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上课之前,我想请大家配合老师做一件事,听好了!请闭上你大大的眼睛,用你聪明的脑袋,回忆第一次走进你脑海中的月亮,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生1:圆的。生2:很亮。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12册第76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过去的201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国举办的哪些盛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2010广州亚运会。生:2010上海世博会。  相似文献   

3.
片断一: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再读一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边读边把它画下来。 (生读文。有的大声朗读,有的同桌轮读,有的小声读……) [评:这一环节充分休现出一个“放”字,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兴趣盎然,这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它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师:大家同意吗?  相似文献   

4.
作家写作铺陈渲染,是为了让主旨在所营造的氛围中揭示得更深刻。而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课文《落叶》一课时,对其中小动物的动作教学的处理也作了大段的铺陈,其用意又何在呢?[教学片段]师:你们就是这些可爱的小动物,(指一生)你是?生:我是小虫。师(指另一生):你是?生:我是小鱼。师:你是?生:我是燕子。师:你是?生:我是蚂蚁。师:好可爱的小动物,我好喜欢  相似文献   

5.
<正>【案例】近日,我聆听了特级教师林莘执教的《颐和园》一课,深深地被她阅读与习作整合的教学方法所吸引,特别是其中的三个教学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片段一:师:同学们喜欢出去玩吗?生:喜欢。师:可是,游玩回来有一件事情很让人烦恼,你们知道吗?生:写日记。师:是的。今天这堂课不仅能让我们领略到颐和园的景  相似文献   

6.
师:今天我们(公开课借班的学生)学习一篇脍炙人口的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它选自中国名著《水浒传》的第九回。大家在预习时,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情节是什么?生:林冲手刃仇人生:我也是,林冲雪夜奋起杀敌……众生达成一致:课文最后一段——血溅山神庙给人印象最深刻,是全  相似文献   

7.
<正>片段一:"凡有生客进来……不亚于狗的狂吠。"师:鹅的叫声给你什么感觉?生1:我觉得鹅的叫声特别厉害。生2:给我特别严厉的感觉。师:哪个词带给你的这种感受特别强烈?  相似文献   

8.
【案例】近日,我聆听了特级教师林莘执教的《颐和园》一课,深深地被她阅读与习作整合的教学方法所吸引,特别是其中的三个教学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片段一:师:同学们喜欢出去玩吗?生:喜欢。师:可是,游玩回来有一件事情很让人烦恼,你们知道吗?生:写日记。师:是的。今天这堂课不仅能让我们领略到颐和园的景  相似文献   

9.
正师:三味书屋里,寿镜吾老先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你看来,这位老先生是一位怎么样的人?生:高而瘦的老人,胡子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师:这是老先生的外表。生:很受人尊敬的人,"我"也对他很恭敬。生: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生:我不赞成,我觉得他并不博学,因为当"我"问他"怪哉"这个虫子的时候,他却没告诉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片段师:请大家再读读这段话,看你能发现什么问题。看,读着读着,哪个标点符号,哪个词,突然就跳进你眼睛里了?生:跳进我眼睛里的是那个"居然"。我觉得收获应该是很平常的事情,为什么要用"居然"这个词呢?  相似文献   

11.
一、初识嘎羧,学习字词师:同学们,你们看到过大象打仗的场面吗?请看这段话。【投影课文第一自然段】师: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些战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1:这些战象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非常勇猛。生2:这头战象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八面威风的。师:就是这些英勇的战象,在一次打击日寇保卫家园的战斗中,不幸全部中弹。人们在埋葬它们尸体的时候,有一头战象复活了,它叫嘎羧,  相似文献   

12.
教学实录一、尝试推销,体验表达1.情境激趣,乐于表达师:同学们,齐读课题。生:我是"小小推销员"。师:你来读。生:我是"小小推销员"。师:洪亮自信,掌声送给他。师:你能洪亮又连贯地读出来吗?生:我是"小小推销员"。(有进步)师:能加上你自己的名字吗?我是"小小推销员"伊伊伊。生:我是"小小推销员"伊伊伊。师:一起来!生:我是"小小推销员"伊伊伊。师:同学们态度大方,声音洪亮。很有推销员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我听到一堂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指导课。它让我想起了两个关键词——“规范”与“个性”。下面是这堂课的几个片断。师:前不久,我们去素质教育基地进行了两天的训练。在“军营”里,我们开展了哪些活动?(板书:说“军营”生活)生:队列训练。师:谁进行队列训练?在哪?把话说完整。生:我们在“军营”里的大操场上进行了队列训练。师:这就说得清楚多了。生:我们还在“军营”里的野营路上惊险地过了铁索桥。……(学生纷纷起立,争先恐后地说)师:那你能用一句最能表达你感受的话概括一下我们的“军营”生活吗?生:我们的“军营”生活丰富多彩。生:我们的“军营”生活充满挑战。……师:在这么多的活动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生:速降。师:把话说完整。生:我印象最深的是速降。师:说得好多了。谁再接着说说?生:我印象最深的是野炊。……师:刚才同学们都是用同一种句式:“我印象最深的事是……”现在胡老师要求大家把句子的形式变一变,比如:把句子中某些词语的位置变一变,让我们的句子更多样化一些。谁来变一变?生:在许多活动中,滑草是我印象最深的。生:行军,我印象最深。师:两人都变了,谁接着来?生:对于我来说,吃午饭印象最深。师:在哪儿吃午饭啊?生:在“军营”...  相似文献   

14.
史小琴 《学子》2013,(8):32
一晃工作二十年了,教学的疑惑随践行而渐少,但教育的忧思却随所遇而增多。很多时候,在某一时刻真真切切感觉,语言的苍白无力,自己力所不能及。感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真的离我还很远。那些个镜头一次次在我的眼前浮现,一次次带给我茫然、困惑、忧思。镜头一:沉默办公室里,一师问:你还想学习吗?生说要。师再问"为什么不认真学习?生说我认真了。师随即将一份成绩单甩在学生面前,语文28、数学15、英语8。生沉默不再语。师随后目光如炬盯着学生的眼睛,再次问:这就是你要的学习?这就是你  相似文献   

15.
正一、猜谜导入师:上课前,我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请仔细听: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那是什么?生:眼睛。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瞧!这位小朋友有一双乌黑的大眼睛,眼睫毛特别长。你是单眼皮,你是双眼皮。虽然我们的眼睛长得不太一  相似文献   

16.
郭寿平 《科学课》2008,(5):8-10
一、教学导入师:(出示红辣椒)这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你是怎么知道它是这种颜色的?生:这是辣椒。它是红颜色的。师: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红颜色的呢?生:我是通过眼睛观察的。师:(出示地球仪)谁上讲台说说这个地球仪是什么形状的?生:(走上讲台用手摸了摸地球仪)这个地球仪的形状是个球体。  相似文献   

17.
通过人物语言探究写法 师:还有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王熙凤的语言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听了窦桂梅老师的一节《牛郎织女》,教学中的一个片断让我记忆犹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片断】师:说说你对王母娘娘的评价。生:心狠。生:厌恶。生:心狠手辣。师:有不同观点吗?生:有原则,但无人情味。师: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一段话:出示: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师:现在,你感受到一个怎样的王母娘娘?生:有点人情味。生:刀子嘴,豆腐心。师:再联系到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为什么王母娘娘要等到牛郎不在家的时候将织女带走?  相似文献   

19.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师:首先打个谜语给大家猜: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生(异口同声):眼睛!师:大家真了不起,不过你们能告诉我眼睛有什么重要作用吗?[学生畅所欲言,说了很多]二、角色体验,自我感悟师:是啊,眼晴对每个人来说真的太重要了!可是,在我们周围却存在着不少有眼睛却什么也看不见的人,他们是——?生:盲人。师:课前,我曾布置大家亲身体验一下盲人生活的诸多不便,你们做到了吗?生:做到了!师:请把你当时的情况和感受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分组交流]师:现在我请大家谈谈自己当时的感受。[学生分别说出走路摔跤、看不…  相似文献   

20.
<正>一、导入——直奔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师:(板书课题)我必须去。生: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我"指的是谁?生:我想知道"我"到哪儿去?生:我想知道"我"去了没有?生:我想知道"必须"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