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包含生态文明发展的内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既表现为外在环境的保护和相应的设施建构,也包括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和生活方式的养成,其中生态伦理教育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在培育新型农民的过程中,加强农民的生态伦理教育有助于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的实践执行,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能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建设生态文明,对于推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科学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放在外在环境保护和相应的基础设施建构上面,更要诉诸内心,培养村民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加强村民的生态伦理教育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的执行,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从而真正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生态环境治理力度逐步加大,局部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整体尚未持续好转,生态赤字继续扩大。在当前资源开发教育不够、生态伦理意识不强及生态伦理教育合力形成不够等问题下,应从加强宣传教育、明确生态责任、坚持崇俭戒奢等几个方面入手,加强生态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伦理教育已逐渐走进公众的视野,但针对农民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态伦理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民生态伦理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首先分析农民生态伦理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内容的通俗性和方法的实践性等特点,把握其培养"理性生态农民"和建设农村生态伦理文化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从明确政府职责,发挥村委会作用,建立健全农村成人教育机构,注重生态伦理行为的养成和发展生态农业等角度来探索农民生态伦理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了解目前农民的生态道德和生态伦理教育状况是一个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农民的生态道德认知水平低、生态道德情感缺失、生态道德行为失范;农民生态伦理教育不仅没有得到各方应有的重视,而且教育内容枯燥、方法单一,教育效果更是欠佳。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必须增强农民生态伦理教育的实效性,探索贴近农民实际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视野下的农民生态伦理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要求加强农民的生态伦理教育,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先导工程之一。文章立足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以及农民的生态伦理现状,对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加强农民生态伦理教育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和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观念的提出,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研究生科技伦理道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必须站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和高度,对研究生的科技伦理教育工作进行重新审视,并不断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生态伦理道德的重要载体,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道德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态伦理道德教育可引导学生在文本研习中熏陶、在问题探讨中参悟、在阅读讲练中渗透、在写作训练中深化、在活动体验中感悟,发挥语文教学在生态伦理道德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农民生态意识淡薄、农村产业缺乏生态科技支撑、法律制度不健全、生态环保建设资金不足等诸多问题.全面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培育农民生态意识、发展农村生态科技、完善环保监管体制、健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0.
从环境伦理的角度进行思考,阐述了环境伦理的由来与发展,指出环境伦理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道德支撑,提出要加强环境伦理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弘扬环境伦理道德准则,养成环境伦理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生态伦理教育倍受人们重视,但农民生态伦理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也没有贴近三农的教育内容、多样的教学方法,教育效果更是欠佳。对象的特殊性、内容的通俗性和方法的实践性是农民生态伦理教育的突出特点,培养"理性生态农民"和建设农村生态伦理文化是其最终目标。只有明确了这些特点和目标才能真正提高目前农民生态伦理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生态伦理精神是指各民族自古迄今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观念和精神信念,主要包括:义务精神、理性精神、和谐精神、发展精神.生态伦理精神引导人们改变对自然的态度,保护自然,尊重自然,从而达到人、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研究和倡导生态伦理精神,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伦理学的理论内涵,拓展伦理学的研究领域;有利于培育人们对自然的新看法,拓展人们的生态视野;有利于增强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促使人们自觉地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生态经济是人类经济活动与生命支持体系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生态经济的伦理建设对于确立当代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以及改变人类的经济行为提供了理论前提。本文从生态道德建设、生态制度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出发,探讨了生态经济伦理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生态制度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内涵。生态伦理制度建设,需要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意识,推进生态道德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生态经济激励制度;明确政府环境责任制度;完善人口增长适宜增长制度;落实科技兴国战略、建设节约型社会等。  相似文献   

15.
生态伦理的立规立范与生态文明建设是同一社会发展范畴下道德与文明依次递进的伦理哲学命题。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低碳经济时代,推动着生态伦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并行发展的同时,提示着生态伦理的建设就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生态伦理的立规立范和教育用语研究发展,并经过生态伦理教育实施向生态法制伦理建设的强化,上升到生态文明建设当下性发展的逻辑命题。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四个道德规范和个人品德规范为参照和思维对应,从日常社会生活中探寻生态伦理规范用语的提炼为基点,力求提出供学界探讨的生态道德用语研究及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下性发展论题。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深深地拷问着高校的教育伦理、管理伦理和服务伦理,用伦理化视角找寻其预防和化解方法应该是根本之策。预防和化解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最主要伦理路径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实现高校制度伦理化;加强对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弘扬和培育高校民主精神;建设富含伦理精神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深深地拷问着高校的教育伦理、管理伦理和服务伦理,用伦理化视角找寻其预防和化解方法应该是根本之策.预防和化解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最主要伦理路径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实现高校制度伦理化;加强对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弘扬和培育高校民主精神;建设富含伦理精神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8.
建设生态文明型社会,实现美丽中国,需要科技工作者的科技伦理意识来统领。理工科院校作为科技人才培养的摇篮,加强科技伦理教育,成为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文章以生态文明为视角,从科技伦理教育入手,对理工科院校加强科技伦理教育的必要性、科技伦理教育的现状及教育的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9.
农村伦理——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内在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伦理建设.农村伦理建设是构建和谐农村的内在要求,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当前存在的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的因素,应采取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种信仰来教育农民,从而推进农村和谐社会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20.
乡村中学作为推进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载体,担负着培养农村中学生的重要使命,营造良好的校园伦理道德氛围是其内在要求.然而当前我国部分乡村中学校园伦理现状不容乐观,长期存在重知识教育而轻视伦理道德教育的现象;部分乡村教师存在师德师风问题;部分中学生存在非理性的道德行为.要化解这些问题,就需要不断加强乡村中学校园伦理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