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激光雷达是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文章介绍了激光雷达的基本原理与构造,以及在大气环境监测的应用。为进一步说明激光雷达的应用方式,利用合肥市生态环境局楼顶的固体式气溶胶激光雷达进行大气监测,通过对雷达监测数据的反演与分析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天水市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不能够满足当前的生产生活强度,属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存在着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破坏严重、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农业环境污染突出、自然灾害频繁等环境问题。针对天水市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开展土壤污染调查与监测;治理农业生产污染;推进集约化畜禽养殖,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等实现天水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历史时期长江流域气候、水土和森林植被等生态环境要素的变迁,与人类活动尤其是以稻空大点作生产为中心的农业活动有密切关系。一方面生态环境制约着稻作农业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农业活动对生态环境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宋元以来,南方地区以围湖造田、丘陵山地开垦为主的大规模农业经济开发,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诸要素的负面作用逐步加大,导致水土流失、河湖淤塞和水旱灾害频发,农业生产和民众生活也因此受到很大危害。近现代长江流域经济开发进一步扩张,河湖淤废、森林破坏有增无减,而且水土环境的化学污染越来越严重。长江流域是中国稻作文明的发源地和主要的稻米产区,研究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诸因素变迁与稻作农业发展的关系,对于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指导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4.
绿色食品作为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成果,在满足人们追求食品消费安全的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我国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问题,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政策与法律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在OBE理念指导下阐释高等体育院校教育质量监测的内涵,并对体育院校教学质量监测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我国体育院校教学质量监测已建立校院两级或校、院(系)、教研室三级的内部质量监测体系,逐步重视外部质量监测;但存在教学质量监测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有待完善,内外部监测发展不平衡,数字化监测水平不高,不能很好凸显体育学科特点等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构建多元全程全方位质量监测的理论模型,并在此模型指导下完善“两查七评三维反馈”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并解析内外部教学质量监测协调并重以及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和运行的路径,旨在促进体育院校教学质量监测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6.
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覆盖国家、省、市、(县)区的四级国民体质监测体系,但如何充分发挥国民体质监测机构在全民健身与大众健康领域的引领作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中剖析了国务院和国家体育总局对于科学健身事业的发展规划,分析了制约我国国民体质监测机构发挥职能的瓶颈要素,针对国民体质监测机构的职能定位、服务内容、制度规范、运营模式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结构调整要重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上一些农业发达国家普遍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出现了生态农业,且发展势头很快。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大,现在又开始迈进向生态农业探索的历史发展新时期。改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使我国的农业能够在一个优越的生态环境中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教育评价的视角分析,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项教育活动。当前由于忽略了它的教育功能,导致对监测效果的评价出现了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单一、测试工具单一等问题。运用文献分析法和逻辑归纳法,以真实性评价理论为依据,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如何开展和应用真实性评价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具有评价任务的真实性、评价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评价方式的真实性等特征。据此提出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实施真实性评价的五个步骤,并设计了四种类型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效果评价方案,为拓展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教育功能、提高体质健康监测效果提供方法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的现状进行调查,认为我国当前的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服务体系存在监测组织机构不健全、专业的监测人员匮乏、监测服务网络覆盖范围有限且服务形式单一、监测内容和项目设置欠科学、监测反馈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旨在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中国西部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及后果。认为环境的恶化尤其是水土流失与土壤荒漠化是导致西部地区贫瘠与灾害的主要根源,而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其治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失调。依据西部的自然生境特点及资源优势,并结合前人在该地区开发治理的经验和发展草地农业试点的成果,提出草地农业系统应在西部开发治理中起主导作用,大力发展草地农业是西部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的看法。同时阐述了草地农业在西部生态环境治理与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和发展草地农业系统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1.
体质监测的目的是选择能够客观地反映体质状况的各种指标和恰当的方法,对人体进行定量的测试,获得反映体质状况的资料,为更好地进行身体锻炼和促进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体质监测,将反映体质的诸多因素进行量化、整合、关联,建立以数据库为基础的数据模型,可以极大提高体质监测的实用性.高校学生体质监测评估系统将体质监测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加工并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能高效地利用高校资源,提高高校学生体质监测的效率,准确地反映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也为行政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卫星监测林火机理的介绍,阐述了卫星监测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并讨论了如何提高监测精度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卫星遥感与农业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是人类利用生物体生长发育机能,创造所需农产品的过程。因此其常常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为了更好地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对土壤性状、质地、气候变化、农作物种植布局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等等进行调查监测。 农业动态监测是为了掌握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状况,及时了解农业自然资源消长变化信息。为政府宏观决策,制定农业生产及农业资源利用政策和发展规划;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农业动态监测工作可以从几公里甚至几万公里的高度俯视地面资源及其变化,从而开拓了人们的思路和视野。为农业资源调查、监测提供了更先进、更科学、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清代生态环境特征及其变迁,是当前我国清史、环境史、历史地理学研究中一个值得倍加重视的领域,其研究现状虽较为薄弱,却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促使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广泛深入发展,应在农业生态环境、森林生态环境、水生态环境、海滨生态环境、草原与沙漠生态环境、城镇与工矿区生态环境等六个生态环境类型与学科理论有关的问题上着重致力。  相似文献   

15.
建立专门的、系统的含有森林认证监测指标体系的森林监测数据库,完善森林监测和档案管理,尤其针对黑龙江区域特色森林认证监测数据库的建立能够实现对森林的资源状况、森林经营方式、频度、强度及森林经营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要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还要提高人口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这样才能保证农民生活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经过多年改革与发展,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科学技术正在成为农业发展新动力。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必须以突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二大关键性瓶颈为主攻方向,实施体制机制创新、服务体系构建、人才队伍打造三大战略,搭建规模经营、农民合作、农业信息平台三大承接性平台。  相似文献   

18.
油田开发系统设备监测诊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胜利采油厂设备数量多、种类多、分布广的特点,介绍了近几年在我厂设备管理中实施开展设备状态监测与诊断技术的经验:针对不同种类的设备,实施开展了不同的监测项目,充分利用现有的监测仪器,开展了旋转机械故障诊断、大型注水电机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设备润滑油质定量定性监测分析、注水泵泵效测试、抽油机平衡率测试及泵站设备点检等项目;应用多种监测技术手段代替了由原来的靠耳听、眼看、手摸人为感官,采取定期监测和加密跟踪监洲相结合的方式,监视设备运行状态,预测和诊断设备故障并消除故障为目的,为预测维修提供了依据,确保全厂设备安全、高效、经济运行,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发光细菌法在环境污染物监测中具有快速、灵敏、简便、价廉等优点。其中,青海弧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的一种非致病的淡水型发光细菌,已在环境污染物监测领域受到广泛的应用。介绍了发光细菌的发光机理及青海弧菌的优势特点,同时综述了青海弧菌在水质毒性检测、食品安全监测及其它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发光细菌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针对秋浦河流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该流域生态环境整治的主要对策:(1)水土流失治理;(2)工矿生态环境整治;(3)农业生态环境整治;(4)发展生态经济;(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6)生态环境信息系统化的建立及其网络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