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细读《红楼梦》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女性主义批评的相关理论,指出:大观园中的“女儿”是曹雪芹创造的、贾宝玉用来抗拒时间的流逝、填补生命空虚的一系列关于美的幻象。通过创造和占有这种美,贾宝玉和曹雪芹在最低层次上确证了自己事实上的男性身份,实现了“被弃”后对补天意识的移位和补偿。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塑造了众多娇美多姿的少女形象,薛宝琴就是这个芳香美丽女儿群中一个特殊的人物。在众女儿“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悲剧中,宝琴算是悲剧色彩很淡的一个,是一位集天地之精华、万物之灵气,有独特性格魅力的聚合了大观园中各出众女儿优点的女子,是红楼世界中唯一接近完美的人物。在她的身上体现了曹雪芹关于至善至美的人的最高体悟,表现出曹雪芹的审美理想,她是曹雪芹在缺失里营造的完美。  相似文献   

3.
贾宝玉的独特女性观,包括女儿灵秀论,妇清男浊论和女儿“三变”论,大观园的女儿们是情美和才美的人格化身,贾宝玉对她们的用情具有戽我奉献精神,他把对悲剧女性的悲剧命运的思考,引向对人的生命价值意义的哲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4.
通过神道设教这一叙事传统,曹雪芹将大观园写成了花柳世界,赋予大观园群钗以花柳的特质,赋予贾宝玉以花主、诗人和哲人的秉性,将贾宝玉那近似"花痴"的意淫行为写成了一种诗意的行动,目的在于呈现一种生命意识,即对青春和美丽的欣赏、体贴和眷恋,《红楼梦》的叙事因此呈现出诗性叙事的特质。根据叙事传统去把握作品可以达到对作品的还原解读,而二十世纪的《红楼梦》研究基本上属于文化建构甚至是意识形态建构,是一种"别有动机"的误读。  相似文献   

5.
男权文化心理的多重变奏——对大观园中"女儿"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细读<红楼梦>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女性主义批评的相关理论,指出:大观园中的"女儿"是曹雪芹创造的、贾宝玉用来抗拒时间的流逝、填补生命空虚的一系列关于美的幻象.通过创造和占有这种美,贾宝玉和曹雪芹在最低层次上确证了自己事实上的男性身份,实现了"被弃"后对补天意识的移位和补偿.  相似文献   

6.
《四书》是大观园里书目提及最多的。贾宝玉认为《四书》是先秦哲人阐释学术思想的著述,而《四书章句集注》牵强附会,曲解经典。两者在曹雪芹的笔下与贾宝玉的心中泾渭分明,态度也大相径庭:对儒家经典《四书》充满崇敬,而对用来钻营举业的《四书章句集注》等后人注本则非常鄙弃。曹雪芹的《四书》观受到时风与家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 ,曹雪芹的《红楼梦》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人物之间的关系完美而复杂。其中贾宝玉、贾兰、薛蟠实际上是一个互相参照的阅读体系 ,即贾宝玉是“中间人物” ,而贾兰、薛蟠是两个极端。作者曹雪芹于此三人上着墨不均 ,但因为有了互相参照进行阅读的可能 ,从而使三个人物 (尤其是着墨较少的贾兰、薛蟠二人 )都得到了很好的性格表现  相似文献   

8.
自新红学以来,“自传说”已经是撼不动的观点,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曹雪芹想要传什么?是以什么样方式?诸如此类问题却没有引起学人关切并在不自觉中被图解化。《红楼梦》是曹雪芹借贾宝玉所传的人生感悟过程,而所凭借的平台则是平面大观园所呈现的金陵十二钗生活、生命图景。  相似文献   

9.
对贾宝玉形象的解读直接关系到《红楼梦》主旨立意的理解。青埂顽石、神瑛侍者意象和秉气而生“理论”,则预设了贾宝玉形象内涵和寓意密码,同时它们使得贾宝玉的现实人生和《红楼梦》的人性观带有了先验性色彩。之所以如此,除了出于引人入胜的艺术结构的匠心,还由于曹雪芹对缺憾的现实和人生不得不采取的分述法叙事策略所致。需要说明的是,这不代表曹雪芹在人性人生问题上有唯心先验论思想,或许恰恰相反,正说明曹雪芹唯物的世事洞明和对此在现实的暗讽与否定。  相似文献   

10.
“色空”观点是《红楼梦》悲剧意识的反映,在小说中贯穿始终。曹雪芹用“色空”观否定了世俗社会追求的一切东西,有其消沉的一面,但也折射出关于生命和宇宙的哲理思考。而贾宝玉“色空”的生命轮回历程,杂糅着儒释道三教的内涵,反映了曹雪芹思想的复杂性,《红楼梦》的悲剧意识,实际上是传统化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阴阳"思想十分丰富,渗透到伦理学、养生学、宗教学等方方面面。到了清朝中后期,中国的封建社会整体走向衰落。为了提高"阴阳"思想在道教发展中的作用,推动道教的传播,全真教龙门派十一代传人刘一明从"阴阳"的含义、与"道"的关系等方面对"阴阳"思想作了细致的解读,不但使"阴阳"思想更体现出社会性的特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道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语言符号的听觉属性决定了语言的线性原则,引起了符号的顺序问题。于是,就此深入探讨汉语中反义语素相连而构成的固定词序所蕴藏的深层次动因。以“上下”为代表的一类词属于空间范畴,有其经验的基础;而以“阴阳”为代表的一类词则更多地打上了文化的印迹。因此,“上下”和“阴阳”中语素排列的顺序就分别代表了人类的两种宇宙观:崇阳抑阴和重阴轻阳。此外,由于“前阳后阴”思想的影响导致反义语素在使用中的种种不对称和正反问句中肯定、否定成分的不可互换。  相似文献   

13.
"阴""阳"作为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历来为学者重视,但是就这两个范畴如何由普通字眼上升为哲学范畴,学术界一直未给予重视。结合古文字和学术界目前确信传世文献考察"阴""阳"的起源,认为商周时期"阴""阳"的含义已蕴涵阴阳范畴的一些因素,但此时期阴阳仅仅是对天、地自然景象的客观描述而已,尚不具备形而上的深邃意义。后来经过古代哲人由此及彼的联想民,"阴""阳"才最终抽象为形而上的范畴。  相似文献   

14.
从宣教色彩的淡化看唐传奇对六朝志怪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阴阳互补的观念影响到六朝志怪 ,使其中许多爱情故事 ,都蕴有阴阳互补的思想 ,有着或多或少的宣教色彩。至唐传奇这种色彩逐渐淡化 ,小说家借传奇故事写现实生活 ,不再相信鬼神之实有 ,表现了对六朝志怪的超越 ,从中也显示出文学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5.
“阴”、“阳”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同时也是贯穿整个内丹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阴”、“阳”本是指两种相对立的力量和方面,亦可指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抽象为两类不同且相关的属性。中医阴阳学说是一个哲学抽象性更高、辩证思维更强及重视研究阴阳平衡和阴阳互根转变的内在根据和规律的医学方法论,其内容更加丰富,形成一套完整的医学思想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华阳凉水井客家话记音》是客家方言研究的一本重要文献,但里面对词语的“国语”译注有一些错误。应结合上下文和词语的音义关系,结合四川官话方言和东山客家话辨析其译注不妥当的词,它们是:卡、稀巴烂、默倒、幺爸、家物、夺、直见、架势。  相似文献   

17.
阴阳是《周易》里面最重要的一对核心命题,是理解《周易》思想的一把钥匙;并且它还是世事万物得以生的根本要素和动力。《周易》里面对生的理解和论述的形上意味比较浓而深刻,整个宇宙的天地人都在一个生机勃勃的大体系中,贯穿在永恒的易理的主题思想里。本文从《周易》最核心的阴阳观念入手,来探讨《周易》里面关于生的易理,分析《周易》关于万物为什么生、如何生以及生的状态和目标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揭示出《周易》的贵生思想的人本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8.
《青郊杂著》入声字的体例分为"入配阴阳"和"入分阴阳",但其入声韵当处在保留喉塞尾的阶段,且入声实为入不分阴阳。  相似文献   

19.
《周易》是我国古代化宝库中一部最古老,最富有思想性的献。它分为《易经》与《易传》两部分。《易经》是古人用于占筮吉凶的书,而《易传》则是现存将《易经》哲学化的最早作,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体现了古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一阴一阳之谓道。以阴阳为两个矛盾范畴,论证万事万物对立统一与运动变化的规律。而《易传》作又将这种辩证观加以运用,成为确立政治关系和统治方法的哲学基础。建立了“尊卑有位,上下有序”的统治秩序,以及“顺时而动”、“持中而行”的应变政治观。  相似文献   

20.
礼是中国文明起源的标志之一,它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领域的各个层面,先秦儒家将礼的天人合一思想建立在阴阳五行的基础上。传统的礼文化对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提供了出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