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谈简策制度     
简策起源于何时已不可考,大概在商朝就已经有了.到了周朝就很通行,自春秋至东汉末年造纸技术发明以前,简策一直是书籍的主要形式.同时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形成具有特定物质形式的简策制度.  相似文献   

2.
结合简策档案的内涵,从简策档案的种类、制作、形制等方面揭示其蕴含的社会文化价值,指出简策档案不仅是古代一种重要的档案文书形态,而且对今天研究文化史、档案史、图书史、出版社史、古代文字学等领域上均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书籍大约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书籍材料,形式和生产方式,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曾经发生几次巨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两次是纸和印刷术的发明,由于这两次发明,书籍的材料和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使我国书籍制度的演变,发展形成三大阶段:简策制度、卷轴制度和册叶制度。  相似文献   

4.
张立 《出版参考》2007,(7S):10-11
在中国,出版介质的演进经历了数千年漫长的历史过程,先后出现过甲骨、简策、缣帛、纸张、磁带、光盘等介质;近年来,互联网和手机的出现,又为出版介质这个大家庭增添了新的成员。简策从发明到普及大概用了近千年的时间,纸张用了300年的时间,唱片用了30年的时间,磁带用了20年,互联网不到10年,手机作为出版物到今天不过几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中国书籍装帧的历史是漫长的,不同时代的书籍装帧和名称也不同,按历史顺序,可分如下几种:编:秦汉时期的书籍主要是简策,材料是竹片或木板,用牛皮索编串成册,名之为“编”,或叫做“篇”。卷:比简策稍后一点的书籍叫帛书,是写在纺织品上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文化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一千八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造纸法,一千三百年前发明了雕板印刷。在纸张发明之前,我国古代的人们曾用许多不同性质的材料,如:龟甲、兽骨、铜器、石头、竹签、木板、丝织品等,作为书写文字的材料。纸张发明之后,书籍改用纸张抄写。一般认为简策是中国最早的书籍,由于古代书籍使用的材料不同,书籍的形制各不相同。一在造纸技术发明之前,我国最早出现的正式书籍是写在竹木简上的简策,古人把竹木劈成狭长的细条,经过刮削整治后在上面书写文字。单独的竹  相似文献   

7.
数字时代跨平台出版的书籍设计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钟隽 《中国出版》2012,(23):36-38
书籍是人类传承文明、交流文化的重要媒介,在人类漫长的发展与进化过程中,书籍的形式也在不断发生演变:从"甲骨文"到"简策""卷轴""线装书",再到如今装订成册的现代书籍;制造书籍的基本技术也不断取得突破:从造纸术到活字印刷术,再到如今突飞猛进的数字技术。21世纪,人类延续千年的传统阅读习惯与快节奏、多媒体的数字时代发生了激烈的碰撞,数字书籍、纸质书籍和多媒体读物同时丰富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的书籍制度由远及近,概括起来可分为三大类:简策制、卷轴制和册页制.  相似文献   

9.
陈向伟 《兰台世界》2011,(12):66-67
我国书籍制度随着载体和生产方式的改变由简策而卷轴,又经旋风装和经折装的过渡而最后进入到册页制度。文中作者将对我国册页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做一细致论述。  相似文献   

10.
我国书籍制度随着载体和生产方式的改变由简策而卷轴,又经旋风装和经折装的过渡而最后进入到册页制度.文中作者将对我国册页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做一细致论述.  相似文献   

11.
《汉书·艺文志》中对于图书的著录,或以“篇”计,或以“卷”称,而当时图书的书写材料又简策缣帛并用,所以很长一个时期里不少人认为《汉书·艺文志》中著录的“篇”,是指简策书籍,“卷”是指缣帛书籍。例如,叶德辉在《书林清话》卷一中说:“帛之为书,便于舒卷,故一书谓之几卷。凡古书,以一篇作一卷。(《汉书艺文志》有称若干篇者,竹也;有称若干卷者,帛也。)”这种观点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简策     
我国古代正式的书籍始于何时,一时也说不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国最早的书籍是用竹片或木板做成的。这种以竹木为载体的书,大约源于商代末年,到战国时期被人们普遍采用,以后一直沿用到东汉,历时一千六百多年,我们称之为书籍的简策时代。简是指将竹木削成狭长的竹片或木片,用绳把  相似文献   

13.
书刊装帧艺术,基本上包括封面设计和内文版式设计两个大的部分。但是,现在大都是重视封面设计,而忽视内文版式设计。一从我国书籍的演变史来看,版式设计的历史是早于封面设计的,当书还没有封面时,书的版式就很讲究了。如三千五百多年前的殷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西周至战国时代刻在青铜上的铭文,它们的字距和行距都很适度,排列十分整齐,既醒目又爽目。还有战国时期的“简策”,它的尺度、行距和字距、字数和行数,都很考究。和“简策”同时并用  相似文献   

14.
《出版参考》2005,(7):48-48
中国书籍装帧的历史是漫长的,不同时代的书籍装帧和名称也不同.按历史顺序,可分如下几种:编:秦汉时期的书籍主要是简策,材料是竹片或木板,用牛皮索编串成册,名之为“编”,或叫做“篇”。  相似文献   

15.
第一章我国书籍的产生和早期的发展 (从远古到公元前221年) 第三节我国初期的书籍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正式书籍,是写在竹、木简上的简策和绢帛上的帛书。古籍上有“先王寄理于竹帛”(《韩非子·安危》),“书之竹帛,传遗后世子孙”(《墨子·明鬼》)等记载,说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竹帛已成为写书的主要材料。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序文中说的更明确:“著于竹帛谓之书”。我国书籍至此才有了定形,用竹帛写的书籍是我国正式写本书的开始。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的书籍装帧彤式,自简策而卷轴,继之为旋风装和经折装。这二种书籍装帧形式的产生,标志着我国书籍的旧形式向新彤式的转变,标志着卷轴制度向册页制度的过渡。    相似文献   

17.
书籍的装帧     
一书籍的本质,原是一种精神产品。但是,其精神内容,需要通过物质形式来负载,并流通、传播。书籍的物质形式虽然是由内容决定的,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但它又反作用于内容。书籍的装帧工作,就是使书籍的形式与内容统一的重要手段。中国书籍的装帧,自简策、帛卷、写本时就已肇始。刻版印刷出现后,不仅方便了书籍的流传,书籍的装帧也得到完善、发展。以书籍封面来说,由最初的空白页当作封面发展到另加高级纸双页封面;由另加封面到加函套、加夹板等。以版式设计来说,更是日趋讲究:边栏、界行、中缝,都逐渐规格完善。有些书天头、地脚、订口都很宽  相似文献   

18.
第三章隋唐五代时期的出版 (公元581年-960年) 第一节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纸的发明和普遍使用之后,书籍的流传比简策时代要方便得多了。但是,单靠手工抄写书本,不仅费时费工,还易出错,文化的传播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随着封建社会文化的发达,人民群众对于书籍的需要量也日益增多,这就促使人们去设法寻求提高书籍产量的方法。我们的祖先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终于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装订成册的图书,一般都是单面印刷的,一版一叶,以中缝(称版心)为折线,无字的一面对折。将折叠好的印叶排好顺序,装订成册,即是一本书。印书者为了文字整齐,一般在每一版叶的文字四周印有围线,称为边栏。上方的叫上栏,下方的叫下栏,两边的叫左右栏。有的边栏是由一条线组成的,有的边栏是由两条线组成的。一条线的边栏称单栏或单边,两条线的边栏称双栏或双边。双栏一般皆为外线粗而内线细,称文武栏或文武线。古书边栏的由来,可以上溯到简策的编绳。我国最早的书籍形式———简策,是用竹条和木条制造的。竹简较窄,一般只能写一行字。…  相似文献   

20.
手抄本又称写本,是以手工抄写而成的图书或文稿,包括手稿本、清稿本、抄稿本、影抄本,在版本学上与刻本或印本相对。自有文字著述以来,用手工抄写的方式来保存和传递知识的活动就始终存在。抄写既是求知自学、积累知识的基本手段,又是书籍制作和文献整理的基本工作,也是书籍传播和流通的必要方式。具体到我国的出版历史,在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前,图书基本上都是写本,书籍的生产与流通全靠人工抄写。这一时期的出版历史属于手抄本时代。隋唐以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使得书籍的制作和流通逐渐摆脱了手工抄写的限制。从此以后,印本书便逐渐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