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四元数矩阵的一种实表示法,讨论了四元数矩阵的一些性质.在此基础上,结合四元数矩阵行列式的定义,给出了四元数矩阵的k重伴随矩阵定义及部分性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不同记忆系统中的一种元记忆的历史与内涵,从元记忆的性质与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说明了什么是元记忆的性质与记忆,并提出了元记忆的理论框架,最后指出了元记忆的发展性研究以及展望。  相似文献   

3.
以l∞空间的有关性质为基础研究四元数序列空间l∞的性质,即四元数序列空间l∞是一个完备不可分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王丹 《考试周刊》2012,(55):61-62
本文采用代数余子式的方法.给出八元数矩阵行列式的定义,本定义不需规定结合方式,运算比较简单,具有较好的运算性质.但是.与实数、复数,以及四元数的相应的情形比较,如此定义的行列式,其所具备的运算性质较少.本文给出了一种新的八元数行列式的定义.它们具备了尽可能多的运算性质.  相似文献   

5.
以l^∞空间的有关性质为基础研究四元数序列空间l^∞的性质,即四元数序列空间l^∞是一个完备不可分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给出了四元数体上的循环矩阵的新概念,并给出这类特殊矩阵的几个性质。从结论上看,四元数体上的循环矩阵仍保持与普通循环矩阵平行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从整体文化的角度,提出文化互构网的概念,并在此概念基础上对体育文化“元”性质的思考方法进行探讨。对体育文化“元”性质的思考可以使我们明晰体育文化理念从而明确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诸如竞技对体育的影响、体育人才的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等问题,都可以在对体育文化“元”性质的讨论中获得一些解决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泛函分析中对空间性质研究的基础上,讨论关于四元数序列空间l^p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对偶C0-半群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给出Banach空间X上一个C0-半群{T(t)}t≥0的生成元A及其对偶半群{T(t)}*t≥0的生成元A*的性质,接着把C0-半群扩充成C-半群,并讨论C-半群生盛元的耗散性及其对偶半群的生成元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在解函数方程时,通常会探究所求函数单射或者满射的性质.单射性质可以在固定函数值的情况下固定自变量的值.同时,在二元的函数方程中,对变元地位的分析是重要的,而对称性就是变元地位之一.通过定义“交换元结构”及“单射—交换元方法”来简化结构、归纳方法,解决一类竞赛题.  相似文献   

11.
真理的过程性、思维的非至上性与至上性决定了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与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在不同的论域里说明真理辩证性质的两对概念、不能简单混同。重新解读两对概念的内涵,走出真理的“迷梦”,为解决人们的认识问题提供一定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2.
论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有人类以来,自然不再是纯粹的自然——凡是在人迹所至之处,自然均或多或少地打上了人的印记,这样自然就成为“历史的自然”,成为“人的无机的身体”和生存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的传统和谐状况遭到严峻的挑战,环境伦理问题、资源伦理问题日益凸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必须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一定的伦理理念与伦理规范的统摄下,以恰当的方式开发和利用自然,同时又能适应自然、欣赏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进而促进人-自然(环境)-社会系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才培养模式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民办高校在遵循高校人才培养普遍性规律的基础上,应根据自身定位和民办高校特点,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民办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遵循效率性、适应性、多样性、兼容性、阶段性、灵活性、创新性、发展性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从理性具体看,人性的内涵是生存、尊严、名誉、亲情、合群、自由、发展等需求倾向。人性是先天的还是习得的?自古以来学界倾向于自有。狼孩的事实,实证了人性的后天性、实践性和社会性。不学而知,是一种误解。人性习得有其特殊的物质基础。人性是习得的,也是可以变化的。人性如硬币之两面,并存着善与恶。  相似文献   

15.
狄金森的生态思想是其现代主义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她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与自然中的花木鸟虫为伴。在她的自然诗篇中,狄金森描写自然和自然之中的万物生灵,展现自然与人类和大自然的一切生灵和谐相处,表现对自然的敬畏。狄金森热爱自然,因为自然是她的精神寄托。她对自然之物的精细刻画是她深入自然、仔细观察自然的结晶。她热爱自然源于她对自然的敬仰。热爱自然是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基点,没有对自然的爱,就不会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类的爱心。狄金森对人类的爱在其自然诗中表现为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方面。狄金森的自然诗篇具有极强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6.
人性是什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性是一切人生而固有、永恒不变的普遍属性,因而不能独立存在,而只能存在和表现于人们那些变化的和特殊的属性之中:前者是人性的“体”,是人性的内容;后者则是人性的“用”,是人性的表现形式。人性是不变与变化的统一体,这是人性研究的意义之所在:一方面,如果知道人性的哪些因素是必然的、不可改变的,便不会要求人们改变这些不可改变的人性,便不会制定违背人性的恶劣道德,而能够制定符合人性的优良道德;另一方面,如果知道哪些人性因素是偶然的、可以改变的,便可以减少、禁止其与道德相违者,而增进、发扬其与道德相合者,从而使优良道德规范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7.
国外关于科学本质教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已成为科学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科学本质阐明了科学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是人们对科学本质属性的正确认识.本文对国外关于科学本质的内涵、科学本质的教学内容与学习范畴、融入科学史的科学本质教学、科学探究及科学本质教学的研究等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8.
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与“人类中心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工业社会,随着生产工具作用的不断强化,已把人对自然界的直接领带转变为人对物质产品的直接依赖,凸现出人为获取物质产品而对自然界的索取和占有,自然界的“优先地位”被遮蔽和遗忘,当今,我们必须恢复自然界的“优先地位”,并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扬弃,来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的价值博弈体现着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冲突和契合的关系。远古时代的人类对自然界的尊重和敬畏,将自然世界"附魅",具有朴素的"自然价值"思想萌芽,而近现代,人的价值的过度膨胀,"世界"被"去魅","自然价值"淡化为外在的工具价值,由此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分裂乃至对立。必须突破"人类中心主义"思维的范式,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实现人与自然价值的"双赢博弈"。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的“自然关系”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发展哲学的两大中心主题。人同自然的关系不过是自然同自身的关系,人理应与自然达成和谐一致,超越人对自然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征服与被征服的两歧逻辑;同时,自然又是人本学的自然,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又是人与自然的“自然关系”的特定反映。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视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两大关系相互指称、密切相联,没有自然人无以立足,没有社会人无以显现其本质,人类社会史与自然史本质上是一个统一过程,没有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合理解决就不可能有人与自然关系的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