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何为“训练”?《说文解字》解释为:“训,说教也。练,涧缯也。”“说教”即启发教导;“涧缯”古意为“在水里反复地漂洗织物”,其意演变为反复地操作。《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教育辞典》解释为:“训练是教育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册节选的《边城》一文,对“糍粑”一词作的注释是:“把糯米捣碎后蒸熟做成的食品。”笔者认为此解释有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正确解释为:“把糯米蒸熟捣碎后做成的食品。”制作程序上两种解释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词典》对量词“位”的解释是:“用于人(含敬意):诸位、各位。”《辞海》的注释为:“称人的敬词,如:三位来宾。”但在语言运用中存在与《现代汉语词典》等注解不同的用法,提出来,以就教各位先生。  相似文献   

4.
王宏伟 《语文知识》2005,(12):20-20
《现代汉语词典》对“国事”的解释是“国家大事”,对“国是”的解释是“(书)国家大计:共商国是”。它们的意思是不是相同呢? “国是”一词最早出现于南朝范晔的《后汉书·桓谭冯衍列传》:“昔楚庄王问孙叔敖曰:‘寡人未得所以为国是也。’叔敖曰:‘国之有是,众所恶也,恐王不能定也。’王曰:  相似文献   

5.
《诗经》中的第一篇《关雎》开头一句便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其中的“河”怎么解释,许多注书都不置一词。人们都认为:在上古,“河”是专指黄河的。比如《左传·僖公四年》“东至于海,西至于河”中的“河”就是专指黄河的。据此,有人认定此处的“河”也毫无疑问是专指黄河的。  相似文献   

6.
“怒”的词典释义情况如下:《说文》:“怒,恚也。”即“怒”就是“愤怒、生气”的意思。《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怒”的释义,基本都列有以下几项:①生气,气愤;②气势盛;  相似文献   

7.
关于“五湖” ,说法不一。北魏时期的水文地理学家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认为“五湖乃长荡湖、太湖、射湖、贵湖、氵鬲湖”。唐代司马贞认为“五湖”指“具区(太湖)、洮氵鬲、彭蠡、青草、洞庭”等五个湖。近代则一般以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为“五湖”。“四海”一词 ,最早出现于《尚书》 ,书中的《大禹谟》中曾有“文命敷于四海”的话。古代以为中国四周有海环绕 ,所以把中国叫作 :“海内” ,外国叫“海外”。至于这四海叫什么名称 ,具体地点在哪里 ,《礼记·祭义》说四海是“东海、西海、南海、北海” ,但没有明确海域。…  相似文献   

8.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其中的“落木”从来解释为“落叶”.本无疑义。刘永铮《说“落木”》(《中学语教学》2005年第8期)一却认为:“木.就是树木,翻遍古今汉语词典.也不会找到‘木’就是‘叶’的义项”,“‘落木’是‘凋落的树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对于“惩罚”的词义,《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通过处罚来警戒。”而对“处罚”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对犯错误或犯罪的人加以惩治。”那么。对犯有错误的学生,老师能不能惩罚,该不该惩罚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周正 《学语文》2013,(5):67-67
一、屋漏“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这句选自杜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收入该诗。语文教学参考书中解释为:“大雨屋漏床湿,夜不成眠……”我们再看《唐诗选注》解释:“床头屋漏,雨水沾湿被褥。”《杜甫草堂诗注》解释为“床头的屋顶漏雨,使整个卧室没有一点千的地方。”这三家关于“屋漏”的解释都认为是屋子漏雨,似乎是滴水不漏。《汉语大词典》也认为是“破屋漏雨”,  相似文献   

11.
对“相烦、相瞒、相劝”,《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  相似文献   

12.
谈“肺腑”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上初即位,富于春秋,蚡(田蚡)P2肺腑为京断相。”《汉语大词典》将这句话中的“肺腑”解释为:同“肺附”,比喻帝王的宗室近亲。  相似文献   

13.
“万岁”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千秋万世,永远存在(祝愿的话);封建时代臣民对皇帝的称呼。  相似文献   

14.
“万岁”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千秋万世,永远存在(祝愿的话);封建时代臣民对皇帝的称呼。  相似文献   

15.
孟郊的《游子吟》是我们很熟悉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大家普遍认为慈母就是慈爱、慈祥的母亲,《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古谓父严母慈,故称母为慈母.也是说跟严父相对应的慈祥的母亲,但实际上,“慈母”最初的含义和“慈爱、慈祥的母亲”毫无关联.甚至让我们大跌眼镜。  相似文献   

16.
2012年3月8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深圳福田:首善之区的“幸福”样本》一文。笔者认为,这里的“首善之区”用错了。何谓“首善之区”?《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版)解释为:最好的地方。旧谓实施教化自京师开始,京师为四方的模范,因以指首都。舰代汉语词典》(第5版)解释为:最好的地方,指首都。  相似文献   

17.
2003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教材的文言文《种树郭橐驼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缲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课文注释将“字而幼孩”解释为“养育你们的小孩”。这样解释“幼孩”的含义,过于简单,其实等于没有解释。因为《现代汉语词典》的“小孩儿”有两个义项:儿童。也说小孩子。子女(多指未成年的):你有几个?这下问题出来了,  相似文献   

18.
阅读,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中有“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之义;《新华字典》解释为阅有看、察看之义,读有依照文字念出声音之义。据此看,“阅”和“读”是看与念,并领会其内容的意思。《中国大百科全书》作了这样的权威解释:“阅读是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  相似文献   

19.
常用的汉语词典都把“当下”一词确定为副词,其语义及用法也一目了然。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当下”意为“就在那个时刻:立刻”。例如:“我一听这话,当下就愣住了。”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1版)中,“当下”表示“就在当时”。例如:“主任当下作出了决定。”  相似文献   

20.
李荐 《湖北教育》2010,(8):32-33
教育是一个涉及千家万户,关乎国计民生的大话题。《现代汉语词典》中“教育”词条的解释是:按一定要求培养人的工作。“一定要求”是什么要求呢?《说文解字》对“教”和“育”的解释,似乎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者要身先士卒作出表率,被教育者效法教育者的行为,以达到至仁至善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