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中日竞技体育的成绩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历届奥运会和亚运会上的成绩,看日本竞技体育的大滑坡(见表1、表2)。从23届奥运会以来和第7-13届亚运会看中国竞技体育的兴起(见表3、表4)。二、中日竞技体育发展的政治基础从中日竞技体育发展史上看,两国发展竞技体育的政治基础有几点相同之处。第一,中日两国都把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群众体育,增强青少年的体质。第二,中日两国都是从1956年以后确立振兴竞技体育的方针,尽管日本在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上就实现了奥运会奖牌“零”的突破。第三,…  相似文献   

2.
日本关于“体育”与“运动竞技”两概念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什么是体育(Physical Edncation),什么是运动竞技(Sport),两概念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些问题都是体育理论领域里必答不可的基本问题。长期以来,日本体育理论界很重视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并在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各种各样的观点。无疑,这些观点对于弄清体育与运动竞技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含义和提高体育理论水平是非常有益的。本文旨在通过介绍日本对“体育”与“运动竞技”两概念研究的现状、增进我国体育理论界对日本体育理论界在这一研究上的进一步了解和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3.
为走出东京奥运会后竞技体育长期低迷状况,日本于2000年提出构建培养运动员的“一贯指导系统”,并在培养各阶段和各领域贯彻实施。“一贯指导系统”要求:学校体育要为“一贯指导系统”人才挖掘奠定基础;制定培养计划应依据运动员的身心特点;指导者应明确培养计划的指导要求;在培养计划中重视运动比赛的级别和次数的设置。“一贯指导系统”突显人文性、整体性、统一性、连贯性和经济性,它优化了日本竞技体育结构,积极推动了日本竞技体育复苏。  相似文献   

4.
从日本繁荣的校外体育看我们的对策上海体育学院函授生骆平山和其它活动相比较,日本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最多,内容最丰富。日本有为达到优异竞技成绩,争取在重大比赛中取得胜利的竞技体育俱乐部,但更多的是属于健身和娱乐性的体育俱乐部。在日本,非常重视青少年...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需要适宜的竞技体育项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竞技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中占据了主要位置,而围绕竞技体育进行的教学,又过分强调系统性、完整性,特别是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技术的“精细化”教学,不仅效果差,更有悖于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本文试图通过对竞技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现状分析,探讨竞技体育项目能否进课堂、如何进课堂的问题。一、竞技体育在现行体育教学中的现状表现之一:内容太多太杂。现行体育教材中有很多竞技体育的项目内容,要完成竞技体育项目的学习,必然要用大量时间进行技术教学,而实际情况是体育教学的课时有限,完成那…  相似文献   

6.
我国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管理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人”,在竞技体育管理中引入人力资源理论,是对市场经济化趋势日益明显的现代社会条件下,竞技体育的社会、经济功能的客观认识与尊重。本文借鉴相关理论并结合竞技体育的实际,对竞技体育中人力资源理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现代竞技体育文化的和谐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龙  陈中林 《体育学刊》2007,14(2):41-44
现代竞技体育文化中孕育着内在的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4个方面: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国际社会关系的和谐。但现实中,对这一和谐精神破坏与背离的现象却屡见不鲜。金钱利益导致物欲横流,生态环境失衡引发竞技体育可持性发展的危机,暴力行为侵入体育圣地,强权政治将竞技体育作为扩大影响力的工具。种种阴影侵蚀着现代竞技体育和谐理念的根基,但在崇高的竞技体育精神的指引下,人们以各种方式呼唤现代竞技体育“和谐家园”的回归和“绿色体育”蓬勃兴起,以期在竞技运动中实现体育全面的教育功能。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对西方体育精神的完善和补充,都有助于现代竞技体育和谐内涵的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8.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圣火已经熄灭。当人们为中国竞技体育的辉煌战绩举杯庆贺之时,我们却想做一点冷思考,以日本、韩国举办奥运会后竞技体育的滑坡为前车之鉴,意在提醒中国竞技体育要为衰落作准备。因为大部门体制改革将会动摇“举国体制”的根基,再加上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对大众体育的呼唤,竞技体育人才“源头”的萎缩与“出口”的堵塞,民众的社会心理期待等,将可能会使后北京奥运时代的中国竞技体育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9.
谈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为人类历史长河中经过长期实践和锤炼形成的文化,竞技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和完善。体育在发展的初期,照搬和借鉴竞技运动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在进入80年代后,由于竞技运动的发展甚至异化和体育对“增强体质”这一根本目的的回归,使得体育手段再原封不动地照搬竞技运动项目越来越不适应体育目标的完成,在“全民健身计划”方兴未艾之时,对竞技运动进行改造,使其体育手段化,从而为“增强体质”服务,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就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基本方法和途径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体育三分结构新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建国数十年来,中国体育已逐步形成“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这样一种“三分之说”,这种说法似乎成为我国第一部体育法的立法框格。显然,“学校体育”,特指一个社会单元的体育;“竞技体育”,泛指那些具有竞争性质的体育;“社会体育”,则含括了学校体育,即便是社区市民体育也不乏竞争性质的体育。进而言之,“学校体育”中也存在着大量的竞争性质,“竞技体育”也不光是技能竞争,至少还有体能竞争、战术性竞争。若用逻辑规则稍加审视,“三分之说”是经不住推敲的。   由于对基本结构的认识存在败点,各分系统的常规运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指出在后奥运时代,竞技体育要得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一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是指竞技体育的发展源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人才来源群众,竞技体育思想只有通过人民群众才能得到更好地贯彻;“到群众中去”是指竞技体育的发展要为群众体育服务,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观赏需求,要把竞技体育文化传播给群众,尤其是要在占全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村传播竞技体育文化,大力发展农村体育。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进程中上海竞技体育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上海现代化进程中对竞技体育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上海竞技体育发展的思路与构想:建立“长江三角洲区域竞技体育发展中心”;都市体育与竞技体育相结合;加快上海竞技体育社会化、产业化进程;形成上海竞技体育的聚集和辐射功能;拓宽上海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把“竞技体育竞争力和本市运动员对国家贡献率”列入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目标之中,这既对上海竞技体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一种探索。即将到来的2024年巴黎奥运会和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是对上海基本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一次检验。通过对“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相关评价体系的目标溯源,以及上海竞技体育在奥运会和全运会的成绩分析,探索上海竞技体育在现代化城市中发展的难点,并基于著名体育城市、上海城市特色文化及上海创新发展观念等视角,思考上海竞技体育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竞技教育论,是对战后日本学校影响较大的一种思潮。这一理论至今还在不断地影响着日本的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一、竞技教育论的基本思路“竞技教育”这一概念,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这一概念主要通过以竞技为中心的多种身体活动的教育价值,去替代过去以体操为中心的“身体教育”。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竞技运动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非常兴盛,学校对这种活动的教育价值也表示了承认,并对能指导竞技运动人才的培养也给予了关心。更有竞技运动设施、器材和指导人员的充实,使体育教学计划中也引进了竞技运动内容。还出现了支持这种教学…  相似文献   

15.
竞技体育悲剧心理学阐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竞技体育中悲剧事件的发生现象,从悲剧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心理距离”学说与竞技体育悲剧理论,在此基础上,剖析了竞技体育悲剧的崇高感、快感、主体情感活动的动态平衡性与高峰逆转以及竞技体育悲剧的“净化”和“领悟”作用,进而提出悲剧精神是竞技体育悲剧的生命张力。  相似文献   

16.
“托罗普斯”(trops)一词是现代竞技运动(sport)的逆过来拼写,它是由日本的体育学影山健先生首先提出的概念,意在达到服务于人类健康的大众体育形态。它同时也是对竞技运动教学法进行批判性逆向思维的产物。我们知道,竞技运动教学法的特点是通过公平竞赛决出胜负,“fair play”(公平竞争)是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竞技运动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了深层次的哲学辨析,即:“价值”就是“以人为本”。在探讨竞技体育中“以人为本”思想时,应更多的关注竞技体育以及运动员自身的价值所在,在竞技体育中真正反映“以人为本”的价值与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8.
结合竞技体育中悲剧事件的发生现象,从悲剧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心理距离”学说与竞技体育悲剧理论,在此基础上,剖析了竞技体育悲剧的崇高感、快感、主体情感活动的动态平衡性与高峰逆转以及竞技体育悲剧的“净化”和“领悟”的作用,进而提出悲剧精神是竞技体育悲剧的生命张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链川体育财团(FFS)编写的《日本体育白皮书》中“国民参加体育活动现状分析”部分的解读,对日本国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实施状况、体育人口的界定、参加体育活动的项目、竞技体育人口和观赏体育人口等进行解析,揭示日本参加体育活动人口的基本特征,探求日本发展体育人口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S与P的宿缘》续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看了《体育文化导刊》2002年第1期刊登的郝勤所写《S与P的宿缘》一文,觉得有新意,有收获。现作些补充性不同意见的讨论。一、“竞技”是不是“体育”,的确是体育学术界多年争论的问题。这种争论在“文革”前只在干部和教师内部进行,“文革”后上了公开发行的报刊。据我所知,主张竞技不是体育的学者中,虽然一直包括学有成就的老专家,但他们却一直占少数。对大多数体育理论研究人员和体育工作者来说,这是早已解决了的问题。但是为什么少数同志始终坚持竞技不是体育的意见呢?我认为主要问题在于争论双方对“体育”的涵义理解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