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失街亭>是一篇"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古典文言小说,由于看过电视剧或卡通书,大多数同学对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稍有了解,但又止于表层、流于肤浅.教这篇课文时,正值伊拉克战争爆发,中央电视台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对战事做了全方位的直播报道,尤其是主持人把军事专家请进演播室解说战争的做法,不仅满足了广大观众的新闻需求,还深入浅出地普及了战争知识,极富创意,深受欢迎.受它的启发,我当即把这种新颖的形式引入课堂,让学生也来当一回军事评论家,对街亭之战进行评判,特别是对"谁应该担负街亭失守的主要责任"发表自己的意见.果不其然,同学们兴致高昂,发言踊跃.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3期上刊登的<失街亭>课例,批注式教法别出心裁,朴素清新,理念新颖,教法灵活,给人以很多教益.但总觉得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学生的探究学习有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之嫌.  相似文献   

3.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总是感到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很难被充分激发,往往是你精心备课、精密组织课堂教学,而学生却连课文内容也不是很熟悉,更不用说预习研读了,自然也无从谈起对其进行启发与点拨.在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古代小说的教学方案时,我忽然突发奇想:中国的一些古典文学名著都有著名的评本,如脂砚斋的<红楼梦>评本、毛宗岗父子的<三国演义>评本、金圣叹的<水浒>评本,这些评本中的许多批语以眉批、夹批、回目总评等形式从细微处精当地揭示了原作的各方面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使名著更添一种风采;恰好语文新教材课文旁边留有很大的空白,我们是否可以让学生来自己阅读、批注古代小说,以达到教学目的呢?于是我在上<林黛玉进贾府><智取生辰纲>时有意识地介绍了脂砚斋、金圣叹的一些精彩的批注,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然后在<失街亭>课堂教学前,要求同学们参考第二册<语文读本·武松打虎>的会评范文,自由阅读、批注<失街亭>全文,可以抒发感受,可以分析技法,可以阐释疑问,总之一个原则:畅所欲言,放手评论.  相似文献   

4.
林白小说在艺术手法和思想意蕴方面带有明显的复调小说的特征.作品不但表现了她作为一个成熟、睿智、独立的女性知识分子对男权社会的抗衡的努力,而且也包含着被男权文化所排斥、所轻视而产生渴望找到社会归属感,争取社会认同的焦虑心态.从她一系列代表作品如<致命的飞翔>、<瓶中之水>、<说吧,房间>、<一个人的战争>等可以看出地对女性孤独与抗争,生命的悲剧感与生命的激情相交织的复杂的两重体验.  相似文献   

5.
李天松老师分析<药>中的"乌鸦"意象,认为有两个作用,一是增加了小说阴冷的氛围(以前论者也多持此观点),二是作为一种呐喊的象征(见山西<语文教学通讯>2003.2.高中版).果真如此吗?让我们先来看白居易的一首诗.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孙犁的短篇小说《芦花荡》主要是引导学生鉴赏文本中所蕴含的战争小说的另类风格。这是一次基于阅读、鉴赏战争小说又高于阅读、鉴赏战争小说的艺术鉴赏活动。故此,我们有必要探寻激发学生乐读、善读、善品孙犁《芦花荡》浓厚兴趣之策略。一、灵动导入,诵读品鉴文本孙犁的《芦花荡》是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战争小说中具有另类特质的、颇具艺术张力的语言艺术。因为在  相似文献   

7.
于漪课堂 <变色龙>教学片段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20课<变色龙>,作者是契诃夫,俄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从20岁开始就进行创作,为什么称他是短篇小说大师呢?我请大家看两本书,(出示书)这是<契诃夫小说>,都是短篇的,上册和下册.这两册书选了37篇短篇小说,他一辈子创作了多少小说呢?700多篇,像这样的书20本以上.其中有许多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比如今天我们学的<变色龙>,将来我们要学的<套中人>.  相似文献   

8.
近读<中学语文教学>第4期,注意到了关于"小说"是否可以定义为"虚构的文学体裁"的争议(见杨先武<小说是虚构的吗>).有争议是件好事情.因为争议往往是接近真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李忠东 《初中生》2007,(8):28-29
英国:"约翰牛" 18世纪初,一本名为<约翰·布尔的历史>(John Bull's History)的政治讽刺小说在英国引起轰动.它出自苏格兰医生兼作家约翰·阿巴思诺特的手笔,用来讽刺当时辉格党的战争政策.小说中的主人公约翰·布尔身材矮胖,举止笨拙,性情急躁,给人以滑稽之感.他是一位保守的乡村绅士,身后总有一只斗牛犬跟着.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历史小说的教学中,很多语文老师常常忽略了历史小说独具的个性特色,只是将其当做一般小说来处理,以致教学内容过于宽泛,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比如历史小说《失街亭》的教学,一般教师都会把课后"思考与练习"的"失街亭,谁之过"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借助这个所谓的"核心问题"引发比较热烈的课堂讨论,然后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欣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行动来分析人物性格,最后,顺利完成"把握诸葛亮和马谡人物形象"的教学任务.浅层次来看,这样的教学处理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们只要略往深处一想,问题就来了:学生能够有条不紊地罗列出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就能说明他读懂历史小说、学会欣赏历史小说了吗?"失街亭,谁之过"这一问题引出的是对小说中事件的客观理性的评判,这种"事不关己"、置身事外的超冷静的评判,与作者极其鲜明的立场和态度相吻合吗?与历史小说"因文生事"的特点相吻合吗?  相似文献   

11.
赫尔曼·沃克的<战争风云>与<战争与回忆>是70年代风靡美国的名著.在这两本姊妹篇小说中作者运用象征手法,使小说的标题具有象征意义,传达出二战中犹太人和整个人类的苦难、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和人类追求美好爱情的普遍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其最后一部小说<幕间>中通过对现实生活与历史剧的交替描写,展现了战争阴影笼罩下英国乡村的生活图景,暗示了其自身在战争中的困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忧虑.本文旨在发掘<幕间>中的后现代主义因素,分析伍尔夫在最后一部小说中写作手法的转变,揭示<幕间>在英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以及女作家在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为艺术寻求出路的最后努力.  相似文献   

13.
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国  李德胜 《化学教学》2003,(5):32-32,22
设计思想; 我们根据<全日制化学课程标准>,借鉴上海教育出版社发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应用新理念,设计了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这一课题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节课的重点是海洋环境保护.在讲本课前教师先带学生调查了学校污水排放情况,使学生先有些感性认识.在讲课中引用了大量的事实材料,并放映了<日本水俣湾汞中毒事件>和<赤潮>的录像,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对材料分析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使学生树立海洋环保意识.通过学习<海洋法公约>树立学生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言小说<任社娘传>和韩国汉文小说<丁香传>、<芝峰传>、<钟玉传>、<乌有兰传>在情节结构上颇有相似之处,可称为"美人计"小说.作者从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立意主旨等方面论述了中、韩小说的文化渊源关系和各自不同的特点,并指出韩国这组汉文小说独特的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尝试通过对斯蒂芬·克莱恩的战争及心理小说<红色英勇勋章>中的颜色及动物意象的象征意义分析,来展现小说的自然主义特色,阐释克莱恩对战争、人性及人的生存状况的认识.说明该小说真正表现的是人在战争环境中的动物性和被动命运,谴责了战争把人非人化的残酷本质.这些特点使得该小说成为美国历史上一部划时代的、独具特色的战争小说.  相似文献   

17.
<成本会计>课程一直被学生认为是会计专业课中方法体系相时复杂且应用性突出的比较难学的专业课程,在成本计算教学过程中涉及大量的表格和计算公式,现有的教学手段使得该课程的教和学都很累且效果差.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及体会,阐述了如何用T型账户帮助<成本会计>中关于"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教学,并引申说明<成本会计>教学中很多相关内容都能借助T型账户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讨论课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讲授的一种必要补充,是一种值得探索和重视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通过讨论课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表达观点.在讨论课上学生间、师生间能够相互研讨,学生互动过程中完成了自我教育,培养了创新能力.本文以<经济地理学>教学中的讨论课教学为案例,探索讨论课在大学教育中运作过程和方式.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是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的一节典型课.也是美国历史发展以及考试中的一节重点课.本课以"美国南北战争"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先是战争的爆发,概括了南北战争的起因和战争过程,着重叙述了林肯政府的作用、战争的结局、性质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1 前言 "鸦片战争"是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为了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用Flash软件制作了<鸦片战争>课件进行教学.利用本课件中添加的关于"鸦片战争"的纪实影片和历史图片,并结合影片中的解说,使学生对"鸦片战争"产生的原因、战争过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重要人物和历史教训产生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