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周立顺 《青年记者》2006,(23):64-65
“黄色新闻”这一名词来源于约瑟夫·普利策与威廉斯·伦道夫·赫斯特之间发生的报纸的竞争。普利策一直被看作是美国现代报业的奠基人。他凭借《圣路易电讯报》发家,在1883年到纽约买下了《世界报》,并很快把它从一个濒临破产的报纸发展成一家纽约最受欢迎的报纸。普利策在《世界报》的经营上采取了两条路径。一是注重严肃的言论和报道,揭露时弊,反映民情,提倡改革;另一方面又采取煽情主义和耸人听闻的手法,大量刊登社会新闻、警示新闻。当时的《世界报》的星期日版有个著名的连载漫画《霍根小巷》,主人公是个穿着黄袍子的小孩。作者借“黄…  相似文献   

2.
媒介商业化作为20世纪80年代新闻传播史上的一个重要潮流。在激发媒体活力、满足受众多方面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新闻观念变革、娱乐新闻盛行、威胁新闻自由与民主等弊端.透过黄色新闻.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剖析媒介商业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报刊业竞争激烈,新闻传播史中曾经出现了一股黄色新闻的逆流。黄色新闻起源于美国,来源于纽约的两大报纸——约瑟夫·普利策的《世界报》与威廉·伦道夫·赫斯特的《纽约新闻报》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新闻史上,有两个鼎鼎有名的报业大王。一个叫普利策,另一个叫赫斯特。1883年,普利策在纽约创办了《世界报》,他的名字和报纸震动了美国新闻界。赫斯特年轻时不爱学习只贪玩,但对办报却有着浓厚的兴趣,一直潜心研究着普利策办的《世界报》。1887年,24岁的赫斯特接过了银矿老板父亲的《旧金山考察报》,学着《世界报》的办报方法,使考察报成了旧金山最畅销的报纸。1895年,他发誓要与普利策争个高低,便来到了纽约,创办了《纽约日报》。  相似文献   

4.
上回说到,赫斯特来到美国的报业中心纽约与普利策比高低,其结果怎样呢?赫斯特说服他的母亲,卖掉了安那康达铜矿的家产,带着750万的巨资到纽约,于1895年买下了一家每年要亏损100万元的《纽约日报》,以它作为基地与普利策的《世界报》竞争。结果,赫斯特赢得了“黄色新闻大王”的雅号,开创了“黄色新闻事业”史的先河。“黄色新闻”一词的来源,是这样的——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19世纪后期,报纸上经常用漫画、插图来招引读者。1889年,普利策在美国最早采用彩色印刷报纸,出版定期连环  相似文献   

5.
读到关于脱衣女郎播报新闻的报道,笔者不禁想起19世纪后期美国报业大亨赫斯特与普利策的黄色新闻之争.两人把美国社会风气搞得乌烟瘴气,带给美国人诸多的精神伤害.事后两人都非常后悔挑起黄色新闻的竞争,并因此为后世做了不少公益事业,如普利策创办了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着力培养有责任的新闻记者;设立普利策奖,奖励在新闻行业报道好新闻的记者.然而,时钟转到21世纪初,类似黄色新闻的竞争又沉渣泛起,国外一些电视、网站为提高收视率和浏览量,开办妙龄少女裸体报道新闻的节目或频道,使笔者感受到整肃新闻自律与行业之风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张乃瑜 《大观周刊》2012,(50):34-34
19世纪末,美国两位著名的办报人普利策和赫斯特在《纽约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上展开了一场关于“黄孩子”的争夺战,新闻界把这种报纸称为黄色报纸.并把报道称为黄色新闻,“黄色新闻”一词也由此产生并迅速席卷世界。  相似文献   

7.
何谓黄色新闻 1897年间,纽约的<纽约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竞争异常激烈.赫斯特不仅高薪挖走了<纽约世界报>星期刊的全部人马,而且还把<纽约世界报>星期刊赖以成功的滑稽连环画<霍根小巷>的主人公"黄衣少年"也放到了<纽约新闻报>的晚刊上.  相似文献   

8.
黄色新闻是指以大量的图片和煽情报道吸引受众的眼球,以低售价、高发行量赢取高额利润的办报方式,作为蔓延西方新闻界的普遍现象,这是一种国际化的新闻现象.19世纪末20世纪初,黄色新闻在普利策的<世界报>和赫斯特的<纽约新闻报>的竞争中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9.
新新闻主义概述新新闻主义的应用最早可以追寻到19世纪后期的新式新闻事业。当时,普利策和赫斯特在办报实践当中已隐约采用了新新闻主义的方法来采素材、写作  相似文献   

10.
黄龙 《新闻爱好者》2011,(22):57-58,161
北京时间2011年4月19日,令人瞩目的第95届普利策新闻奖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公布。《华盛顿邮报》的卡奥尔·古兹、尼基·卡恩和里奇·卡里奥提拍摄的反映海地地震的组照荣获突发新闻摄影奖。自然灾难是新闻摄影的常见题材。在以往普利策获奖图  相似文献   

11.
《新闻爱好者》2011,(11):F0003-F0003
北京时间2011年4月19日,令人瞩目的普利策新闻奖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公布。《华盛顿邮报》的卡奥尔·古兹、尼基·卡恩和里奇·卡里奥提拍摄的反映海地地震的组照荣获突发新闻摄影奖。本期特发表黄龙先生《解析普利策突发新闻摄影奖的获奖图片》一文(见第57页),予以评析,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有关普利策出资创办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动机一直众说纷纭.本文以撰写于1902年、发表于1904年的《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一文为蓝本,分析普利策新闻思想.与传统从新闻教育思想解读该文的思路不同,本文从新闻专业主义建构的角度,以《新闻学院》一文为主线,综合普利策传记中的“只言片语”,解析普利策对新闻业从一个职业发展成为令人尊敬的职业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从普利策新闻奖透视美国新闻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萌 《新闻记者》2004,(6):20-21
普利策新闻奖是由美国著名记者和报纸经营人约瑟夫·普利策创立的。自1917年颁奖以来,其获奖作品一直被誉为“美国最负责任的写作和最优美的文字”,获得该新闻奖更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我们知道,新闻作品往往折射着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价值标准和文化传统。作为美国新闻最高奖,普利策新闻奖集中体现了美国主流的新闻价值观。2004年4月5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布了第88届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名单。在本届普利策的新闻奖项中,共有7家报社获奖;《洛杉矶时报》继去年拿下3个奖项之后,今年又拿下“突发新闻报道奖”等5项大奖,成为最大的赢家。…  相似文献   

14.
新闻故事化起源于西方大众化报纸时期。普利策和赫斯特分别创办的《世界报》和《先驱报》都以相互比拼新闻稿件的故事性、煽情性和新奇性,以赢得更多的读。它们都要求记将新闻事件写得尽量曲折离奇、引人入胜。想不到在他们百年之后的当今中国,故事化新闻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它适应新闻娱乐化、平民化和贴近生活的要求,正在走进千家万户读生活。但新闻故事化也带来某些问题,主要是新闻真实性不允许脱离事物本身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如何在新闻的故事性与真实性之间寻求一个最佳契合点,是本写作的宗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赵雅文 《新闻界》2006,(4):12-13
约瑟夫·普利策是美国新闻史上颇具争议、毁誉参半的人物。作为美国报纸的先驱者和新闻教育的奠基者,人们奉为偶像;作为黄色新闻的制造者和商业追求的谋利者,人们又抨击不断。他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将报人和企业家的角色集于一身。品读普利策一生艰辛曲折的办报历程和摇摆不定的新闻追求,人们既无比景仰又深表遗憾,总会引起不太和谐的“七七八八的感想”。①普利策的新闻生涯充满矛盾色彩,始终是在理想与现实的博弈与调和中行进着。一、新闻追求与表达手段的差异1883年5月11日,普利策创立的第一张报纸《世界报》问世,立即在美国引起强烈反…  相似文献   

16.
“真实的新闻不一定全可信,可信的新闻不一定全真实”,这话听起来有点蹊跷,但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确实存在。1980年全国好新闻获奖作品《钱被风刮跑以后》(通讯)写得具体、生动、现场感很强,不仅读者信,连资深评委也信,但它是假的。无独有偶,美国《华盛顿邮报》的黑人记者珍尼特·库克面壁虚构的《吉米的遭遇》获得了美国最高新闻奖──普利策奖。与此相反,我们的一些报道,特别是先进典型的报道,因报道的绝对化、片面性等原因,而使读者心生疑窦,不相信。  相似文献   

17.
黄龙 《新闻爱好者》2011,(11):57-58
北京时间2011年4月19日,令人瞩目的第95届普利策新闻奖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公布。《华盛顿邮报》的卡奥尔·古兹、尼基·卡恩和里奇·卡里奥提拍摄的反映海地地震的组照荣获突发新闻摄影奖。  相似文献   

18.
新闻策划,是一个最早见诸影视、后又延伸于广告,以后又被报纸引进的一个新概念。它是指通过新闻人的新观念、高立意、深开拓,及时介入的战役性、系列性、论题性,并能形成新闻强势的新闻报道和组织过程。新闻策划,对现今我国的新闻界,是一个新话题,然而它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就盛行于西方新闻界。 19世纪末期,美国两大报人普利策与赫斯特主持的两大报《世界报》与《新闻报》曾进行了激烈的角逐。在这场竞争中,新闻策划成为两家竞争的重要武器。以后,新闻策划成为西方资产阶级新闻业大造声势,吸引受众,追求轰动效应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9.
周丽  刘盈 《东南传播》2013,(8):33-34
《纽约邮报》最近刊登的"地铁事件"再一次引起大众关注,尽管美国当地公众对《纽约邮报》及该照片的摄影师乌马尔.阿巴西(R.Umar Abbasi)普遍表示出批评,但美国新闻界对该事件中的摄影师认识是不一的,对于其职业道德的争论与探讨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新闻从诞生起,由于其追求真实性、客观性、及时性、新鲜性的特点,与个人参与新闻、破坏其真实感本身就是相向而驰的。《纽约邮报》"地铁事件"的刊登,在美国与中国都引起了新闻学者的深度讨论,再一次将新闻伦理道德话题的探讨推向风口浪尖。本文从《纽约邮报》"地铁事件"出发,探讨其一直存在的新闻专业主义与人道主义的悖论,以期梳理其潜在的新闻伦理道德维度指标。  相似文献   

20.
传媒动态     
《传媒观察》2012,(5):64
首次授奖在线新闻网站2012年普利策奖揭晓2012年美国普利策奖获奖名单上月中旬在纽约揭晓,《费城问询报》赢得分量最重的"公共服务奖"。评委会宣布,《费城问询报》报道费城地区学校暴力事件引起关注,促进了一系列关于学校安全措施的教育改革,因此获得"公共服务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