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科技与出版》诞生30年了.抚今思昔,感慨万千!感创业不易,兴业更难,诞生不易,成长更难. 《科技与出版》最早的名字是1981年4月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成立后决定编辑出版的《科技出版工作通讯》.1982年9月常紫钟主任主持会议,决定在已出4期的基础上,将《科技出版工作通讯》改名为《科技出版通讯》作为会刊(双月刊),内部发行.任务是沟通科技社工作情况,交流编辑出版经验,介绍国内外科技图书出版动态……为开创我国科技出版新局面服务.80年代中期随着出版业改革发展的浪涛日益高涨,作为中国版协工作机构并兼具全国120余家科技出版社联合办事机构职能的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深感加强信息交流、相互研究、共同提高、共促发展的必要,1988年1月经新闻出版署批准,正式改名为《科技出版》,公开发行(仍为双月刊),同年10月组建了编委会.  相似文献   

2.
各位来宾,各位同行: 在《科技与出版》杂志创刊30周年的喜庆时刻,我谨代表中国编辑学会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期刊社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30年来为杂志的创办和成长倾注感情、奉献心血的新老同仁和先后办刊的五大出版社表示由衷的敬意.  相似文献   

3.
《科技与出版》1982年创刊至今30年了,2002年转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承办出刊至今也已10年了.回顾《科技与出版》在清华这10年的成长、创新和发展,回顾那些难忘的人和事,有一种幸运感、幸福感. 2001年9月,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讨论《科技与出版》杂志改革问题,一致同意坚持原办刊宗旨,不变更刊名,由委员会直接办刊或向成员单位招标办刊.蔡鸿程总编会前与社长通过气,因此在会上当即表示清华大学出版社愿意接标承担办刊任务.会上,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也积极表示愿意承担办刊任务.后来,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从2002年起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承办《科技与出版》杂志.  相似文献   

4.
《科技与出版》杂志前身为1982年9月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创办的内部刊物《科技出版通讯》;1988年改名为《科技出版》,公开发行;1992年12月改名为《科技与出版》;2007年1月,杂志由双月刊改为单月刊。  相似文献   

5.
《科技与出版》杂志前身为1982年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创办的内部刊物《科技出版通讯》;1988年改名为《科技出版》,公开发行;1992年12月改名为《科技与出版》;2007年1月,杂志由双月刊改为单月刊。  相似文献   

6.
张广萌  韩婧  苏磊  张昕 《编辑学报》2018,30(4):412-415
特色栏目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期刊办刊理念的总结提升。本文以《科技与出版》的《资格考试服务》栏目策划为例,分析总结其品牌栏目的构建和优化思路:在办刊宗旨引领下,精准定位,专注于对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工作的追踪策划,精心构建一流的专栏作者团队,精准组织栏目内容;积微成著,持续推出《资格考试服务》专刊。并融合新媒体,精心打造资格考试在线测评课程,多途径提升栏目品牌影响力。通过《资格考试服务》特色栏目的打造,塑造了一流的期刊品牌,切实提升了期刊的社会影响力,为出版行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出版参考》2013,(28):50
《出版参考》杂志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与中国版协国际合作出版促进会共同主办,是我国唯一涵盖中外新闻出版的资讯期刊、两岸四地华文出版的平台。《出版参考》创刊于1998年,是我国新闻出版界创办最早,具有新闻性的时政类权威期刊。21年来,  相似文献   

8.
《科技与出版》杂志是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办、清华大学出版社承办的科技出版业内的学术性期刊。为了充分发挥科技出版界的资源优势和智囊作用 ,把刊物办得更好、更有价值 ,经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同意 ,我们于 2 0 0 4年 1 2月在业内诚邀首批协办单位。在较短时间内 ,得到了业界同仁的广泛支持和帮助 ,2 0余家出版发行单位成为我刊 2 0 0 5年度的首批协办单位。协办单位是杂志社的智力支持机构和资源协调机构 ,对杂志编辑思路提供智力支持 ,对杂志市场化运作和社会化活动提供资源配合 ,对杂志社的经营提供一定的资助。协办单位可享…  相似文献   

9.
为了办好《科技与出版》杂志,需要发挥科技出版界集体领导的作用,以加强对刊物的支持和具体指导。为此成立了《科技与出版》杂志编辑委员会。编委会主任委员卢鸣谷,副主任委员陈元直、牛田佳、陈芳烈(常务),委员由热心于《科技与出版》工  相似文献   

10.
《出版参考》2012,(33):10
《出版参考》时代高度,出版导向!《出版参考》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主管,主办,是我国唯一涵盖中外新闻出版的资讯期刊、两岸四地华文出版的平台。《出版参考》创刊于1988年,是我国新闻出版界创办最  相似文献   

11.
《科技与出版》30岁了.这些年来,这份出版行业的专业学术刊物一直密切关注行业热点,以"理论结合实践,学术融于实务"为办刊宗旨,注重提高行业技术人才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为加强我国出版行业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尤其是在关注、支持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方面,《科技与出版》堪为同类刊物之翘楚,自考试举办以来的十余年中登载了150多篇相关文章,做了很多工作,既为考生和辅导老师服务,也为考试专家委员会服务,称得上是考试工作的益友.  相似文献   

12.
耐读实用与众不同小议︽科技与出版︾杂志的特色蔡学俭在众多出版类期刊中,《科技与出版》以其特色著称,其特色主要表现为编辑思想的“与众不同”。它比较注重实用性,而不去营造已为有些同类期刊所构建的学术性氛围。对于科技出版工作者来说,该刊发表的文章可见可亲可...  相似文献   

13.
现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主办的《科技与出版》杂志如今迈入而立之年.《科技与出版》诞生以来的30年,是中国出版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30年,是科技出版事业和科技出版产业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的30年,是广大科技类出版社从成长(诞生)到成功、从成功到成熟的30年.科技出版行业成功的改革和快速的发展为《科技与出版》创造了极好的发展机遇.30年来,《科技与出版》一直伴随着科技出版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以独有的视角和鲜明的办刊特色,以贴近科技和贴近出版社的栏目内容,以高水平和高质量的文章,引领着科技出版的改革发展,搭建起科技出版工作交流平台,开辟了探索科技出版规律的园地,履行服务行业、扎根企业的办刊理念,得到了广大科技出版工作者的重视、欢迎和称赞.  相似文献   

14.
王珞 《编辑学报》2019,31(1):56-58
以《湖北农业科学》杂志创新服务、促进科技创新的改革实践为例,介绍该刊在完成内部管理改革、集约化发展后,向外发力,创新科技期刊出版服务模式,用特色服务引导科技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有效支撑。通过出版引导创新来服务科研、回报社会、推广成果;通过出版资源深度开发提升科技成果传播能力、提高期刊经济效益,为科技期刊转变思路、加快改革做出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业经新闻出版署批准,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科技出版》杂志,自1993年开始改名为《科技与出版》,并成立杂志社负责编辑出版工作。杂志社名誉社长卢鸣谷,社长牛田佳,总编辑陈芳烈。杂志社挂靠在人民邮电出版社。  相似文献   

16.
喜读︽科技与出版︾林穗芳《科技与出版》创刊15年了。久闻其名,未谋其面,写本文几个月之前由于参加一次编辑活动才得以识荆,一下子就被刊物清新的编辑风格和浓重的信息含量吸引住了。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平时主要阅读社科期刊,很少看科技期刊,有时接触到一些,也...  相似文献   

17.
李歆 《出版发行研究》2018,(7):105-108,88
本文通过对田汉和南国社《南国》系列戏剧期刊的梳理与分析,还原《南国》的创办、出版、传播情况及相关社会影响,指出《南国》文献在话剧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以期从一个侧面反映民国时期戏剧刊物的出版、传播影响力与戏剧事业发展之间的联系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2011年版修订完成了.有幸参与其事,应《科技与出版》之约,回顾《出版专业实务·中级》修订点滴,以飨读者.修订之路这是这本教材的第四次修订.2001年8月,人事部和新闻出版总署下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和《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2002年,《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问世.2003年、2004年分别修订为第二版、第三版.  相似文献   

19.
流光飞逝 ,斗转星移 ,《科技与出版》转眼 2 0岁了。 2 0岁对人而言 ,古人称作“弱冠”。我们的刊物按说也已成年。回想其成长的历程 ,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支持过她的广大科技出版工作者 ,尤其是精心培育 ,给过她乳汁的农业、科学、机工、邮电、清华等出版社的各级领导和参与编刊的同志们。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关爱 ,她不会有今天。因为一般说来 ,既缺人力又缺财力的主办者是很难让一个专业性刊物长期活下去的。但是《科技与出版》活下来了 ,长大了 ,而且正在茁壮成长。在她“成年”之际 ,我们回顾一下她的成长历程 ,探索一下她的成长经验 ,我想很…  相似文献   

20.
王芙蓉  赵勇  曹文磊 《编辑学报》2021,33(5):567-570
"特色栏目"是期刊中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单元.扬州大学专业期刊《美食研究》的《饮食文化》栏目坚持办栏30多年,形成自己稳定的风格和特色.总结探讨特色栏目创办背景、办栏实践和建设成效,探讨其充分利用个刊的内容优势,反哺专业建设、服务地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在中外交流过程中以"食"为"媒",起到塑造积极正面国家形象的积极作用.希冀为其他依托民族、传统文化内容资源打造特色栏目的中文期刊提供参考,也为我国期刊内容的特色化传播与期刊国际传播能力提升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