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训练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课文后面一般都安排了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或“含义”的练习题。那么,理解词句的“意思”与理解词句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呢? “意思”与“含义”都是指词句的“意义”。但“意思”是指对词句一般意义的理解,或基本意义的理解,字面上的理解。“含义”则是包藏在词句里别的意义,即词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文言中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内在含义,引导学生勤于诵读课文,善于思考,理解词句意思,并利用课外时间增长文言文知识。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会在不同的课文中灵活运用文言文词句,真正理解文言文知识。  相似文献   

3.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品读及其实施方法1.品读的含义。语文教学中读是很重要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读的重要性。读书的形式很多,品读是其形式之一。"品"意思是品味,品读是反复吟哦,弄懂字词句段的含义。换句话说,品读就是精读、深读,就是对课文的赏  相似文献   

4.
贵刊95年第10期载《浅谈词句的意思与含义的区别及其教学》一文认为:“理解词句的意思”中的“意思”是指对词的一般意义的理解,或基本意义的理解,字面上的理解。又说对词句“意思”的理解,往往是就词解词,就句说句,是词典式的解释。笔者认为,这些说法值得推敲。六年制第十二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七篇课文后出现了说说句子意思的练习,而没有一题说说句子含义的题目。能说这些句子都没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吗?能说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只需停留在就句说句的  相似文献   

5.
【考点说明】简明、连贯、得体是语言的基本要求 ,高考对此十分重视 ,每年至少有一道题涉及到其中的某一方面。所谓“简明” ,就是简要明白。简要 ,用尽可能少的语言 ,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明白 ,意思清楚 ,不致产生歧义。用语简要 ,务必删去在表意上的重复和可有可无的词句 ,避免误解 ,当确保词句在具体语境中含义的确定性。高考对这方面的考查 ,最常见的有两种题型 ,一是要求对语段中重复嗦的词句进行删除 ,二是要求对一组句子进行辨认 ,选出有歧义或没有歧义的一项。所谓“连贯” ,是指语言表达中句子之间的组合与衔接问题。它要求在表…  相似文献   

6.
【考点说明】简明、连贯、得体是语言的基本要求 ,高考对此十分重视 ,每年至少有一道题涉及到其中的某一方面。所谓“简明” ,就是简要、明白。简要 ,用尽可能少的语言 ,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明白 ,意思清楚 ,不可产生歧义。用语简要 ,务必删去在表意上的重复和可有可无的词句。避免误解 ,当确保词句在具体语境中含义的确定性。高考对这方面的考查 ,最常见的有两种题型 ,一是要求对语段中重复嗦的词句进行删除 ,二是要求对一组句子进行辨认 ,选出有歧义 (或没有歧义 )的一项。所谓“连贯” ,是指语言表达中句子之间的组合与衔接问题。它要…  相似文献   

7.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在教学领域里,常常要遇到需要鉴别的问题,无论是日常教学或考查测验,也无论是字的形、音、义,词的含义、构成、性质与用法,句子的句意与句法,篇章的安排与技巧,其同其异,孰优孰劣,无不通过比较来判别,来认识,以开拓思维,加深印象,促进理解,增进记忆,达到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的目的。具体说,比较法有如下功用。一、用比较辨异同就词句的辨识而论,如“熙熙攘攘”、“摩肩接踵”、“车水马龙”、“游人如织”,都有人来人往,热闹拥挤的意思,这是同。但“熙熙攘攘”还反映心人如织”,都有人来人往,热闹拥挤的意思,这是同。…  相似文献   

8.
李弗不 《读写月报》2022,(14):28-31
<正>如今的中考,有一道题考查率比较高,这就是考查关键(重要)词语的含义。如何解释句子中的关键(重要)词的含义呢?我通过反复试验、摸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一:联系文章语境解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任何词语的意思,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生成的,什么样的语境产生什么样的词义。揣摩语境,是解词的一个好方法。譬如: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三个学段的词语教学都有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第三学段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综合起来可以看到,词语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将语境还原,让学生经历其特定语境背景下的感性现实,从而获得情感升华,深入理解鲜活立体的词语。那么该如何做呢?  相似文献   

10.
周启群 《初中生》2012,(3):8-11
正词句理解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不能泛泛而谈。考生若能把握此类考点的出题类型及解题方法,在考试中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理解词句含义题型解说:词句含义是指重要词语或句子在语境中的具体意义、特殊含义、言外之意、深层含义及指代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1.
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年段都突出强调了词语学习的  相似文献   

12.
考点指津1.“文中”指一定的语境中。这个“语境”可以是全篇,也可以是词语的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照搬词典中诠释的、很规范的静态的意思,而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意思,或联系上下文,对词语加以揣摩,领会其特定的内涵和表达作用。“重要”,一般是指所处关键位置。“含义”,指多义词在文中被规定了的那个义项,即词语的特定表达意义。2.考查重点主要集中在:(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  相似文献   

13.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小学高年级重要的教学内容。理解句子的主要方法是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既要"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更要"体会其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于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方式也逐渐灵活起来,现在越来越侧重于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由传统的只重视字词句的翻译向深刻领会文章思想感情转变。这对于语文教学而言,一方面是一个施以创新性教学方法的良好契机,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此笔者结合具体的课例,谈谈启发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曾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  相似文献   

15.
理解词语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而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是中年段词语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近四年(2010—2013)的广东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中,都有相关设问直接考查考生对诗词中重点词句含义的理解。这种设问所考查的理解能力的确是诗词赏析的基本功,是进一步把握作者的情感主旨、鉴赏诗作的表达技巧与评断其艺术价值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王庆祥 《小学语文》2011,(1):115-116
对于小学中年级的词句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要想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首先需要明确“新鲜感”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词语和句子可以称之为有新鲜感的词句,为什么在阅读时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有哪些方法,解决了这些问题,语文要素才能在课堂中真正得到有效落实。经过思考,学生明白在阅读中遇到的陌生事物、新奇的表达或者是具有独特的情感和寓意的语言都可以称之为有新鲜感的词句。  相似文献   

19.
在阅读教学中,词句分析一般可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是理解词句的一般意思和一般用法;动态分析,则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深入地理解词句特定的含义和特殊的表达作用。如“温暖”的一般意思是“暖和”,“舒适”的一般意思是“舒服安适”。但是,在《穷人》一文中,我们如果按这样的意思来理解“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就会引人发生疑问:“穷人家怎么能温  相似文献   

20.
小语教学大纲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对于含义比较深刻的词句,要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含意,体会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词句教学在阅读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认为,把重点词句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突破口.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教学效率。下面就强化词句教学试谈几点肤浅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