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以“阿姆斯特朗兴奋剂事件”为切入点,对运动员生物护照(ABP)的理论机制及ABP在检测和防范兴奋剂中的有效性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运用ABP技术对“阿姆斯特朗兴奋剂事件”展开深入剖析.结果显示:ABP的确行之有效,其通过纵向监控与分析运动员生物标记的异常,能够准确判断运动员是否使用了禁用物质或方法.但此方法还不能作为判定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必然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体育领域使用兴奋剂的行为进行处罚,以保障赛场洁净,保护运动员健康,维护运动公平,为各国体育界共识,并在国际和国内层面形成一系列兴奋剂处罚规则。然而,兴奋剂检测与处罚规则尚存有瑕疵,给运动员造成负担,运动权利受到影响,并产生大量纠纷。因此,完善反兴奋剂规则,调整归责原则和检测方法,保障运动员的质疑及申诉权,是平衡兴奋剂处罚与运动员权利保护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对基因兴奋剂的体育伦理思考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基因兴奋剂将给竞技体育带来严重冲击。对基因治疗与基因兴奋剂的界定仍需进一步研究。对胎儿的基因兴奋剂治疗将会产生新的伦理问题。对身体无害的基因兴奋剂是否允许使用。广泛开展基因治疗与基因兴奋剂的伦理研究、法律法规研究,加强反基因兴奋剂检测的研究与合作是解决基因兴奋剂的主要手段。保护优秀运动员的基因资源同样是反基因兴奋剂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竞技运动中的兴奋剂问题,是体育异化的产物,一直是困扰体坛的棘手问题。从心理角度探析竞技运动中使用兴奋剂原因,可归结为三个层面:1)社会环境原因,从宏观来说,运动兴奋剂的迅速发展与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大背景有密切联系;从微观来说榜样的作用及社会压力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2)身体方面的需要,如使用兴奋剂有减轻疼痛、加速损伤和疲劳恢复、调节能量与激活水平、控制体重等功效,鼓励了运动员使用兴奋剂。3)个体心理因素,如惧怕失败、缺乏自信、超人情结、追求完美、对兴奋剂的心理依赖及成功所带来的名利双收刺激下追求成就的强烈欲望,这些都是驱使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诱因。鉴于上述原因,为捍卫奥林匹克运动的纯洁性,呼吁各级政府在完备法律、加大惩戒力度的同时,还要加强宣传教育,使人们认识到服用兴奋剂的严重危害,呼吁运动员要切实关心自身健康,消除功利思想,全社会动员起来,共同抑制这一“毒瘤”蔓延。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的竞技体育运动员因兴奋剂违规从2014年索契冬奥会到2016年里约夏奥会,再到2018年平昌冬奥会,直至2019年末被全面禁赛,俄罗斯的竞技体育遭受了重创。纵观“俄罗斯兴奋剂事件”,俄罗斯运动员兴奋剂违规行为呈现的特点有:兴奋剂违规主体与违规行为的广泛性及有组织性;兴奋剂违规处罚的全面性与例外性;兴奋剂违规行为调查方式的针对性。结合《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分析“俄罗斯兴奋剂事件”,归纳了该事件存在的法律争议,分析了“俄罗斯兴奋剂事件”对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影响,提出:反兴奋剂机构亟待进一步加强指导;竞技运动员个人兴奋剂违规行为的例外认定规则须进一步明确;对有组织性地使用兴奋剂的制裁方式有待细化。基于以上分析,对中国反兴奋剂工作得出了启示。  相似文献   

6.
竞技体育中兴奋剂使用不仅违背了奥林匹克精神,而且践踏了体育伦理道德,引起系列社会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自1968年以来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数据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竞技体育中兴奋剂使用带来的伦理危害违背了“尊重”原则、“不伤害”原则、“公正”原则、“行善”原则;体育价值观念的扭曲、利益因素的驱使、竞技体育竞争的残酷性和体育赋予政治化影响、高科技成果的隐蔽性和检测方法的滞后性、社会评价的偏失是竞技体育中兴奋剂使用产生的社会根源;构筑了竞技体育中兴奋剂使用伦理困境的化解途径:加强反兴奋剂宣传力度;加强竞技体育伦理道德的教育;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有效监督与管理;加强反兴奋剂检测方法的研究,注重社会科学领域的相关研究;理性取舍“义和利”关系。  相似文献   

7.
摘要:以体育竞技中的使用兴奋剂行为的刑法规制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域外尤其是德国对兴奋剂的规制演变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研究认为:1)随着兴奋剂使用的泛滥化,国际社会开始出现对体育竞技中使用兴奋剂的行为予以刑事处罚的倾向。2)各国的处罚模式主要有两种,即以欺诈罪来规制使用兴奋剂非法获得经济性利益的行为,以故意伤害罪来保护运动员的身体法益。然而这些传统的规制模式存在零散性、滞后性,且缺乏理论自洽性。3)2015年11月德国制定的《体育反兴奋剂使用法》明确了兴奋剂刑事规制所要保护的法益和目的,体系性地划定了需要刑罚化的兴奋剂使用行为。4)为促使我国未来兴奋剂刑事管控的规范化和体系化,应当明确刑事立法所保护的法益、反兴奋剂刑事立法的目标以及处罚的具体范围。  相似文献   

8.
随着2016年俄罗斯奥运代表团被爆出大规模使用兴奋剂之后,兴奋剂滥用再一次成为了国际竞技体育中大众关注的焦点.基于竞技体育赛场上兴奋剂滥用的历史可以看到,运动员主动或被动的使用兴奋剂,则往往与急功近利的结果中心论和大国之间政治博弈的内在需求有关.大国之间的暗流涌动的政治博弈最终演变成了国际竞技体育赛场上运动员获取金牌数的较量;金牌所象征的综合国力、国民体质、国家荣誉使得一部分过分重视政治利益的国家和团体藐视竞技体育的本质内涵、奥林匹克体育精神,利用兴奋剂来获得赛场上的胜利,而在赛场背后,则彻彻底底的破坏了竞技体育本身所应该具有的内在价值.在针对世界政治博弈阴影下的竞技体育兴奋剂滥用这一主题,利用献资料法和逻辑推演法对政治力量在竞技体育中产生的影响与现实进行梳理,并且深入分析兴奋剂滥用对竞技体育的正常发展造成的巨大破坏,再从可行性与可实践角度对反兴奋剂与去竞技体育的政治化中获得改革路径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高考体育加试中的反兴奋剂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兴奋剂现象的不断扩展蔓延,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运动竞赛和体育考试中为了各自的利益开始涉足兴奋剂。采用调查、专家访谈和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高考体育加试中学生使用兴奋剂的现象,研究了问题的根源、社会危害和防范对策,证实高考体育加试中使用兴奋剂的情况确实存在,并且有逐渐扩大的趋势。此类现象严重违反了体育道德和公平竞争原则,对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损害极大,相关学校和部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部门应充分认识到相关问题的危害性;积极进行反兴奋剂的宣传教育活动,在青少年中普及相关知识,提高教练员和教师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制定针对体育考试的反兴奋剂法律和法规,对唆使、提供、贩卖、劝诱、蒙骗青少年运动员和学生使用兴奋剂的人,应依法打击,从严查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述兴奋剂指在体育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教练员或者队医为改善参加比赛人员的体力和心理状态,提高比赛成绩而使用的各种药品。兴奋剂在影响比赛成绩的同时,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更不符合奥品匹克精神,违背体育比赛的公平性。所以,让人们了解兴奋剂及其危害,对于维护运动员身心健康,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兴奋剂基本概念和基本种类作了阐述,对各种兴奋剂对人体的危害作了分析,以期使人们了解兴奋剂、自觉抵制兴奋剂,从而确保身心健康,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相似文献   

11.
兴奋剂处罚中的程序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案例分析和比较对国际奥委会和美国悉尼奥运会前后的兴奋剂处罚的程序公正问题进行研究。指出悉尼奥运会改革后的国际奥委会和美国兴奋剂控制系统更有效率。美国兴奋剂控制中听证、无偏私的仲裁员、不听证不处罚的原则是程序公正原则的体现,能够保护运动员的权利。目前我国兴奋剂处罚虽然按照《反兴奋剂章程》的规定建立了听证制度,但是程序公正并未作为一项制度明确规定下来;我国对兴奋剂处罚的听证程序中的无偏私的听证者、告知、答辩、期间、法律代理、申诉几乎未涉及;应参照国际奥委会和美国的做法完善我国兴奋剂处罚程序;应建立审查委员会和体育仲裁制度,对兴奋剂违禁进行听证仲裁;听证程序应遵循以下原则:及时召开听证会;仲裁员应由体育专家、法律专家和医学专家构成;仲裁员无偏私;当事人聘请代理人出席听证会的权利;告知、答辩和举证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德国体育历史上发生过惨痛的兴奋剂事件,这也刺激了其后续加强反兴奋剂机制建设。德国对兴奋剂的治理主要是立法干预与监管,其围绕尊重体育自治和保障运动员权益的核心价值,制定严格的制裁措施,并建立起涵盖德国体育协会内部仲裁、体育仲裁院仲裁、德国法院对体育仲裁的司法审查的救济机制。通过典型的卡特琳·克拉贝案,进一步探讨德国反兴奋剂法治实践的经验、意义。认为德国反兴奋剂治理的法治化建设对我国同样有借鉴价值。指出,我国应进一步完善非法使用兴奋剂的惩罚制度,完善兴奋剂处罚的救济机制,建立仲裁救济机制,加强司法审查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3.
逆向工程已成为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实现新产品快速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介绍了逆向工程的概念、技术流程、测量系统、常用软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运用经济学有关理论,揭示了竞技体育中兴奋剂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巨大的成本—收益反差,是造成兴奋剂泛滥的深刻根源;极低的兴奋剂检测率和检出率促使运动员成为风险爱好者,进而做出服用兴奋剂行为决策;在“怕吃亏”心理的作用下,个体项目运动员之间博弈的结果是服用兴奋剂对自己是较好的策略,集体项目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明显少于个体项目也是运动员之间博弈的结果。最后,进行了一些反兴奋剂工作的制度设计,以期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理论分析法分析THG(tetrahydrogestrinone)出现的原因,探讨反运动兴奋剂措施的完善。提出应进一步增加赛外检查的比例;对出现使用运动兴奋剂征兆、运动素质或成绩迅速提高的运动员,应加强抽检;加强关键性检测步骤的保密,引进更准确的基于受体结合原理的生物芯片检测技术,进一步提高初筛同化激素类药物的灵敏度。同时,依据运动兴奋剂制造者和运动员可能得到的经济和社会利益来制定适宜的处罚尺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运动兴奋剂滥用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校教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文中从政治学科教学的角度,从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究,放飞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把握灵感和顿悟的能力等方面论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阐述了基因兴奋剂的由来、研究及危害,提出基因兴奋剂将是2008北京奥运会兴奋剂检测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背越式跳高教学中,哪种教学方法更适合高中学生的特点?章通过实验法,并结合问卷调查,课后谈话以及课后小结进行对比与分析,提出采用“逆向”教法是适合高中学生身心特点的最佳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