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南军 《成才之路》2014,(26):50-51
正政治课堂上有的学生睡觉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情况还是相对严重的。这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和重视,据我的观察和了解,学生睡觉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政治教师讲得太乏味,很多中学的政治教师不是科班出身,在教学上照本宣科,对教材没有经过精心和科学处理,重复教材,抄袭教参,看着教案一味地讲,内容乏味,引不起学生兴趣,学生一旦没兴趣听就会消极地放弃当前的学习活动。教师在讲台上孜孜不倦地向学生们传授着知识,而下边有些学生却睡得津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以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自居的大学教师站在今日之大学讲台上,可能从来没有遇到如此多的困惑:学生到底要什么?为什么平时鲜活的青年人一到上课就打瞌睡、看小说、发手机短信?学子们面对历经十多年的艰苦奋斗才得来的上大学机会为什么反倒不珍惜了?是课堂不精彩?抑或是学子们的关注点已经不在课堂了?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以下情况:也许因为不是上公开课,没有外人听课,有的教师就习惯了“今天把书翻到某某页”的导语方式;也许是因为没有人督促,没有人“相逼”,有的教师也就习惯了掂着书走进教室,今天讲什么到讲台上再想;也许是因为教学工作的平凡与琐碎,容易引起疲劳与懈怠,于是有些教师便没有了激情,不再去精心备课,在课堂上就照本宣科,什么创造性、新课改之类的都放在了脑后。可是这些习惯一旦形成了,将积重难返。我们的语文课会走向哪里?语文课的生命力将靠什么来维持?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若不能设法使学生…  相似文献   

4.
陈微 《辅导员》2011,(Z3):132
上周听了几个班级的课,授课教师都是年轻的新教师,我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热情有余,但课堂内容不够细致;二是有的老师细致太多反而成了照本宣科,课堂上少了生气。记得当年,初次站在三尺讲台上,我的心狂跳不  相似文献   

5.
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面临着诸多的培训。实施新课程,培训更是必不可少。但不少培训总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课堂上授课滔滔不绝,听课教师窃窃私语;讲台上照本宣科"涛声依旧",课  相似文献   

6.
1994年,我幸运地上了大学。我是中师保送生,通过层层选拔,非常不容易地赢得0.5%的指标。所以,我对大学生活格外向往,倍加珍惜。我来到位于河南新乡的河南师范大学,坐在课堂里,看到讲台上的老师我会非常激动,听课生怕漏掉一个字。尽管有些老师口音浓重,我听不大明白,但我会努力支起耳朵听,记笔记。不久,我发现,老师们的课与我的想象差别太大,教材要么太老,要么是老师自己编写的油印本,内容很难激起大家的学习兴趣,而且多数老师是照本宣科,我对所学的教育管理专业课很快就失了  相似文献   

7.
在现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乏有这样一种现象:课堂上,教师“一鸟入林”,学生“百鸟绝音”。有的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听课索然无味;有的教师尽管自己眉飞色舞,侃侃而谈,但学生依旧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怎么能让学生获得知识呢?  相似文献   

8.
正在下乡听课调研中,我发现有的老师在课堂随心所欲。他们不备课上讲台,手拿书本照本宣科,甚至可以在不想张嘴说话的情况下随便出几道试题应付课堂。有的学校美其名曰电子备课,实则"拿来主义",网上下载应付检查。常态课遭受冷遇,周而复始,教学生态恶性循环。心中无目标,眼中无孩子,教学无头绪,一个个宝贵的40分钟在教师的漫不经心中挥霍一空。如此教学,缺乏基本的教学责任,令人深恶痛绝。学生知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气氛是指班集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纵观历史课堂教学,不难发现,有的教师精神饱满,生动传情,方法得当,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思想,课堂上生气勃勃;有的教师则精神萎靡,照本宣科,不考虑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强迫"灌输",课堂则是死气沉沉。教师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制约着课堂教学气氛。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能够以真挚的情感去营造一种亲切、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  相似文献   

10.
一、农村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1.学习态度被动学习态度被动是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第一个特点,也是最亟待解决的现状。在英语课堂上,很容易发现这样的情形:教师在讲台上努力地讲课,学生们在课堂上听讲却十分不专心,虽然严厉的教师可以控制学生在课堂上遵守基本的上课纪律,不喧哗、不打闹,但学生们对教师提出的英语问题很少主动举手回答,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很少。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过程中,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激情四射,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这时候,有些教师就会抱怨学生不活跃,不与老师配合.那么,静下心来想一下,问题全在学生这儿吗?为什么自己使尽了浑身解数,而学生却无动于衷呢?如果我们不是一直在演独角戏,而是给学生留有余地的话,课堂还会这样吗?在课堂上,教师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既激活了学生,也释放了教师,让教师的"无"换得学生的"有".  相似文献   

12.
经过紧张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大学新生跨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大学是人生中最关键和重要的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大学四年,看似漫长,实则短暂。在这四年,大学生们如何能够在平淡的人生中,撑起属于自己的那片蓝天呢?有的学生在回忆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时,常后悔没有对这四年进行整体规划,致使光阴虚度。那么,大学新生应该如何做好规划和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呢?总体来说,应做到以下“3个A”: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课堂授课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如何搞好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向45分钟要质量”呢?本人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四忌”:一忌照本宣科讲台好比舞台,“戏”唱得如何,主要看教师的演技。生动确切的语言,会很快把学生带入课堂“角色”,与教师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干瘪乏味的陈述,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抵触情绪,导致学生心不在焉,课堂教学难以顺利开展。因此,教师要力戒照本宣科,应在备课上下大功夫,熟悉教材内容,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三备”———备教材…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要求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们也力求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于是,课堂越来越热闹,课堂里充斥着师生、生生的问答声、讨论声,但有些教师对讲课也开始无所适从,应该在多大程度上把课堂交给学生?课堂上教师到底需要讲些什么?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众多教师不再呆板地站在讲台上讲课,而是走下了讲台。从一定程度上说,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是件好事。至少,教师走到了学生中间,便于进行交流和合作。相对于以讲台作“阵地”,以讲桌作“扶手”的呈现“师道尊严”的教学,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然而,当我们在听课时看过了许多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之后,就会觉得,有些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令人称道,也有些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让人忧虑。因此,值得我们思考和讨论的是,教师走下讲台做什么?  相似文献   

16.
韦瑞玲 《广西教育》2004,(1B):18-19
讲台,在传统的课堂里,它是教师的权威之地。教师总在用“固守三尺讲台”来阐述自己对事业的追求,对教师职业的热爱,表达自己“固守贫寒”之心。学生们也大多会描述教师站在讲台上的孜孜不倦的形象,用以表达崇敬之情:然而今天,当我把讲台交给学生的时候,我才真正领略了站在讲台上的学生那种释放出来的亮丽色彩。  相似文献   

17.
吴键 《陕西教育》2006,(1):33-33
在思想政治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唾沫横飞,学生沉默寡言、心不在焉,就算有一两个尖子学生跃跃欲试,也是教师和他们在演戏,而大多数学生则成了台下的观众。有的课堂,表面上看来,气氛非常热烈,大家都抢着发言,教师忙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8.
1993年9月,我大学毕业踏上了中学的讲台,当上了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初为人师,有一种兴奋、好奇,也伴随着些许紧张。前几堂课下来,颇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当初在大学里学的那些理论知识在这活生生的课堂上竟派不上用场了,不免有些困惑,有些紧张。校长找  相似文献   

19.
历史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内容涉及古今中外。面对这门学科,如果教师的教法不当,就会白白地浪费课堂时间。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利用历史课堂授课时间呢?一、历史教学中"浪费"时间的原因从教师角度看,首先,备课不认真是其一。部分教师提前不研究学情,备课不扎实,课堂上教学随意太大,东扯西扯,学生也一头雾水;有的教师甚至照本宣科,不负责,这样的教学态度难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语言散乱是其二。  相似文献   

20.
动与静     
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课堂上科学地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的老师比较注重课堂上的“静”,喜欢一根针摔在地上都能听得见的纪律。一个人站在讲台上孤芳自赏滔滔不绝地讲上四十几分钟,自认为教学效果好,结果会怎样呢?死气沉沉的课堂可能会有不少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思想分心。 而又有些同志片面地强调课堂气氛要充分活跃,认为越热烈越好,课堂上自始至终提问题,讨论不断,或举手回答声、或讨论声此起彼伏,师生忙得不亦乐乎,好像一个竞赛场面,实际上这也是不科学的课堂教学。 我认为一堂成功的课,既不是对教案机械的照本宣科,也不是硬要把课堂搞得轰轰烈烈,摆花架子。而是要不失时机地把握好“动”与“静”的关系,渗透教材内容,开拓学生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