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意义] 结合网络健康信息搜索情境,从健康知识素养和健康信息检索素养两个视角出发,对用户健康信息搜索行为的过程变量和结果变量进行影响分析,探究健康素养对用户健康信息检索行为的影响机理。[方法/过程] 采用情境模拟实验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在校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利用SPSS多变量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归纳出用户健康信息检索过程呈现的规律特点,并探究用户健康素养及搜索经验与网络健康信息搜索行为过程变量和结果变量的影响关系。[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用户的健康知识素养和健康信息检索素养对搜索过程变量分别有较大影响,对搜索结果变量有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研究职业女性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探明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健康信息平台为职业女性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满足职业女性的健康信息需求。[方法/过程] 以压力应对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基础,构建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模型,考虑社会支持对压力作用的调节效应,以职业女性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研和结构方程建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职业女性所面临的工作压力、家庭压力和生理压力会使女性产生焦虑情绪,从而促使她们进行网络健康信息的搜寻。同时,网络的有用性和易用性也决定了职业女性的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发现社会支持不仅没有缓解各压力带来的影响,反而会加剧压力,尤其是生理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意义]探究多元属性任务情境下用户网络健康信息源选择偏好规律,可为健康信息行为研究提供更多洞见,也是对用户健康心理、健康行为与决策等问题的关切,可促进健康信息系统个性化、智能化服务的优化设计,进而帮助用户高效获取健康信息、解决健康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助力“健康中国2030”的实现。[方法 /过程]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和模拟仿真工作任务情境,招募64名参与者参与实验,通过卡方检验和对应分析法分析实验数据,揭示了多元属性任务情境下用户网络健康信息源选择偏好特征。[结果 /结论 ]在线问答社区、在线健康社区、社交媒体、百科类、专业数据库等排名前5的信息源构成用户网络健康信息的主要来源,这些平台应成为网络健康信息综合治理的聚焦对象;由任务复杂度、任务产出类型、健康话题等分面属性组合而成的任务类型对用户网络健康信息源的偏好有显著影响,即用户在进行不同类型健康任务的信息搜索时,对不同信息源的偏好不同;基于多元属性任务类型与信息源类型的对应关系,构建面向智能化健康信息系统个性化设计的任务类型—网络健康信息源选择偏好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以信息采纳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研究模型,对移动UGC社区用户健康信息采纳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考察UGC信息采纳在遵循当前的信息采纳意愿理论方面是否存在特异性。[研究设计/方法]采用网络问卷对移动UGC社区用户进行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用户健康信息采纳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对各因素及其影响路径进行分析。[结论/发现]在移动UGC社区中,健康信息采纳的一般过程受到用户行为态度的影响;用户的声誉赋予行为直接影响后续用户的健康信息采纳意愿;感知知识共识能为移动UGC社区用户对健康信息的价值判断提供帮助。[创新/价值]丰富了当前有关移动UGC社区和健康信息采纳影响因素的研究,证实了行为态度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探析了声誉特征和感知知识共识影响信息采纳行为的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探索搜索引擎、网络健康社区、问答社区、社交软件四类健康信息平台下,人格特质对青年人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以期能够改善国内健康信息服务,为青年用户提供有效的健康信息支持。[目的/意义] 以青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391位用户的数据,并选取30位用户进行访谈,利用相关统计方法,对不同健康信息平台下用户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人格特质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发现,人格特质对青年人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并且不同人格特质对不同平台健康信息搜寻的影响效应大小各异;用户在不同健康信息平台下的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具有差异性,其中,搜寻引擎的使用经验最为丰富,而网络健康社区的经验最为匮乏,并且对PC端与移动端的健康信息平台的使用偏好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探究健康信息用户探索式搜索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状态以及变化,厘清在探索式搜索过程中情感体验的变化路径,消极情绪的来源,情感应对技能对调节探索式搜索过程中消极情绪的作用。[方法/过程]运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三种研究方法,采用ACS指标测量被试的情感应对技能,采用日内瓦评估问卷测量用户的情感状态。[结果/结论]在搜索过程中,健康信息用户情感变化路径有三类,情感成分伴随着用户的搜索与学习阶段而变化,搜索过程中消极情绪主要来源于知识和经验、外界信息环境和认知能力三个方面,情感应对技能高低在用户搜索行为指标上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差异,其作用主要反映在抑制消极情绪方面的努力程度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结合目前人口老龄化日渐严重的社会背景,探究我国老年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搜寻的行为机理,丰富当前老年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理论研究成果,引导老年用户有效搜寻健康信息,优化健康信息服务部门工作。[方法/过程] 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收集24位老年用户的在线健康信息搜寻经历,运用扎根理论提炼出老年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内外5个影响因素,构建老年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结果/结论] 最终得到网络环境因素、个体特征因素、社会支持因素、移动终端客观因素和个体认知因素是影响老年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关键因素,深入阐释各因素与搜寻行为间的作用机理。并根据理论模型,对政府、医疗机构、APP类软件等健康信息提供方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网络健康信息查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意义] 探索网络环境下我国老年人健康信息查寻行为的影响因素,构建相关概念框架模型,为更合理化地开展老年人健康信息服务予以理论指引和支撑.[方法/过程]采用半结构访谈法收集35位老年人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健康信息查寻活动的相关数据,通过扎根理论归纳出影响老年人网络健康信息查寻行为的14个概念范畴并聚焦为4个核心范畴.基于对概念范畴的分析,指出影响老年人网络健康信息查寻行为的4个主要因素,并构建网络健康信息查寻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结果/结论]个人心理因素、个人实施成本、信息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影响老年人网络健康信息查寻行为的主要因素.其中,个人心理因素和个人实施成本是内部因素,直接决定老年人网络健康信息查寻行为模式;信息因素、社会因素是外部情境条件,分别影响着内部因素与信息查寻行为之间的关系强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网络环境下自媒体健康信息的扩散对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行为具有极大影响。用户关系是自媒体信息扩散的路径基础,从社会网络的视角探究用户关系结构对自媒体健康信息扩散的作用,有助于剥离信息流动路径,对于提升公众健康教育效率与健康舆情控制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对自媒体关系网络映射以及信息扩散机理进行理论剖析,案例分析部分收集了某城市公立和民营医院官方微博运行的情况及关系数据,利用Ucinet6,采用指标分析及可视化的方式,观测网络整体及局部结构特征。[结果/结论]案例网络密度小,结构松散,阻碍了健康信息的有效流动;活跃节点的存在提示了网络中舆情控制的风险。在健康信息的扩散中,建议考虑以用户关系改变为手段优化网络结构,进而干预信息流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构建稳健且有效的信息成瘾量表,准确测度个体信息成瘾程度,以期为不同程度成瘾群体合理缓释信息成瘾现象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方法/过程]基于文献调研和社会—生理—心理模型,结合半结构化访谈和专家咨询法开发信息成瘾初步量表,在105份前测问卷调研的基础上继续收集834份正式问卷,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进行量表结构的检验与修正,形成信息成瘾正式量表。[结果/结论 ]包含社会表现、行为模式、生理反应、心理状态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的信息成瘾正式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在形成正式量表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信息成瘾常模,通过聚类算法实现对无信息成瘾用户、潜在信息成瘾用户和重度信息成瘾用户的有效区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考察自我效能感与任务复杂性对协同信息搜寻用户情绪的影响,为提升用户信息搜索体验和效率、完善信息搜索系统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采用模拟实验法,借助一般性自我效能量表(GSES)和情绪自评量表(PANAS)测量自我效能感和情绪体验,研究高/低组自我效能感和低/中/高复杂性任务对协同信息搜寻用户情绪的影响。[结论/发现]自我效能感对协同信息搜寻用户的积极情绪存在显著影响,对消极情绪的影响不显著;任务复杂性对协同信息搜寻用户的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均不存在显著影响。[创新/价值]对于验证信息行为理论、理解用户信息搜索行为以及完善推送搜索策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用户视角下网络健康信息质量评价标准框架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意义]探索用户视角下的网络健康信息质量评价指标,构建其评价标准框架。[方法/过程]选取年轻用户和中老年用户为样本,三个健康网站为实验对象,采用实验法和半结构化访谈法探索并构建网络健康信息质量评价标准框架,并使用问卷调查法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结果/结论]构建了由内容和设计两个一级指标及七个二级指标、七个三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标准框架,并且发现不同性别和年龄的群体对网络健康信息质量评价标准有所差异。最后从健康网站本身、普通消费者、网络监管机构和医学领域工作者四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有助于健康信息网站的建设和网络健康信息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探讨健康风险认知与信息交互行为之间的关系,对于精准把握健康风险认知情境下的信息需求及信息提供方式,进而提升公众风险认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对已有风险信息寻求及信息交互理论进行系统梳理,从理论上探索健康风险认知情境下信息交互行为的相关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构建健康风险认知与信息交互行为关联模型,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变量。[结果/结论]用户健康风险信息交互行为受用户个体特征、健康风险认知、情感、信息充分性、知觉信息收集能力以及信息特征等因素的影响。由这些相关因素建构的健康风险认知与信息交互行为关联模型,从表层、认知层和情境层揭示出用户和信息系统之间的动态交互和迭代过程。  相似文献   

14.
王若佳  李培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1):111-118
[目的/意义] 针对当前我国网络用户的健康信息检索行为, 探索利用中文搜索引擎的健康信息检索规律, 为完善健康搜索引擎和网站建设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基于搜狗搜索引擎的大规模查询日志, 采用日志挖掘的方法, 从查询行为和点击行为两个角度对网络用户的健康信息检索行为进行研究。查询行为的研究指标包括会话层(会话长度、用户重复查询), 查询串层(查询串长度、重复查询)和词项层(高频词汇, 主题分类);点击行为的研究指标为点击位置和点击内容。[结果/结论] 健康相关查询的重复率较高, 提示相关网站可缓存高重复率查询串的返回结果;大众关注的热点领域为疾病、保健、母婴、医疗机构与美容整形, 提示网站的导航设计注意导航方向;用户更偏爱使用问答型平台, 提示网站设计者应更加关注与用户间问答型的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5.
张敏  刘雪瑞  张艳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5):122-131
[目的/意义]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求助行为实证研究是用户在线健康信息行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展开深入分析可推动在线健康信息服务的应用创新和模式创新。[方法/过程]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获取代表性研究文献,并通过系统综述的研究方法来梳理国内外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求助行为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已有研究已初步形成知识体系框架,但仍存在一些研究空白领域。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内部因素(求助事项、求助者因素)、外部因素(信息环境、社会环境、施助者因素)、中介因素(求助需求、认知性因素)和调节因素(人口统计因素)4个部分。重视研究基础、挖掘影响因素、关注结果变量、推动数据驱动等将是未来的研究热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旨在分析协同搜索用户在信息搜索任务过程中的交流内容与模式,从而理解协同搜索用户的关注重点与搜索过程。[研究设计/方法]基于书籍交互检索平台(CLEF-Social Book Search)设计实验,共招募18名被试完成两种搜索任务,通过录音记录对话并对其进行编码和分析,总结交流内容特征和模式。结合任务类型、认知类型组合、服务器记录的搜索交互行为日志以及问卷收集的搜索体验进行了探索分析。[结论/发现]从交流内容上看,协同搜索用户主要理解与评判书目信息、商讨搜索任务计划;比起认知类型不同的用户,相同认知类型的用户在操作交互方面交流更多,在评判决策方面交流较少。交流模式依据讨论内容比重可分为理解评判型、评判主导型、均衡交流型三种,评判主导型用户的任务完成满意度最高。[创新/价值]协同搜索用户的交流反映出搜索过程中需要与同伴商讨协同的焦点,也是需要系统提供协助的重点,给协同搜索系统设计提供一定参考。本研究针对协同搜索的交流内容设计的编码系统对相关的协同交流研究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探究先验知识差异水平不同的组别在搜索交互行为、协同体验以及学习效果方面的差异,以丰富对协同信息搜索行为的认知,并为现实情境下的协同搜索学习提供建议.[方法/过程]研究采用用户实验法,设计理解型与评价型两种搜索任务,通过录屏记录交互行为,结合问卷收集协同体验数据,思维导图记录协同搜索前后知识状态及改变.采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意义]近年来,移动搜索行为成为信息检索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用户在移动搜索过程中会发生较多的后续行为,对移动搜索后续行为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移动搜索意图、挖掘移动搜索行为特征。[方法 /过程]基于移动搜索会话中的后续行为视角,通过一次真实场景下的用户实验,结合用户手机交互日志数据与结构化日志数据,分析用户在移动搜索会话中的后续行为特征。[结果 /结论 ]在移动搜索中,移动搜索引发的后续行为主要包括持续搜索、信息分享、网络购物、通话服务、出行导航,其中以持续搜索、信息分享为主;移动搜索任务、搜索动机、搜索主题与不同类型后续行为之间的关联存在差异;在APP使用路径方面,用户在后续行为中的APP使用路径较为复杂,呈现出明显的中心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探究老年人消极使用在线健康信息服务的形成机制,为在线健康平台的运营和管理实践者提供参考建议。[方法/过程] 采用"感知-情感-行为意愿"范式,结合认知负荷理论与感知价值理论,探究在线健康平台老年用户的焦虑情绪及回避、退出行为的发生机理,解释老年人感知情感、情绪体现与消极行为结果之间的影响作用机制。[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成本、信息过载、服务过载对老年人的焦虑情绪有明显的正向影响,焦虑情绪引起老年人产生回避、退出的消极使用行为意愿,而感知风险与系统过载对老年人的焦虑情绪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焦虑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静  李柯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1):133-144
[目的/意义] 移动社交媒体在给用户带来极大便利和丰富体验的同时,其信息过载、重复、冗余等特点也使得用户倦怠、信息焦虑等负面情绪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因此,对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的用户信息焦虑行为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方法/过程]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从信息焦虑行为阐述、成因分析和研究对策等方面对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的用户信息焦虑行为研究进展进行探讨。[结果/结论] 强迫使用、信息倦怠、抑郁情绪等都与信息焦虑行为相关,移动社交媒体下的用户信息焦虑行为表现为信息寻求焦虑、信息错失焦虑、信息安全焦虑、信息贮存焦虑。用户个体因素、信息资源因素、技术环境因素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当前研究主要从构建信息焦虑行为量表(IAS)、开展实证研究、提出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国内外在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同之处。后续需要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关注特殊群体的信息焦虑行为、为每一种类型的信息焦虑行为构建细化的量表、验证信息焦虑行为消解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