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您着意分析近几年的化学高考试题,不难发现很多试题都“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有许多高考试题是以课本习题、例题为原型,经改变条件、变换设问、多题联合等手段演变而成的。这些题目学生似曾相识,本来应该答得较好,但失分严重。为什么这些源于课本的试题学生答不好呢?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再加教师平时对例题、习题教学作常规解法和特殊解法的介绍多,而对解法  相似文献   

2.
一道题做完了,再想一想,有没有不同解法,即一题多解;能不能在题设条件下得出不同的结论,即一题多求.课本由于受《大纲》所限,习题的结论一般简单、直观.因此有很多习题结论可进一步挖掘,本文就举课本一题为例.  相似文献   

3.
我们一起来探索课本第102页“综合运用”部分第7题的解法.  相似文献   

4.
小学五年制数学课本第七册119页第9题:计算右面图形的面积,你能想出几种解法?  相似文献   

5.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解析几何》第74页例3,是求圆的切线方程的问题。笔者认为本书编者对此题的解法不甚严密。这种解法在其他版本的书中也较常见,故有必要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6.
我去年参加了本区高考数学阅卷及卷面分析工作,了解到一些情况.很多教师认为1986年的高考数学试题是份成功的试题,命题的原则继承了往届“植根于课本,来源于教材,着眼于提高”的优点.多数试题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它的“原型”或“影子”,但试题又不拘泥于课本,有的题属于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综合题”.如理工科数学试卷第五题就具有这样的特点.现将该题的解法分析如下:题目: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y轴的正半轴(坐标原点除外)上给定两点A、B,试在x轴的正半轴(坐标原点除外)上求点C,使∠ACB取得最大值.这是一道求函数最值问题的典型题,它有多种解法.  相似文献   

7.
吉晓波 《高中生》2014,(1):16-17
专题策划:回归课本探求一题多解 编者按:每年的高考数学试卷中总能找到一部分试题在课本中的影子.可见课本在高考复习中的地位不可撼动.探求课本中的例题、习题的一题多解,不仅可以帮助考生巩固基础知识,而且可以培养考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时刻提醒考生复习不可忘“本”.看完本期内容,就拿起课本找几道题目做做吧,跟同桌比一比,看谁做的方法更简捷,找到的解法更多吧.  相似文献   

8.
项当 《中学教研》2023,(2):45-48
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拓展类题型是近几年武汉市数学中考试卷的亮点,2022年武汉市数学中考第23题呈现结构一以贯之,解题方法一脉相承,是一类共性条件与特性条件相结合、简单情形与复杂情形相衔接的综合性题目.试题来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文章从试题评价、解法探究、结论拓展、教学启示等方面做了阐述,以期得到更多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常常听到学生说:“此题的解法妙是妙,可我们难学到。”原因何在?那是因为我们当老师的没有很好地把课本中的例题与习题利用起来,没有把破题的思维过程及解法充分展现给学生的原故。若能对例(习)题进行合理而恰当的联想思维、充分开发,还能使其一题多解、多法炒解。因为一题多解对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促进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的提  相似文献   

10.
问题:求方程x log_(1998)x=2000与x 1998~x=2000的所有根之和。 这是1998年我校高一数学竞赛的一道试题。它题面新颖,解法巧妙,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不仅在题面嵌进了1998与2000两个年份,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将年份变换,仍可使用而经久不衰。解题过程渗透了两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与数形结合,还蕴含了数学的对称美、简洁美。现对解题的思维过程作一剖析,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课本中,很多习题都有很深的背景,有进一步拓展其数学功能、发展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可行性,教学中应尽力寻找高考题、模拟题在课本中的"影子",充分挖掘课本习题的潜能,以激发学生的潜力.本文通过对2014年浙江省宁波市高三数学一模考试理科第17题的解法探究,寻找它在课本中的"影子",追根溯源对其解法进行探究,并作一些简单拓展.1考题再现例1已知O为△ABC的外心,AB=4,AC=  相似文献   

12.
每年的高考数学试卷中总能找到一部分试题在课本中的影子,可见课本在高考复习中的地位不可撼动.探求课本中的例题、习题的一题多解,不仅可以帮助考生巩固基础知识,而且可以培养考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时刻提醒考生复习不可忘"本".看完本期内容,就拿起课本找几道题目做做吧,跟同桌比一比,看谁做的方法更简捷,找到的解法更多吧.有关一题多解的更多内容,可点击《高中生》·高考网查阅.  相似文献   

13.
已知f(x,y)=0,求g(x,y)的最值,这是高中数学新教材中常见的一类“条件最值”题.这类题在高考和数学竞赛中也频繁考及,其解法由于教材中没有系统论述,且思维灵活性较强,学生往往难于入手.本文先通过一道课本习题,多层面探究其解法,并总结出解这类题的若干数学思想,然后通过相关习题运用数学思想,体验“最值”解法,以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的各类考试中,有一些试题和课本习题相似。有的学生往往照搬课本原题的解题过程,弄出笑话。其原因在于学生的审题能力与应变能力较差。这反映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用习题分类、抓每类典型题来突出双基而忽视能力培养和智力开发的问题。过去注重了典型例题的多种解法,这是完全必  相似文献   

15.
龙伟基 《中学理科》2007,(10):14-16
纵观近年来高考很多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因此在高三数学复习中利用好课本的例习题对于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至关重要,兹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一、研究解法【例1】在椭圆4x52 2y02=1上求一点P,使它对两焦点F1、F2张直角.(以下称原题)解法1:设欲求点为P(x0,y0),又知左、右焦点为F1(-5,0)、F2(-5,0),由∠F1PF2=90°,有kPF1.kPF2=-1,即y0-0x0 5.xy00--50=-1,得x02 y20=25①又由椭圆方程得4x520 2y002=1②联立①、②解得x02=9,y20=16.再由对称性知所求的点为(3,4),(-3,4),(-3,-4),(3,-4).解法2:由题设知F1F2是过点P、F1、F2三点的圆…  相似文献   

16.
正许多高考试题常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究其原因,它们都来源于课本例题、习题的组合、拓展、深化,体现了高考试题"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的特点.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重视对教材的研究,挖掘深层次的内涵,这样既能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与本质,又往往能在解题时帮助我们发现命题背景,揭示解法,甚至能从中找到某类问题的通解通法,成为自己的"秘密武器".2008年高考江苏卷第13题,就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17.
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通过解题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中心目标.一题多解无疑是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思路,培养思维品质和应变能力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一题多解,充分挖掘课本习题的思维训练功能,对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一道课本习题解法的挖掘为例,谈谈“一题多解”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十年制高中数学课本第四册P131第14题,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给出的这道题的解答是有问题的,特别是第二问的答案是完全错误的.因此有必要提出来和大家共同讨论.为了方便起见,现将原题及参考书的解法转抄如下:  相似文献   

19.
课本是课程标准的载体,是学生智能的生长点,是中考命题的基石,是极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本文探究一道源于课本习题的中考题的解法,通过一题多解、解后反思,训练学生的求简思维,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陶冶数学美的情操.  相似文献   

20.
高考数学命题都源于课本.那么我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弄清课本中的概念、定理、公式及掌握典型例题的解法外,若再能总结并掌握带有规律性的实用结论,解题时(特别是客观题)往往能事半功倍.下面例谈函数中一些常用结论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