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小群体教学实验法,探讨高校速度轮滑课教学中实施小群体教学的实效性,旨在为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和促进大学生科学化健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教学实验研究法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进行探讨,发现在篮球选项课程教学中实施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后,高职学生在改善人际关系、提高自我效能、降低焦虑、缓解敌对情绪方面得到显著改善,表明小群体教学模式的实施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体育小群体教学促进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问卷调查与比较实验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体育课程选项教学中采用体育小群体教学形式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体育小群体教学对于培养和发展大学生亲社会行为有独特的促进作用,能为学校体育提供一种新的选项教学模式或教学结构,对推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小群体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实验等研究方法,以某高校排球选项班的30名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对其实施小群体教学模式实验。结果与结论小群体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大学生排球技术水平的掌握和提高;有助于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凝聚力,丰富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对合肥普通高校大学生足球小群体现象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研究、访问等方法,对大学生足球小群体的内涵以及其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心理基础和社会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大学生足球小群体现象是我国校园文化演进发展的可能性与大学生结群需要迫切性有机结合的产物,提出了高校体育主管部门应积极稳妥的为大学生足球小群体创设更多的竞赛和交流机会.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浙江大学生足球小群体活动的特征进行调查,并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对足球小群体的主要活动特征进行分析,试图探讨出大学生足球小群体的心理特征规律,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合肥市大学生足球小群体的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肥市大学生足球小群体的总体消费水平不高,购买足球鞋、队服和订阅体育报刊是其主要消费因素,但高年级有所不同。消费结构倾向偏重于实用性消费。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校大学生足球小群体现象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学生足球小群体的内涵和其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心理基础和社会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现代大学生足球小群体现象是我国校园文化发展的可能性与大学生结群迫切性有机结合的产物,高校体育主管部门应积极稳妥地为大学生足球小群体提供更多的竞赛和交流机会。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 ,分析体育实践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翟欢 《湖北体育科技》2014,(11):1031-1034
"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说,更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积极性、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心理测量等研究方法,论述了"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公共体育课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对大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组大学生比对照组在学习技术成绩、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学生主动性等方面效果更为明显;并针对"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体育运动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它有助于智能的开发,积极情绪的培养,人格精神的塑造。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应把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作为重要目标,构建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密切结合,二者共同致力于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体育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健美操处方教学法对大学生健康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就健美操处方教学法对大学生健康素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处方教学法有益于增强学生生理、心理素质和社会健康;有益于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及“健康处方式”健美操运动技能;有益于激发学生参与余暇体育锻炼兴趣,形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在分析了处方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健康素质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16PF和SCL-90两个量表对武汉理工大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独立性与躯体化的相关性非常显著;敏感性与躯体化、忧虑性与敌对、恃强性与恐怖、兴奋性与恐怖、忧虑性与偏执呈显著相关。在日常生活与教学中,应完善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东北大学滑雪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逯明智  陈家鸣  关荣鑫 《冰雪运动》2009,31(6):81-83,92
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滑雪课教学具有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终身体育习惯与意识的养成等现实意义;提出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结合的教学模式、完善适应东北大学体育教学发展的滑雪教学体系和教学培养模式等教学模式;并针对心理素质、经济因素、课程安排时间上的冲突等对滑雪课的影响因素提出加强学生心理训练、多渠道为滑雪课程创造条件、发挥学校职能部门作用等措施,为更好地进行滑雪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校健康教育的实施探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平 《湖北体育科技》2005,24(2):166-167,170
2 1世纪的学校健康教育要针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加强人生健康、终身体育、全面健身等方面的内容。在这一思想和目标指导下,对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健康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推广和开展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健康教育。把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结合起来,落实学校健康教育管理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向多元化调整,把健身、健康教材和内容融入新的教材体系。优化健康教育环境,增强体育意识,提高大学生自我保健能力,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运用问卷调查、实验法、数理统计、理论分析等方法,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理论依据,构建“学习型组织”健美操创新教学模式,应用于学生健美操课上和课下的学习实践中。对培养学生健美操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该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健康素质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该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组织合作能力与思维操作的辅助作用进行探讨,旨在将全面发展学生的健康素质作为教学目标,将创新教育思想融入高校健美操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7.
张伟  吕玉军 《体育科技》2011,32(1):63-65
针对我国普通高校学生体质状况下降,高校学生普遍存在体质、心理、运动技能水平不足的现象,通过实验研究应用运动处方教学对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校体育选项课中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改善了大学生心血管功能,增进了健康,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有明显效果,其教学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效果显著,推动了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根据跆拳道选项课的特点,在教授跆拳道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强调心理素质培养的跆拳道课确实起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学生不但在身体素质上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在心理素质上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疾病成因及体育运动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疾病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对大学生心理疾病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阐述了体育运动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针对心理疾病的不同表现形式,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心理疾病的不同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高校女生游泳教学的心理学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体育教学心理学原理,对高校女生游泳教学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加以分析,讨论,通过对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调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游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