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幽默言语是人类日常话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交际形式,对幽默言语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但对中国某个具体相声演员的幽默言语研究却很少。对赵本山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的片断进行分析,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和威奇的背景与常规理论对赵本山幽默言语的生成进行探讨,揭示其幽默背后的语言机制,提出了新的赵本山幽默言语解读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关联理论,节选2018年央视春晚小品《真假老师》中部分对白为语料,以例证的方式对其幽默言语进行解读,从关联理论下的三个方面来诠释《真假老师》中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以期抛砖引玉,引出更多对小品的认知解读,从而提高小品语言的幽默度,提升观赏者幽默语言的艺术修养,并为喜剧工作者创作小品注入一些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关联理论是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人类语言交际的理论,此理论被公认为认知语用学这一领域的奠基石和主流理论.本文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汉语电视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的语言幽默的生成,发现此汉语小品幽默语言是由于认知中的最大关联和交际中的最佳关联不一致而产生的,此小品语言还通过适时的"明示",让观众无需付出较大努力便取得最佳关联,从而达到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幽默形式,喜剧小品是当今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文章从语用学的视角运用关联理论来解释2007年春晚小品《回家》的幽默语言,以萨克斯等人提出的“话轮转换”和“相邻对”为依据,将小品中的语言划分成小的语言对话单位进行分析,旨在说明关联理论对幽默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为观众更好地欣赏小品提供一个新的语用学视角。结果表明:关联理论确实能够充分解释言语幽默现象。  相似文献   

5.
小品中的言语幽默是一种复杂的语言使用现象,传统的合作理论、关联理论、概念整合理论缺乏对其生成机制的阐释力,本研究从社会—认知这一崭新的语用视角阐述小品中的言语幽默。基于所收集的小品会话语料,本文从突显与关联、意图与注意、前经验与当前经验的相互作用深入解析小品中言语幽默的社会—认知语用理据。  相似文献   

6.
小品是一种题材广泛,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概念整合网络能清晰地展现出小品中幽默言语的动态形成过程,有助于大众对于小品幽默言语的欣赏,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小品幽默言语研究新的视角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小品是深受观众喜爱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幽默是小品的生命.赵本山小品言语的幽默生成有其独特的偏离方式.本文尝试从语用学合作原则的角度,运用零度偏离理论,对其进行实例分析,探讨赵本山小品言语幽默的偏离现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探讨喜剧小品中言语幽默在模因论视域下的特殊语用现象.通过引入乖讹理论发现,喜剧小品中言语幽默的生成实际是在语言模因发挥作用下的一个乖讹-消解的过程,即:发现不和谐及不断消解不和谐的过程.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模因视角下言语幽默制笑策略,藉此期望能为言语幽默的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赵本山小品语言机智诙谐、灵活新颖,使得人们在观看其小品时,不由自主地被其幽默所逗乐。赵本山小品的语言是一门艺术,不失为研究的对象。这方面的研究确实很多,但大部分都只对其语言特色加以描述,而未对其幽默的真正原因加以分析。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利用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ohnL.Austen)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对赵本山小品幽默的真正成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幽默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语言,面部表情,身体移动等多种形式都能制造幽默。但最常见的的表现形式则是言语幽默。喜剧小品就是一种借助语言表达幽默的艺术形式。许多语言学家从关联理论、言语行为理论等视角研究过小品中的言语幽默,但是以语用预设为理论框架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运用孙茂玲在《近十年语用预设研究综述》中归纳的语用预设的基本特征为理论框架,从共知性、合适性、主观性和单向性四个方面对小品"今天的幸福"中的言语幽默进行研究,发现语用预设可以对中国喜剧小品中的幽默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玉 《鸡西大学学报》2013,(2):83-84,86
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论是意义构建的普遍认知模式,对自然言语具有强大的阐释力。研究以概念合成理论为背景,依据概念整合网络的四个子网络,从四个方面对幽默言语的运行机制进行认知解读。研究结果一方面验证了概念合成理论对幽默言语在线的、动态的解读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幽默言语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认知视角。  相似文献   

12.
莫颖 《广西教育》2014,(39):116-117
从关联理论视角出发,以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为例,对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言语幽默进行深入研究,包括作品中言语幽默的起源与表现,用以丰富言语幽默理论的相关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3.
从关联理论视角出发,以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为例,对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言语幽默进行深入研究,包括作品中言语幽默的起源与表现,用以丰富言语幽默理论的相关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4.
中国喜剧小品,作为中国艺术的一种特殊样式,是广大群众雅俗共赏的一种艺术形式,其言语幽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目前喜剧小品语言幽默的研究文献,多是分析总结其在语音、词汇、修辞格等方面的特点。本文利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尝试性分析小品《扰民了你》的言语幽默,探讨中国喜剧小品中言语幽默的语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从认知的角度,以Fauconnier的概念合成理论为研究视角对言语幽默进行研究,既可丰富言语幽默的研究视角又可证明概念合成理论的解释力,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言语幽默。然而,在对某些言语幽默的解读中却发现了其局限性。因此该文尝试在概念合成理论的基础之上引入推理、关联和空间冲突等过程更有助于概念合成理论对言语幽默的充分解读。  相似文献   

16.
高玲 《海外英语》2014,(17):245-246
该文从认知的角度,以Fauconnier的概念合成理论为研究视角对言语幽默进行研究,既可丰富言语幽默的研究视角又可证明概念合成理论的解释力,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言语幽默。然而,在对某些言语幽默的解读中却发现了其局限性。因此该文尝试在概念合成理论的基础之上引入推理、关联和空间冲突等过程更有助于概念合成理论对言语幽默的充分解读。  相似文献   

17.
喜剧小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喜剧小品中的幽默语言更是令人难以忘怀。本文借助语用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如指示语、预设、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理论等来分析喜剧小品中幽默语言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幽默言语是日常话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幽默言语的理解也是言语行为理论应用的范畴之一。为了理解幽默交际中的语言,首先就关联理论中的主要论点对幽默言语的类型和幽默度进行分析,同时论证幽默言语的交际也是“明示-推理”过程。由于在理解幽默言语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认知语境假设,交际者的合理的语境假设对言语形成最佳关联起了很大作用。因此,关联理论中的语境假设理论对幽默言语的解释力只有当交际者在“互明”的语境假设下,幽默言语才能发挥作用,取得成功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9.
喜剧小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喜剧小品中的幽默语言更是令人难以忘怀。本文借助语用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如指示语、预设、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理论等来分析喜剧小品中幽默语言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以英语幽默言语为例,从幽默发出者和听众两个角度分析幽默言语产生和理解的认知语用理论基础。研究表明,关联理论是贯穿幽默言语交际过程、保证幽默言语效果的语用基石。认知模型和概念合成理论则分别为幽默言语的产生和理解提供了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