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一鸣(以下用□代替),张黎敏(以下用○代替) □听说<纽约客>是美国的"杂志之王",能否谈一谈<纽约客>? ○所谓"杂志之王"可能是指它获"国家杂志奖"次数最多.不过, <纽约客>的确值得一谈.一者,在美国这样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纽约客>居然能以编辑而非市场为导向,实有"君子杂志"之风范.二者,它在内容上"深耕细作",追求作品之"永恒价值",所创造的"高雅的格调"为"崛起的"美国赢得了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误会"人生     
《传媒》1999,(2)
王建男原本是学版画的.1966年考上鲁迅美术学院附中.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他"险些"成为画家.10年后,1976年,也许画家的情结起了作用,插队返城的他考上了哈尔滨日报社的摄影记者.此后又事隔20年,1996年,<王建男眼中的美国>摄影展览在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举行.1997年1月,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为此向其颁发证书:"第一位在美国举办个人摄影展览的中国新闻摄影家".  相似文献   

3.
管恩武 《青年记者》2008,(16):85-87
作为以平面媒体为研究内容的在美访问学者,笔者见证了美国媒体包括美国四大主流报纸--<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和<今日美国>对"西藏事件"给予的超乎寻常的关注和报道,武断地宣称中国政府压迫西藏人民和毁灭西藏文化,并谴责中国暴力镇压藏民,以预设的立场为西藏问题设置报道议程,并以此议程误导受众.  相似文献   

4.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使用手册>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D2-0党的领导人著作"类目中"党的领导人"的包含范围界定为"党的主席、副主席、总书记或政治局常委以上".这与惯例所称的"党的领导人"相比,限定范围相对狭窄.有鉴于此,应依照惯例和相关资料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两个时期对"党的领导人"包含的范围进行必要的扩充,以便于"党的领导人著作"的分类标引.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K21/27类目下的注释"均可仿K20分,仿分时一律冠0"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异议.  相似文献   

6.
"满铁图书馆"及其带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晓菲 《图书馆建设》1998,(1):73-75,78
美国朋友Maureen说,近来她在Internet上进行文献分析时发现,有关"满铁图书馆"的研究文献明显增多,日本关于"满铁图书馆"的研究悄然兴起.从1907年到1945年的近40年的时间里,满铁图书馆作为日本侵华的文化机构,在日本对中国实行的经济、文化掠夺中的确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满铁图书馆已成为历史,何以日本学界仍对此兴致勃勃呢?满铁图书馆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尤金·史密斯1918年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州维琪塔市.他以摄影伴其一生,除了在<生活>杂志任过职外,许多世界著名图片社也留下了他的足迹,如美国的<新闻周刊>、玛格南图片社等.他十分擅长专题摄影报道,并进行了多组诸如<乡村医生>、<助产妇>、<一个慈悲为怀的人>、<水俣>的报道,这些都堪称其专题摄影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8.
1931年,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博士出版了他的<图书馆学五法则>.该书对图书馆工作作了"最简明的表述",成为世界图书馆学的经典性著作之一,他本人也因此成为世界图书馆学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  相似文献   

9.
1991—2005年档案馆与图书馆若干总量指标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馆与图书馆均属文化事业单侠,在国家社会言文1化事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国家档案局等相关权威部门发布于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档案年鉴>的有关数据为准,选择若干项可比总量指标,对1991-2005年,档案与图书馆总体发展状况进行一些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古代藏书楼是否应被视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史的一个组成阶段问题上,国内图书馆学界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吴晞先生在其近著<从藏书楼到图书馆>(以下简称<从>书)一书中,再次提出了"中国图书馆西来说",认为"中国的图书馆是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的产物,中国图书馆的历史是从接受西方的图书馆思想及管理方法之后才开始的."笔者认为,之所以在此问题上出现不同见解,实质上是应如何认识图书馆事业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自身社会职能的历史演变的问题.本文将围绕上述问题,同<从>书中论及的有关观点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共广东省宣传部、广东省委文化厅于1997年9月发出了<关于开展"百书育英才"读书活动的通知>,并先后在<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刊登了弘扬时代主旋律,表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精选读物200部的书目.这一读书活动,得到了南山区委的迅速响应,区委宣传部于1997年10月向区属有关单位发出<关于开展"百书育英才"活动>的通知,并亲自担任此次活动的主办单位,具体活动的实施由南山图书馆承办,南山报社协办.11月3日,<南山报>在头版刊登<南山区"百书育英才"活动倡议书>及<关于开展"百书育英才"活动征文的通知>,一份详尽的"百书育英才"活动计划书亦在南山图书馆出台,南山区"百书育英才"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0月1日,美国<生活>杂志以每周五增刊的形式,夹在美国各地70多份报纸中发行了,其中包括<纽约时报>、<芝加哥论坛报>、<迈阿密先驱报>、<纽约每日新闻报>和<丹佛邮报>等多家大报.这是<生活>杂志第二次复刊,其初期发行量为1200万份,沿用当年红白两色的图标.<生活>杂志执行编辑比尔·夏庇诺说:"<生活>杂志是我们对历史的记录.那些照片和形象已经烙在我们的脑海中.我希望并相信新的<生活>杂志将同样能够做到."  相似文献   

13.
辰目 《传媒》2010,(12)
11月21日上午,在初冬的呼啸寒风中,笔者和<传媒>杂志社的两位负责同志,与首都新闻界、文化界的上千位人士一道,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向人民日报原总编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现任院长范敬宜同志挥泪告别.范老是有恩于研究所和<传媒>杂志社的.这几年,岁末年初所里和<传媒>杂志社为业界主办"中国传媒创新年会",邵老(邵华泽)和范老总要到会上为我们坐阵、鼓劲.范老有几次其实是"带病作业".记得<传媒>的一些重要文稿,也得到过范老的支持与指点.再往早里说,那还是笔者当年在中国新闻出版报社工作的时候,因为评比党报编校质量的缘故,也因为若干新闻研讨会的缘故,受报社负责同志委托,多次请过范老参加我们的会议.  相似文献   

14.
朱敏 《编辑学刊》2004,(6):51-54
姜德明,1929年出生于天津,1950年进入北京新闻学校学习,一年后分配至人民日报编辑部,长期从事文艺副刊的编辑工作,1986年离开这个平生热爱并工作数十年的岗位,主持人民日报出版社的工作,退休前担任该社社长职务.他痴迷于中国现代文学书刊的收藏,所藏甚丰,是继唐弢之后国内著名的现代文学收藏家.同时,他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热衷于书话和散文创作,先后出版过散文集<南亚风情>、<清泉集>、<雨声集>、<寻找樱花>等十余本散文集,书话集有<书叶集>、<书边草>、<猎书偶记>、<新文学版本>等近二十本.此外,他还编有多种图书.在他的大量编著之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这位藏书家和编辑家的文化追求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5.
二十年前,身为北京图书馆馆长的任继愈先生担任<中国文化大典>项目的主编,该书1999年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围绕<中国文化大典>的编撰工作,任继愈先生曾有若干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言论.文章略作回忆,以此作为纪念.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美国"为全美中友谊",向中国退还庚子赔款超索部分.中美各界就美国庚款"退款"用途主体基凋一致--即用于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美国所退庚款也部分用于中国图书馆建设和图书馆学教育,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这句话现在没有过时,永远也不会过时.可是在我们的一些媒体上,挂着<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路透社等诸多西方媒体电头的消息却渐渐多了起来,出自国外一些街头小报的消息甚至堂而皇之地上了我们某些网站和某些报刊的要闻栏目.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当然应该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但我们也绝不应该忘记,我们是中国的媒体.不是美国媒体的传声筒,更不是"垃圾新闻"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中"J52中国工艺美术"的类目设置较为科学、合理,使不同种类的工艺美术图书各有归属,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增设"雕刻工艺"、"青铜器"、"木版年画"等类目.  相似文献   

19.
再论"动静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节"'动静说'的哲学渊源"和第二节的"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是对<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理论中的"动静说">一文的补充,也是作为本文的衔接."动静说"由李小缘先生于1926年提出,是一个建立在比较研究基础上的学说,他在1927年的<图书馆学>一书中,又完善了"动静说",并构建出了以此学说为基础的图书馆理论体系.这一学说也是群体的成果,是李小缘先生在总结归纳同时代业界人士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创新而出的.这一学说在当今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83年10月,20世纪美国最有争议的报人之一,<今日美国>的创办人艾伦·纽哈斯在一则演说中,清晰地表达了他的哲学.他谴责"旧的绝望的新闻学",是一种"值得嘲笑的,给读者留下泄气的、不好的、愤慨的情绪的技巧".纽哈斯声称,<今日美国>传递的是"希望的新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