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好奇心是个体人格、个性发展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如何处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相对缺失与幼儿成长需要的关系是建立和谐父子关系和促使幼儿心理健康的关键.文章基于父亲教养方式与幼儿好奇心的关系,探讨了影响幼儿好奇心的因素,提出了引导父亲形成正确教养方式的途径:建立敏感的父子关系,采取科学的教养形态,提高父亲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2.
父子关系是小说《追风筝的人》中的重要主题,从父子间最初的隔阂到父子关系的不断修复再到最终的和解,伴随着父子关系的变化,小说主人公阿米尔的内心也在经历着成长和蜕变。文章基于文本细读,通过探究小说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着重分析小说中的父子关系,研究不同阶段父子关系的变化对主人公内心产生的影响,阐明作者对于父子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作家与其父亲的伦理关系实际上是两代人心灵碰撞的关系。父爱对作家人格的影响是随着父子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父子和谐,作家继承父亲的事业和人格;父子对立,作家可能违背父愿,愈坚定自己的学选择;父子分离,父爱缺失,作有可能在学上创造辉煌。  相似文献   

4.
父子关系是《追风筝的人》中的重要主题,作品刻画了五对不同的父子关系,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展现了作者的价值标准。论文分析了这五对父子关系,探索了其背后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主义文学家沃尔夫小说《到灯塔去》是一部以“到灯塔去”为情节的心理小说。它分析了主人公拉姆齐家的孩子由小变大过程中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的变化,揭示了亲情对父母及孩子的影响,并且暗指两性关系应在矛盾的斗争和融合中达到最终的和谐,正如亲子关系所走的道路一样。  相似文献   

6.
父子关系的和谐与冲突是小说《追风筝的人》的重要主题。卡勒德·胡赛尼通过对多种父亲形象的刻画,揭开了阿富汗社会的真实面貌,折射了胡赛尼的道德判断和标准,深化了小说道德救赎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白鹿原》中父子间的对话这一视角出发,通过剖析白嘉轩、鹿子霖和鹿三为代表的家长对待子辈的言语形式和话语态度,来解析《白鹿原》这部家族小说在反映父子关系时所彰显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传统思想内涵:家长制权威下血缘和伦理交织的父子关系,旧式父子关系的逐渐没落等问题,以期进一步梳理清楚这部作品在父子关系方面书写的特点和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社会中,父亲掌握经济大权因而具有绝对的权威,可以完全支配儿子;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的变革和西方先进观念的传入,儿子们开始了自食其力的新生活,由于经济的独立他们拥有了话语权并开始审视父亲甚至否定父亲。将父子关系放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来研究,可以清晰看出父子关系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的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9.
郭妮 《海外英语》2023,(23):197-199
唐·德里罗的小说《零K》表面上讲述了一个具有浓厚科幻色彩的美国家庭故事,实际上探讨了文学中的父子关系母题。小说主人公杰弗里两次造访人体冷冻基地,时隔数年先后送别了临终的继母阿尔蒂与生父罗斯。小说描述了杰弗里与生父重逢后对往昔生活片段的回忆,反映了后现代美国家庭中父子关系疏离问题。通过对代际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父子关系异化和父子俩价值观的冲突是杰弗里自我身份困惑的原因。杰弗里做出与父亲不同的选择,在人体冷冻基地抵抗了“基于信仰”技术的操控,回归日常生活,体悟生活本真,并找到了真实的自我。他的自我探寻历程为后现代家庭构建良好父子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太原大学学报》2017,(4):89-92
"父子关系"作为电影中常见的主题,已然成为电影人反映家庭伦理、社会文化的主要题材之一。电影《乘风破浪》与电影《向日葵》相比,对第六代导演"父子关系"叙事的继承体现在延续了冲突到和解的整体思路和对集体记忆的建构和呈现。同时,电影《乘风破浪》又运用梦境中"穿越"的创新形式和幽默文艺的语言风格,向观众呈现了民主、平等的新型父子关系。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描写了贾家四个青年男子被父亲教训的场面。"训子"的典型事件深刻体现了小说的孝慈文化蕴涵。曹雪芹在书中对封建正统道德文化、儒家文化提出了质疑,既有批判,又有惋惜,还有找寻优于儒家文化的新的理想的迷惘。贾政、贾代儒训子的失败蕴含了作者对儒家道德文化的批判;对贾珍们有失父范的描写是对儒家道德文化的惋惜;贾宝玉作为自由人性的先声,是作者对人生出路和未来理想的一种探索,这种探索充满迷惘——小说结尾宝玉向父亲拜别,表现了对哺育自己的儒家文化的眷恋,反应了作者内心深刻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父子教育在凉山彝族社会传统家庭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教育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涉及道德教育、性别意识教育、勇敢教育、生产技能教育、家支意识教育、宗教礼仪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教学上采用个别谈话法、榜样学习法、案例教学法等方式交替施教,教学场地较为灵活,大多在日常家居生活中的间隙时间进行,也可以在农牧生产或亲友集会时开展。  相似文献   

13.
“父子”伦理是“家族”叙事主题一维,它或隐或显地存在于王安忆小说文本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以来,王安忆在“日常经验”与“当下生存”的背景下以一种“人本主义”却又不失“现实批判意识”的文化立场和伦理相对主义的价值观念,书写了叛离传统的父子伦理这一主题,完成了从消解到构建的父亲形象塑写。  相似文献   

14.
双雪涛、班宇、郑执借助东北下岗潮中的父辈故事,书写了独属于子辈的伤痕。下岗潮后人们由富足坠落,抵达贫穷,此种贫穷因其内含的对比与落差而成为敏感少年心中隐痛的伤痕。三位作家在创作中通过重新梳理过去、发掘父辈的力量与信念、植入真善美的理念三种方式,疗治自我的伤痕。但是自我疗治式的写作也有着写作单一、片面的“副作用”,加之写作动机的消解,三位作家在短暂的创作爆发后不可避免地步入了“沉寂”。  相似文献   

15.
在宋代,庶子的财产继承权较前代有了很大的提高,法律规定了与嫡子相同的继承权。文章就嫡庶子之间在继承权的异同情况,结合案例说明在家产析分上引起争端的事件,进一步评述庶子继承权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手工业时代从公元前21世纪夏初期开始至19世纪中叶。技艺教育起源于原始人类对生存技艺的传承。最早的手工业专门著作《考工记》记述了官营手工业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保留有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后的儒家经典著作《学记》反映了当时“父承子继,世代相传”的技艺教育制度;私学兴起又促进了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都给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differences between residential and non-residential fathers on topics discussed during father–child sex communication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hild sexual socialisation. Young people (N = 159, 53% female) provided self-reports using computer surveys on the role of their fathers on father–child sex communication, general communication, parental monitoring, father social support and topics discussed during father–child sex communication. The analysis revealed differences in topics discussed between young people with residential vs. non-residential fathers. Independent group t-tests reveal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young people with residential vs. non-residential fathers on social support and parental monitoring for sons and parental monitoring for daughters. Sons and daughters with residential fathers had higher scores on these variables. Discriminant function analyses, chi-square tests and hierarchical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re were meaningful distinctions between young people with residential vs. non-residential fathers. The analysis revealed social support and parental monitoring provided the most meaningful distinction between young people with residential vs. non-residential fathers. 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non-residential fathers in the sexual socialisation of their young people through parent–child sex communication. Discussion focuses on the need for development of interventions to promote the inclusion of non-residential fathers in the sexual socialisation of African American youth.  相似文献   

18.
清代闽台各地区的螟蛉子收养习俗存在较大差异。闽西北地区以自然经济为主,社会流动性小,宗族组织注重血缘关系传承,螟蛉子收养习俗并不流行。螟蛉子无权继承养父宗祧,也不具有宗族的正式谱系地位,只能继承养父的部分财产。闽东南地区则因社会流动性大,商品经济发达,宗族组织相对开放而盛行功利性收养螟蛉子。螟蛉子拥有宗桃继承权和正式谱系地位,也能继承养父较多财产。台湾地区的螟蛉子习俗主要体现移民社会特点,普通家庭买养螟蛉子的目的以解决承祧需要为主。螟蛉子的宗祧权和财产权与亲子并无分别,螟蛉子在台湾家庭中基本上享有与亲子同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龙和龙子在民间的深厚传说,已有五千年的文化渊源,是先祖留给华夏子孙的巨大宝藏,也是两千五百多年来儒家思想的历史传承。它折射出一般黎民百姓热爱生活,努力创造幸福、美满、和谐、祥瑞、公平、乐观的心理和求真、求善、求美、求安、求公、求福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俗文化中"重男轻女"的思想对社会商业模式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族企业传承中多为"子承父业"的模式。随着温州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加之温州女性勤劳与有智慧,女性不仅可以创业,而且还可以成为企业的传承人,女性在商业社会中的能力与地位逐渐得到社会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