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许凤伟 《成才之路》2022,(10):52-54
思政课作为高职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担负着提高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任务.但大学生存在法律知识匮乏、法治信仰不足、法治思维欠缺、用法维权能力不足等问题.文章从思政课视角深入分析大学生法治素养缺失的原因,并提出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的路径,指出应重视大学生法治观念培养,提升思政教师队伍的法治素养,发挥法治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创新教...  相似文献   

2.
法治国家的建立需要民众法律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作为国之未来,其法律素养的提升、法治信仰的育成尤为重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完善大学生法治信仰,一要切实提高高校法学教育水平;二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法治教育的影响力;三要开展法律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法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法律素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不但有利于他们的成才成功,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要条件。在具体的法律素养教育中,我们应该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重点让当代大学生树立起法律信仰,培养的内容应该贴近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关注其法律思维方式的养成。  相似文献   

4.
<正>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不仅需要建设完善的法律制度与规则,还需要从公民法治意识角度出发,使公民能够自觉践行法律所制定的公共规范,从而更好地参与公共生活。任何一个国家所制定的制度想要达到预期效果,都需要确保人民能够在心理和行为上进行配合。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有赖于法治主体,尤其是大学生的法治素养。但大学生法治素养不能依靠家庭或社会进行培育,必须通过高校的法治教育实践得以提升。为此,高校需要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积极开展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7,(63):184-185
党中央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强调加快推进依法治国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中,高校是对我国大学生开展法治意识教育主要场所,通过法治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优秀的法律素养,不断增强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是实现我国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然而,我国高校教育体系常常忽略法治教育,即便是存在法治教育体系,但在各种实践过程中,我国大学生法治教育实践存在诸多阻碍。  相似文献   

6.
法治素养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提升法治素养是其适应双创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高校双创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创业法治素养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双创教育仍存在创业法治教育边缘化与双创教育高定位之间的矛盾、教育内容片面低层次与法律风险防控高要求不匹配的矛盾、教育形式单一性与教育内容丰富性的矛盾、教师知识结构不足与学生实际需要不相符的矛盾。对此,需要通过明确高校创业法治教育的目标定位、重构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等路径予以破解,进而实现提升大学生创业法治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加强法治教育,大学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生力军,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是高校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当前高校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尚存在一些误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法治实践教育尚需进一步拓展。为此,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应把握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这个主渠道,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思想,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大学生提供参与法治实践教育的多种途径,在真实情境中加深他们对法治知识的认识,提升大学生的法治实践能力和法治素养,使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忠实信仰者、坚定捍卫者与模范践行者。  相似文献   

8.
高校法律文化建设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思维文化素养的提高,需要国家、社会、高校以及他们自身的共同努力。深入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思维文化缺失的原因,培养和塑造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思维文化,在当前法治社会建设中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培育其法治素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要求,是推进高校依法治校的现实需求,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面对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现实困境,通过优化法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提升法治课教师专业能力,强化法治实践教育,厚植校园法治文化、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等多维路径,共同培育大学生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10.
从国家宏观战略方针、高校教育发展需求、辅导员队伍自身建设以及大学生合法权益维护等多个角度,探讨辅导员具备法治素养的重要意义,分析辅导员法治素养不足的现实问题,提出以法律知识为基础、以法治思维为核心、以法治行为为重点的高校辅导员法治素养概念及内涵.从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打通教育培训渠道、加强监督执纪考核、增强职业认同感等方面论述辅导员法治素养提升的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1.
马红娟 《考试周刊》2008,(2):140-141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重要的一环是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大学生法治教育是指对高等院校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的法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法治观念、法治信仰以及法律实践能力的教育,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进行法治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大学生担负着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高校必须结合新的理论成果对其进行法治教育。当前大学生存在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储备但缺乏运用能力、法治意识相对薄弱、依法行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等问题。高校必须加强制度保障、丰富思想政治课的法治教育内容、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大学生对法治知识的实践,以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思维能力。这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必要而迫切,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是大学生必备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法律知识与能力是大学生创业必备的知识与能力.目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其课程体系构建滞后,创业法律教育及课程设置缺乏.必须充分了解创业法律教育及课程体系设置的特点,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系统、合理的课程体系.创业法律教育的课程体系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增强创业法律意识类课程、了解创业法律知识类课程、培养创业法律能力类课程.  相似文献   

14.
加强对非法学专业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植,对建设法治国家,保障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ROCCIPI"方法论的分析,提出评价法律素养的主要指标。针对现实情况中非法学专业大学生法律素养出现的法律知识匮乏、法律能力欠缺、法律信仰程度不高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首先通过改善课程设置、增强隐性教育、加强师资建设来丰富大学生法律知识;其次通过开展法律诊所、法庭观摩、体验教育来增强大学生法律能力;最后通过优化社会法治环境、校园法治环境、建设健康传媒环境来提升大学生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5.
赵艳敏 《高教论坛》2022,(10):10-12
高校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进校园的体现。高校法治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大学生法治思维、实现高校治理现代化、提升思政教育实效的重要方式。高校法治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是多元化的,可以通过渗透式融入大学课堂、感召式融入校园环境、开放式融入网宣平台建设、互动式融入思政育人全过程,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联动,通过营造法治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全方位、全过程地掌握法律知识,提升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高校法制教育是高等院校用一定的法治理论、法律制度和法治观念,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然而,在高校法制教育的实践中,大学生法律素质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显得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7.
法律基础课担负着“帮助大学生提高法律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的重要任务,而大学生作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导力量,其法律素养直接决定着我国整体法治建设的成败.因此,应加强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切实提高法律基础的教学水平,真正实现法律基础的教学目的.应用多媒体进行法律教学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法治文化建设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法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动力,新时期进一步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是培养大学生法治文化素养的需要,是构建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是国家现代法治建设的需要,是法治国家对人才素质的内在要求,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根据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分析,为培养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我们<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工作必须结合新的教材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引导大学生进行法律实践,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营造守法护法的校园氛围.  相似文献   

20.
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和我国法治建设进程,而我国法律援助正面临突出的供需矛盾.大学生有能力也有义务担当这一社会责任,但大学生参与法律援助的现状不容乐观.高校法律援助是我国司法救济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大学生参与法律援助工作,既可以缓解法律援助的供需矛盾,也可以促进法学教育的革新和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