构服务,结构为建筑装饰工程的实际服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1.
首先分析了我国结构工程教学中学生课程实践的现状,接着探究了中美在结构工程教学中学生课程实践的差异性,主要从课程政策、课程实践角度、课程实践力度和教学理念展开详细探究,然后结合我国国情对结构工程教学中学生课程实践提出几点建议,最后客观地对全文进行总结,具有一定的参考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职业性大学,工程类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是自然选择。本文结合建筑装饰电气工程项目化课程开发实例,在课程层面提供了教学项目确定,教学方案设计等课程开发方法,指出了项目化课程开发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总结了项目化教学在培养职业能力,促进就业和终身学习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教学现状,指出了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并结合教学改革经验,从力学与结构知识深度融合、联系工程实际、教学难度和深度“适度适用”原则、“五步法”项目教学和改进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刘茂军  赵军 《高教论坛》2012,(12):46-50
在分析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生源和《建筑结构》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并以钢筋混凝土梁的配筋教学为例,详细介绍了分层次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过程。实践证明,分层次教学法在《建筑结构》课程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地下结构抗震》课程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理论与工程实践密切联系的一门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地下结构抗震研究发展现状及趋势、地下结构的典型震害机理、地震工程的基本知识、地下结构抗震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地下结构”和“地面建筑结构”的异同以及本科生先修专业基础课方面的不足,提出针对《地下结构抗震》课程的讲授方法,从形象化展示地下结构与地面建筑结构的区别;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调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能力;坚持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等四个方面详细展开,旨在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水工钢结构"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水工建筑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从长期的教学实践及教学效果来看,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钢结构"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水工钢结构"课程的教学体会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水工钢结构"课程教学的几条建议,使学生用有限的学时掌握更多的知识,促进"水工钢结构"课程教学的改进,从而为提高水工钢结构教学提供良好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7.
根据建筑装饰工程工作岗位的要求,对《建筑装饰制图》课程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结构的分析.英课程教学可以采用过程化教学的方式实现,按照各个工作阶段的内容创设学习情境,并建立新的技能考核目标对学生进行综合型实践考核.  相似文献   

18.
杨予  傅军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45-47,51
工程结构抗震课程中,通过结构模型实验来揭示抗震结构设计的内在规律是个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合理的课程实验设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震影响系数这一重要的动力学概念。在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课后练习与模型制作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简易加载设备对学生制作的结构模型进行加载,从而揭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各个相关物理量的作用。实践结果显示,由于课程实验设计与课后练习配合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学步骤合理安排结构模型的运用,能起到促进师生交流、加深学生对抗震知识理解的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依据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要求,结合教学实践,指出了目前《锅炉及锅炉房设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锅炉及锅炉房设备》课程应着重从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及实践教学环节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夏江涛 《时代教育》2013,(3):111-112
基于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学习特点,指出了该课程教学设计存在的误区。进而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体会,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角度,对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设计进行了尝试性改革,效果良好,为建立一种适合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的建筑结构教学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