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现代汉语中主语承前省略是相当广泛的。可以承前邻句的主语省,承前隔句的主语省,还可承前分句的结构成分省。有人认为,“承前省略是指主语相同的邻近分句中,后面分句的主语可以省略;……这种省略有个必需的前提,即各分句的主语相同。如果各分句主语不相同(即邻近分句主语不相同),也‘承前’或‘蒙后’省略了主语,就会造成主语短缺。”  相似文献   

2.
现行电大教材《现代汉语》(张斌主编)讲到:复句中的主语相同,主语一般在第一分句出现,后边的主语承前省略。但有时复句中后面分句承前省略主语时,不是承前一分句的主语而省略,而是承前一分句主语以外的其他成分而省略,省略后语意明确,不会使人产生误解,这也叫“暗中更换主语”,是承前省略主语的特殊形式。为使学生在学习时弄清这些形式,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汉语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多半靠复句。复句中的分句常有省略成分的现象,特别是主语承前省略。最常见的主语承前省略,是后一分句的主语承前一分句的主语而省略。如:“我万料不到她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表示承前省略主语) 《祝福》中复句的主语承前省略,除了如上面一例的一般方  相似文献   

4.
读了《浅谈文言文句子中主语的省略》一文(《语文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4期),颇有收益.但是,对主语承前省略的部分,似觉有补充的必要. 主语承前省略,就其与所承之句的远近而言,可以分为“主语承相邻分句的有关词语省略”和“主语隔句承前有关词语省略”这样两种情况。对于前者,人们议论得较多,但对后者,却有所忽略.事实上,主语隔句承前省略的语言现象,在文言文里很普遍.  相似文献   

5.
汉语句子的主语承前省略,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这种形式大都出现于复句的第二分句及其以后的分句中,除后一分句的主语承前一分句的主语省略是常例外,在不妨碍理解、不引起误会的前提下,只要前一分句的某些成分(如宾语、定语、兼语及主谓词组的主语等)与后边分句的主语同形,就可以在后一个或几个分句中构成主语承前省略。但是,单句或复句的第一分句中,是否也可以构成主语承前省略?过去没有人对此进行专门论述。前几年在语言工作者中发生的“贵宾们所到之处……”句有无语病之争,以及早些年关于“当梅兰芳到达兰州时,受到了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句是否病句的问题(分别见《中国语文》1978年第一、三期及《中国语文》杂志社1959年编《语文短评选辑》),就属这一性质,只是一般没有从这个角度提出问题罢了。其实,单句或复句的第一分句的主语,在本句中承前省略,也是一种屡见的语法现  相似文献   

6.
省略是运用语言时的一种经济手段。主语的省略是一种合法的语言结构形式。人们对话的时候,主语自然隐去;一个祈使句,主语也可以不出现;一个复句,前后分句的主语,也往往承前或蒙后而省略。在这些情况下,如果当省不省,就会造成修辞上的重复累赘,但是如果省而不当,就又会形成语法上的成分残缺。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当省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不当省的呢?即什么是主语的省略,什么是主语的残  相似文献   

7.
汉语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多半靠复句.复句里的分句常有省略成分的现象,特别是主语承前省略.现以鲁迅先生的《药》为例作个简析,以窥见现代汉语复句中分句主语承前省略之一斑.一、承邻句的主语而省.如(“[]”表示省略主语):①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②老栓一面听,[]一面扣上服衣服;[]伸过手去说,“你给我罢.”  相似文献   

8.
从结构上看,主语承前省略的成分不是单一的,可以是承前主语省,也可承前非主语省。从内容上看,主语承前省略一般是可以根据语境明确还原的,有时由于表达的需要,省略还原有一定的灵活性。从表达上看,主语省略是连贯语义的一种组句手段,省略是同层次内的省略,不能跨越层次,否则会导致文气不畅。  相似文献   

9.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是高考语文的必考题。学生虽然基本清楚语病的类型 ,但是对复杂的句子特别是复句往往无法检查出病因 ,感到束手无策。为了便于考生简便、快速地识别此类病句 ,本文拟介绍透视复句语病的一般程序 ,以供参考。一、分析前后分句的主语问题复句中前后句的主语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前后不一致 ,这时前后句的主语都必须指出 ;另一种则是前后一致 ,那么其中一个分句的主语就可以省略 ,特别是后一分句的主语往往省略。那么 ,如果在不可以省略的情况下省略了主语则就会造成语病 ,有两种类型 :1.后一分句的主语绝不可能是前一分句的主…  相似文献   

10.
在说话或写文章的时候,为了使语言简洁明快,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后边句子里的主语往往可以承接前边句子里的某个成分或前边成分里的某个词语而省略,这在语法上叫做主语承前省略。主语承前省略主要有四种形式,即承前主语省略、承前宾语省略、承前定语省略和承前状语中的某个词语省略。 (一) 承前主语省略。这是最常见的省略形式。它的特点是,后边句子里的主语承接前  相似文献   

11.
句子中常常有省略,有时一个句子里还会有多种省略,情况比较复杂。如:“()听见鱼叫,渔民就知道大鱼群来了,( )下网去捕( ),( )倒( )在仓里,( )一跳一尺多高。”(杨朔《海市》)例中共五个分句,第一、第三、第四分句的主语“渔民”凭借第二分句的主语省略了,  相似文献   

12.
(一)一些句子看似承宾省主复句,实则不是。例如: ①知识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在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修订本)中被认做承宾省主句,但此句的后句主语实际不是承前句宾语而省。从后句的语义上可以看出,被省略的后句主语是人。因为,后句的完整结构应该是: 我们对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  相似文献   

13.
省略是英语中的普遍现象,无论在口语中还是在书面语中都会经常遇到。英语中的省略错综纷繁,一般的语法书及一些专著都有不同程度的论述,但对“独立结构”中作逻辑主语的名词词组省略限定词的现象提及不多,本文将就这种省略现象作一粗浅探讨。 “独立结构”是指带有自己主语的非限定分句和无动词分句,常用于文学描写中。它的特点是用词精炼,结构紧凑,表达生动,而省略作逻辑主语的名词词组中的限定词则  相似文献   

14.
“安慰”谁?     
《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对于“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一个分句,某些教材串讲成“那刘和珍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我认为应讲成:“那我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即安慰的是”我”(作者),而不是死者(刘和珍)。 从这一句的语法结构上看,它是一个假设复句。前一分句的主语是“我”,第二分句的主语蒙前被省略,如果补上主语,则这两分句为“倘使我能够相信真  相似文献   

15.
《孔雀东南飞》中“媒人去数日……故遣来贵门。”一节,课本的注释是:这里可能有文字脱漏或错误,没法解释清楚。我们从古代汉语语法和文学原理两个方面考查就可以读懂,而且“说有”两句妙不可言,妙就妙在“失实”本为更真实——文字的“失实”原来是服从于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的,是为了使人物形象更真实,过去我们认为的“瑕疵”原来正是此节诗的闪光点。其理由如下。一、从语法角度看。此节诗省略多,按语法省略规则,有承前省略和蒙后省略两种。承前省略的是“说有”、“云有”、“直说”三处,均省略了主语“丞”,这分别是承前句“寻遣丞请还”和“遣丞为媒人”两句中的宾语“丞”而省略的,是前句的宾语作后句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五十多首近体诗。因近体诗的字数有一定限制,语言要特别精炼,故常有省略主语、谓语、宾语、量词、介词等语法现象。这给教师对诗句的深入理解和透彻的讲析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对课本中近体诗的省略现象,作一粗浅分析。 (一)省略主语主语的省略大多是承前或蒙后。这有两类:一是省略诗句的主语。如“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省略了主语“楼上的人”。再是省略主谓短语中的主语。如“不知转入此山来”和“遥知不是雪”。前句在“不知”之后省略了“春天”,意当为:不知春天  相似文献   

17.
“通过学习,我们相信,必将激发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大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和深化教育改革,为培养一代又一代‘四有’新人而做出新贡献。”(《中图教育报》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七日一版) 这句话的宾语是一个由三个省略主语的分句组成的因果复句。第一个分句毋庸置疑主语是“党的十三大”,按照主语承前省略的规律,第二、三两个分句的主语理应不变,  相似文献   

18.
李卫华 《语文学习》2022,(12):37-40
<正>《齐桓晋文之事》全文只有“王笑而不言”一句叙述性的话,而问答共34次,皆为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其中孟子说话18次,主语“孟子”只出现1次,谓语“曰”出现16次,省略2次。齐宣王说话16次,主语“齐宣王(王)”出现7次,省略9次。这些简单的语言现象背后,是简单的承前或者蒙后省略,还是别有意蕴?对话主语的显现或省略是“具有相当的任意性”[1],还是具有某些规律?在文本研读过程中,这些问题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一、关联词位置不当1.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解析:复句中,前后分句的主语如果一致,前一分句的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后,反之,则放在主语前。该句是表因果关系的复句,结果部分“这些……高”仍然是一个复句,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分别是“质量”和“成本”,而不是“这些产品”,所以,“不是”应放在“质量”前。2.有些炎症,西药能治,中药照样能治,不仅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较低。解析:“不仅”应调到“中药”后,因为后一分句主语也是“中药”。二、分句次序不当此语病常…  相似文献   

20.
第四节复句一、复句及其特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合而成的句子叫做复句.如: 1、沙漠地区地势平坦,风力很强。 2、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但是也可以为人类造福。 3、沙漠湖水含盐,日光使水蒸发,可以取得蒸馏水和盐。例1、例2各由两个单句构成;例3则由三个单句构成,比前两个复句更为复杂。用以构成复句的单句,由于失去了完全的独立性,只是整个复句的分支,故而称为分句.单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大类,所以充当复句构成部分的分句也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例1、例2的各个分句均为主谓句(后一分句承前省略了主语“沙漠地区”和“风”);例3的前两个分句是主谓句,第三个分句是非主谓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