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毕新华  尚伟昌  徐杨 《情报科学》2005,23(11):1601-1605
信息系统成长过程的规律性,即信息系统成长理论的研究,是信息系统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对指导信息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一度成为信息系统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一直以来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并且出现了许多描述信息系统成长的阶段模型。本文对国内外比较常见的主要理论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评价,指出了当前该领域中理论研究的贡献和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诺兰模型对企业信息化过程的阶段划分和演进规律进行描述,进而分析了我国企业IT成长的历程,指出我国企业信息化的阶段基本符合诺兰模型,并以此探讨影响我国企业IT成长的关键因素,为企业IT发展策略提供认识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信息系统成长和企业成长是存在相关关系的。信息系统成长用累计投资额指标评价,企业成长用企业净资产指标评价;企业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为信息系统成长和企业成长相互影响的中间变量;每个能力指标都是由多个指标构成的综合指标;通过对指标之间因果关系的分析,揭示信息系统成长和企业成长互动的机理,以及信息系统成长的真正的动力、企业成长中信息化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该分析模型还可以告诉企业如何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通过诺兰模型对企业信息化过程阶段划分和演进规律进行描述,进而分析我国企业IT成长的历程,指出我国企业信息化的阶段基本符合诺兰模型,并以此探讨影响我国企业IT成长的关键因素,为企业IT发展策略提供认识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通过诺兰模型对企业信息化过程阶段划分和演进规律进行描述,进而分析我国企业IT成长的历程,指出我国企业信息化的阶段基本符合诺兰模型,并以此探讨影响我国企业IT成长的关键因素,为企业IT发展策略提供认识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企业信息系统成长的动力学机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微观和宏现两个层面, 建立了信息系统成长动力学机理模型.通过理论分析结合部分教据实证,得出信息技术吸纳是信息系统成长的直接动力,而企业需求和技术供给的动态均衡是推动企业进行信息技术吸纳的动因.追根溯源, 又是竞争激发企业需求,信息技术进步保障技术供给.同时, 把环境对信息系统成长的影响看作"力场".通过"内力场"与"外力场"的互动作用, 信息系统成长呈现出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论信息系统及其构成要素的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毅 《情报科学》1994,15(6):1-6
文章着眼于时间序列,分析了信息系统构成要素在量上的扩张、质上的演进和构成上的完善。并在上述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信息系统及其构成要素的成长进行了理论模拟。认为信息系统的成长存在一定的“生命周期”,信息系统及其构成要素的成长既依赖于信息系统的开放,又依赖于“成长”和“流动”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俊  张亮 《现代情报》2011,31(2):16-19
情境转换对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知识转移有重大影响。首先,在对知识情境与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知识分类研究的回顾中,本文发现二者均缺乏对情境转换的研究。接着,对连续生命周期与非连续生命周期两种开发模式的知识转移主体、知识转移方式以及知识转移的情境的比较中,提出了情境转换的重要性。最后,分析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主要情境,以及情境转换对知识转移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9.
家族企业成长与控制权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书强 《中国软科学》2006,14(9):130-136
“控制”与“成长”是家族企业发展过程面临的两难抉择,本文以家族直接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企业成长的三维度模型,从资本规模、市场盈利能力和组织结构三个方面分析控制权转移与家族企业成长关系,证明控制权转移与家族企业成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家族企业应通过部分控制权的转移,不断地吸纳和有效地整合资源,打破阻碍家族企业发展的“资金”和“管理”瓶颈,促进家族企业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信息系统及其演化对知识工作的影响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把握"结构性"规律的视角,将信息系统及其演化视为减少知识工作结构熵的工具,建立信息系统的静态演化和动态演化模型,分析其在提高知识工作结构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指出信息系统及其动态演化可以促进知识工作的结构化进程。同时,知识工作的不断改进会促进信息系统的持续演化,形成知识工作结构化和信息系统持续演化的良性循环。此研究结论为知识工作生产率的提高以及信息技术更有效地应用于知识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信息系统的建设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而如火如荼,在技术层面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因个人层面因素一般不易随技术发展而有较大的本质改变,往往就成了影响信息系统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就国内外影响信息系统成功的个人层面的因素和行为模式进行研究,包括TAM、TPB等的分析,以期为我国信息系统的成功导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企业竞争优势演化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获得企业竞争优势是企业利于不败之地的保证.基于演化经济学和竞争优势的相关理论,从企业惯例、选择环境、搜寻机制出发来分析企业竞争优势演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分析了各个影响因素的组成部分,采用因子分析等方法来研究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表明,企业惯例对竞争优势产生了直接的正向作用,而搜寻机制则主要通过影响企业惯例进而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选择环境在企业惯例、搜寻机制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中起到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系统(IT/IS)应用效果评估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其友  姜锦虎 《情报科学》2005,23(3):467-472
随着信息系统在企业的广泛应用与IT投资额的迅速增长,IT/IS应用效果的评估日益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的热门话题和关键的管理问题。本文综述了国外在该方面的研究结果,对信息系统评估内涵与系统有效性的概念进行了归纳概括,并对其评估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徐飞  陈洁  郭健 《科学学研究》2006,24(Z1):88-93
发展机理是对企业成长历程的纵向梳理和理论提炼。通过对发展机理的研究可以揭示影响企业发展的诸多关键因素以及诸因素间的相互联系,为指导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思路。本文将尝试融合企业发展各理论建立适合我国民营高科技企业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发展机理,运用进程分析,在企业DNA进化模型和系统论的基础上结合高科技产业特征及民营高科技企业的特色元素研究我国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机理。  相似文献   

15.
以高科技企业成长机制分析为主要内容,从高科技企业成长的动力因素、质量变化、能力体现和阶段演进等四个不同的维度视角,构建更为完善的高科技企业成长机制分析框架,系统剖析高科技企业成长因素作用机制。提炼影响高科技企业成长的关键要素与动力因素,反映高科技企业成长的质量变化,凸显高科技企业成长的能力体现,体现高科技企业成长的阶段演进。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企业学习进化模型,模型分析认为:企业治理模式、组织结构等的选择是企业进化的结果,企业应该实时搜索企业生态环境中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并根据关键要素的改变对企业的治理模式以及组织结构等进行修正。实证分析证实,企业学习进化模型是分析利益相关者合作分享企业剩余权的一个合理逻辑,它避免了正统企业理论分析的局限性,也为企业修正治理模式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7.
吴荻  刘慧  王恩旭 《科研管理》2020,41(8):202-210
本研究认为动态能力对旅游企业双元创新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通过以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运用扎根理论识别出乌镇旅游发展的改造、重塑、优化和拓展四个阶段以及动态能力与双元创新的关键因子,据此将乌镇旅游的创新发展认定为动态能力推动下的双元创新,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梳理出不同阶段感知能力、整合能力、再配置能力作用下的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的演化路径,深入剖析了差异性战略和战略领导力作为关键性因素对动态能力作用下的乌镇旅游双元创新演化的影响,从而获取了跨时空下动态能力对旅游企业双元创新演化的作用机制,为旅游企业明确动态能力与双元创新的关系以及二者的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构建在企业高端化转型升级过程中提升技术变迁能力的科研层-组织层-环境层(SROE)分析模型,采用因果树分析法找出提升技术变迁能力的影响因素,并从静态角度进行定性分析得出关键影响因素;构建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从动态角度对企业提升技术变迁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弹性分析与灵敏度分析,并观察关键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企业技术变迁能力提升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不同,技术改进能力、R&D经费投入、城市化水平、团队协作等因素较其他因素来说重要程度更高,且对技术变迁能力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但在短时期内,各因素对企业技术变迁能力的提升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9.
郑刚  邓宛如  王颂  郑杰 《科研管理》2022,43(7):85-95
近年来,我国芯片产业成为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最突出的领域之一。本文基于奏效理论,对龙芯在CPU技术中实现阶段性突破的案例进行研究,探讨了芯片企业如何构建创新网络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问题。研究发现:(1)企业在突破芯片“功能性-可靠性-性能性-兼容性”关键核心技术过程中面临着更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企业外部不确定环境及自身资源存量将影响其网络构建和技术突破的决策逻辑。初期主要基于奏效逻辑进行决策,后期遵循“因果-奏效”间断平衡逻辑进行综合性决策。(2)企业创新网络的构建及演化依次采用 “撬动-带动-联动”机制,整合资源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据此,本文提出一个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过程中企业创新网络构建及演化的机理模型,推进企业创新网络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研究,并为构建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提供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两岸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及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兆本  缪林燕  李洪涛 《预测》2004,23(5):39-42
信用环境及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是两岸企业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并有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本文试图指明信用体系的建立,信用环境的改善,信用管理人才的培养,是改进企业信用管理的关键所在。比较了两岸企业外部信用环境的现状;企业对其自身信用管理的认知,信用管理部门的功能及管理模式;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与征信机构.银行之间的互动关系;信用管理民间组织的作用等。相信随着两岸交流的增多,建立在互信基础上的企业经济交往将会得到发展,两岸企业所处的信用环境将得到改善,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也将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